貴陽貴安發展避暑旅居産業 閒置農房“活”了 百姓錢袋“鼓”了 -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貴陽貴安發展避暑旅居産業 閒置農房“活”了 百姓錢袋“鼓”了

2024-07-16 09:14:42  來源:貴州日報

貴陽貴安發展避暑旅居産業

閒置農房“活”了 百姓錢袋“鼓”了

  一棟棟農家房屋,經過重新裝修變成民宿、山莊,迎接四面八方的游客,綻放出新的魅力。

  這是貴陽貴安盤活鄉村閒置農房的生動實踐。近年來,貴陽貴安獨闢蹊徑,在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的基礎上,以“四在農家·和美鄉村”示範建設為載體,持續深化農村産權制度改革,盤活利用閒置農房,發展避暑旅居等産業,走出人居環境“美”、閒置資産“活”、百姓錢袋“鼓”的嶄新路徑,譜寫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多元投入激活“沉睡”資産

  走進觀山湖區朱昌鎮高寨村,一棟棟漂亮樓房呈現眼前,青山、綠水、鮮花相映成趣,美不勝收。

  穿過花廊,“寨見胡同裏”民宿映入眼簾。民宿負責人劉喬雲剛送走一批客人,轉身進房間,開始收拾床舖,換洗被套床單。

  “天氣好,前來住宿的客人多起來了!現在天天住滿。”劉喬雲説。

  她家從去年10月開始,將自家閒置的5個房間裝修,開辦民宿,今年3月底試運營。進入夏季,前來避暑休閒的游客絡繹不絕,房間供不應求。

  “閒置房屋有了新用途,民宿受歡迎,我們的收入也增加了。”劉喬雲對民宿的發展充滿信心。

  在1公里外,“多格·小蘭山”民宿格外熱鬧,游客住民宿,暢游農場,燒烤、喝咖啡、品茶、觀湖、拍照,享受鄉村愜意生活。

  “多格·小蘭山”民宿由多格民宿投資580萬元,流轉3家農戶閒置房屋,打造集燒烤、餐飲、住宿、農場、山體於一體的旅居民宿。今年5月27日,民宿正式開業。現在,這裡成為網紅打卡點,每天前來休閒避暑的游客絡繹不絕。

  貴陽貴安因地制宜、分類推進,指導各地探索採取農戶自營、合作經營、委託經營、出租流轉等方式盤活閒置農房,激活“沉睡”的資産,走出一條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主投的改革新路子。

  如今,貴陽貴安以10條“五治”集成暨“爽爽貴陽·旅居生活”示範帶建設為抓手,發展旅居、山莊等産業,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打造鄉村旅游經濟增長點,點燃農村經濟新引擎。

  “閒置房”巧變“黃金屋”

  “住滿了,早就沒房了。”在烏當區羊昌鎮平壩村,面對前來諮詢的游客,村民馬慧熱情招呼,推薦到其他家去居住。

  2017年,馬慧利用自家房屋建成“清馨雅院”民宿,民宿總共16個房間,成為村裏第一批吃上避暑旅居飯的人。

  經過7年的發展,她家已經擁有一批忠實的避暑旅居游客,每年避暑季,外地游客紛紛打電話訂房。從6月13日開始,重慶、四川、湖南等地游客先後入住,房間已經住滿。

  “都是長期居住,到9月才回去,我和他們都成老朋友咯。”馬慧説,發展民宿帶來新收入,每年增加收入3萬多元。

  “我們村交通方便,氣候涼爽,通過實施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廁、治風農村‘五治’,環境越來越美麗,成為游客避暑旅居的好地方。”平壩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麗説,現在,全村36戶村民發展旅居民宿。

  貴陽貴安以農村“五治”打牢基礎,開展宜居農房改造,治理垃圾、污水、廁所等,農村環境煥然一新,美麗舒適。目前,累計改造宜居農房2萬戶,盤活閒置農房1674棟。

  貴陽貴安以“民宿”為基礎,發展符合鄉村特點的休閒農業、鄉村旅游、餐飲等新産業新業態,去年,民宿産業帶動1546位村民就業、收入1608萬元。

  同時,貴陽貴安創新打造我省首個市級閒置農房盤活&&——“村村App”,建成閒置農房全要素動態數據庫。目前,通過“村村App”對外發布信息6622條、引入社會資本5800萬元,流轉房屋56棟,實現線上訂房3萬餘單,訂房收入968萬餘元,幫助農戶提現收益138萬元。

  村民共享幸福生活

  旅居産業欣欣向榮,一批批村民返鄉創業,開民宿、辦山莊,吸引八方游客入住,奏響幸福和諧曲。

  早上10點,花溪區黔陶鄉馬場村花田千宿一號院,湖北襄陽的游客馮又強準備好釣魚竿,提上小桶,步行到500米外的小河裏垂釣。

  6月底,他約上朋友入住花田千宿一號院。每天散散步、釣釣魚,和村民談天説地,日子安逸。

  “準備在這裡住1個多月,再過幾天,還有5人過來。”他拍攝村莊美景給遠在襄陽的朋友,讓他們前來避暑旅居。

  貴陽貴安鼓勵引導村民在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參與盤活利用閒置農房創業興業,變身“管家”“房東”“股東”。今年以來,累計吸引外出務工200餘人返鄉參與閒置農房盤活利用。

  2023年,貴陽貴安接待避暑旅居游客3.7萬餘人,停留時長15至30天人數1.89萬人、佔比約51%,省外游客人數2.89萬人、佔比約77.8%。這裡的鄉村正成為外地游客避暑旅居的首選地。

  村民同享詩意鄉村。貴陽貴安緊盯游客需求,聚焦交通出行、飲食服務、休閒娛樂等,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拓展服務項目和鏈條,提供更加精細、優質的服務。(記者 楊小友)

[責任編輯:劉昌餘 鄧嫻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