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微風習習,遵義市楓香鎮花茂村,新插的秧苗在田間整齊排列,泥土芬芳在空氣中瀰漫……目之所及,皆是鄉愁。
2015年6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時,勉勵花茂村的鄉親們,好日子是幹出來的。九年來,花茂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託,不斷賦予鄉愁文化新內涵,融合農耕文化、土陶文化和古法造紙等元素,打造農旅文化示範帶,廣袤鄉村生機勃勃。
花茂全景、黨群之家、鄉愁小道、九豐農莊、陶藝一條街、景勝琼華……在花茂人家古法造紙展示區裏,構皮紙上勾勒的“花茂八景”是鄉愁的具象化。
游客趙曉從貴陽慕名而來,她興奮地指着稻田裏的幾個大字:“我在花茂有塊田。”一邊用手擺出了“V”字形狀拍照打卡。她説:“夏日正好,我們一行8人來到花茂,立刻被這裡的美麗風景吸引。”
“我在花茂有塊田”是九豐農業科技公司依託鄉愁元素打造的農業觀光體驗園,游客可以沉浸式感受田園風光、追尋鄉愁。
“我們採用‘水稻+油菜’輪作模式,讓游客親身感受土地四季變換的自然規律。”花茂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彭龍芬説,新增的野地露營體驗今年“五一”假期吸引了大量游客。大家吃農家飯,宿田野間,都在花茂找到了鄉愁。
在“我在花茂有塊田”項目另一邊,綠動九豐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基地裏的幾位村民正在大棚裏忙活。合作社負責人何萬明告訴記者,2014年,花茂村引進了山東壽光的九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起蔬菜大棚,種植水果、蔬菜等經濟作物,遠銷省內外,如今村集體經濟已超千萬元。
從綠動九豐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基地走出100米,便到鄉愁小道,沿途有特意保留下來的老木屋、土院墻、稻草垛。
2015年6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花茂村看望當地村民。聽着當地幹部的介紹,看著漂亮整潔的民居,在鄉愁小道上,總書記有感而發:“怪不得大家都來,在這裡找到鄉愁了。”
沿着鄉愁小道,一路花香相伴,記者漫步至“花茂人家”,遇到了正在專注製作紙漿壓花的返鄉大學生張夢瀅。
“利用古法造紙,將鄉愁文化融入到一張紙、一把傘、一幅畫中。”張夢瀅向記者展示了用傳統技藝製作的花茂八景圖,這些作品不僅承載着花茂村的歷史與文化,也是對傳統手工藝的傳承與發展。
如今,“花茂人家”吸引了教師、畫家、詩人在內的藝術愛好者,以及像張夢瀅這樣充滿活力的大學畢業生。他們的創意不僅限於在構皮紙上繪畫,還擴展到了製作油紙傘、明信片、筆記本等多種文創産品,這些精美的商品深受游客喜愛,成為花茂村一張獨特的文化名片。
離開“花茂人家”,穿過一片鬱鬱蔥蔥的樹林,就是王治強經營的“紅色人家農莊”,也是花茂村中游客喜愛的打卡地。王治強正和一群來自河南的游客合影,相機定格下他們笑容滿面的瞬間。他高興地透露:“農莊一年的毛收入50余萬元,凈利潤20多萬元。”
在花茂村著名的陶藝文化創意一條街上,母氏陶藝館頗負盛名。館內展示着各式各樣的陶藝作品,游客們不僅可以欣賞到精美的陶藝品,還能親自體驗制陶的樂趣。母氏陶藝館的老闆母先才是家族中第四代從事制陶的傳人。他介紹:“産品線上線下的同步銷售,年收入已超30萬元,這是游客對傳統工藝的肯定。”
九年來,花茂村將旅游與農業、文化等融合,打造以紅色旅游、田園旅游為主要特色的鄉村旅游景區,讓花茂村的“美麗鄉愁”轉變為“美好經濟”,轉化為村民實實在在的收入。
如今,花茂村有鄉村旅館7家、特色農家樂13家、電商6家、文化企業4家,打造文化創意産品30余種,鄉村旅游帶動300餘人就業。全村累計接待游客47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6.91億元。
數據顯示,花茂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4年的約1.1萬元增至2023年的約2.55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14年的16萬元增至2023年的1292.5萬元。花茂村的發展經驗收入“世界旅游聯盟旅游減貧案例”,花茂村榮獲“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等稱號。(記者 唐正平 潘樹濤 邱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