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蜂不僅是貴州餐桌上的美食,同時也是珍貴的藥材。紫雲縣域內養蜂人不少,基本上養的都是糖蜂,以産蜜為主。有個人飼養馬蜂的都是從野外分來蜂巢,放在家附近的樹上或山上,任由蜂自行覓食自行長大,秋後再取來食用。而把養馬蜂作為家庭産業的大營鎮打哇坪村村民宋昌華還是第一人。
打哇坪村是大營鎮最邊遠的村,山高坡陡、樹高林深,村裏很多勞動力都是以外出務工為主。梁子上上寨組村民宋昌華隨着改革開放外出務工的浪潮在浙江溫州務工20年。如今,家中母親年事已高,為了照顧好母親,宋昌華與妻子唐菊珍帶上在外學得的養蜂技術,毅然回家創業,並成為了大山深處的養蜂能手,成為打哇坪村勤勞致富的好榜樣。
沒有創業資金,宋昌華在村支兩委的幫助下,在銀行貸了款,建立了兩個養蜂大棚,安裝了育蜂架、空調、加濕器等,從野外找來黃腳蜂、黑尾蜂、七里蜂、黑盾蜂等蜂種進行培育。當一個蜂種培育到10個工作蜂後,就把蜂巢移到室外自行覓食或出售。
馬蜂食肉,宋昌華在自家周圍種上供蝗蟲吃的草,建立了網棚飼養蝗蟲,然後再供給馬蜂。同時也飼養了一部分糖蜂,用花蜜給蜂種提供必要的營養。
以種供養、以養供養,閉環式的純天然的飼養,純綠色的産品讓宋昌華的馬蜂供不應求,一年的收入將近20萬元。宋昌華除了自己養,還給有需要的養蜂人提供技術指導。
宋昌華每天起早貪黑的不是給馬蜂投喂就是給育蜂室打掃衞生,每天的時間基本上都在蜂棚裏渡過,雖然忙和累,但看著漸漸壯大起來的産業,他開心的笑了。他説:“下一步將擴大規模,有喜歡和愛好這個産業的,把他們帶起來共同發展,爭取把蜂産業做大、做好、做強。”
村支書王幫周説:“宋昌華勤勞吃得苦、敢闖敢幹,勇於探索,用自己的行動闖出了一條致富增收的路子,給全村老百姓帶了個好頭。村支兩委也將鼓勵和號召其他村民向宋昌華學習,通過自己的勤勞開闢出幸福的康莊大道。”(文/吳林山 圖/楊勝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