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媒體融合發展之路-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信息展播>>正文

淺析媒體融合發展之路

2024-05-20 08:43:54  來源:遵義網

  隨着大眾獲知信息的方式不斷變化,從電視、電台、報紙、雜誌等傳統媒體閱讀逐漸轉向移動化閱讀,從精細化閱讀轉向碎片化閱讀,從單一化閱讀轉向多樣化閱讀,這樣就産生了更多閱讀方式和傳播渠道。媒體信息內容的生産也由單一傳統的采編播轉向PGC生産(專業生産內容)、UGC生産(用戶生産內容)、人工智能生産等(如:今日頭條、新華社虛擬主播),各種模式越演越烈,導致傳統媒體的道路必然越走越難。中央作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後,全國各地的傳統媒體紛紛行動起來,但是,放眼全國很多媒體融合發展的實效來看並不理想。傳統媒體到底融的是什麼?到底合的是什麼?尼古拉斯·尼葛洛龐蒂最早提出媒體融合這一概念,是指信息內容時代背景下一種媒介融合發展的理念,是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有機整合,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信息內容的融合、技術的融合和經營方式的融合;《自由的技術》一書中提到媒介融合是指各種媒介呈現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其概念是指信息內容在多元化下的傳輸模式中形成的新模式,是把電視、電台、報紙、雜誌等傳統媒體,與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萬物互聯網、手持智能終端等傳播通道有效結合起來,資源共享,集中處理,而生産出不同形式的信息內容,最後通過不同的&&和渠道傳播給大眾。本文從媒體融合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媒體融合的優勢和挑戰。同時,本文還探討了媒體融合的策略和實踐,提出了媒體融合的未來發展方向。

  媒體融合的概念

  筆者認為媒體融合是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的共同協作、資源共享、集中生産,使不同形式的信息內容通過多種傳播渠道結合起來傳播的一種有效策略。傳統媒體包括電視、電台、報紙、雜誌等,而新媒體則包括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萬物互聯網、手持智能終端設備等。媒體融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將不同媒體的優勢互補,實現更加全面、深入的發展與傳播。

  提到媒體融合,不得不提到新媒體這個概念:新媒體的概念。

  有關新媒體的界定,可謂百家爭鳴,各執一詞,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全面的定論。從出現新媒體一説起,新媒體就一直處於不斷發展更新狀態,所以説新媒體只是一個相對概念,相對當下媒體發展的現狀而言,新媒體的定義應該根據不斷發展來增加對它的定義。

  以下是一些權威組織及知名人士對新媒體的定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數字技術為基礎,以網絡為載體進行信息傳播的媒介。

  新傳媒産業聯盟秘書長王斌──新媒體是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動傳播為特點、具有創新形態的媒體。

  以上定義都提到了數字化這個概念。可以這麼説,新媒體最具有代表性的關鍵詞應該是數字化。新媒體是個相對概念,是針對傳統媒體電視、電台、報紙、雜誌、戶外、甚至PC端網站等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媒體形態,包括數字電視、互聯網絡媒體、移動智能媒體、觸摸媒體、電子報、電子雜誌、網絡電視等。新媒體這個概念比較廣泛,可以説新媒體是利用日新月異的網絡技術、數字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智能手機、移動設備、智能設備、桌面電腦、網絡電視、數字電視等終端,向大眾提供信息內容和生活服務的一種新的傳播形態。嚴格來講,新媒體應該被稱為數字化新媒體。所以説它具有移動性、智能性、數字性,交互性強,即時性快,海量性廣與共享性大等特點。

  如上所述,傳統媒體融合發展必然會産生新媒體這一概念。新媒體是根據媒體發展不同時期而定義的。

  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必須要考慮到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這是媒體融合發展中最重要的,也是被提到最多的。

  媒體融合發展不是順應潮流,喊口號。錯誤的發展思想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種:一種是思想老舊,各自為陣,報以傳統媒體的思想來融合,有很多傳統媒體人都是這樣認為的,在內容上比較專業,新媒體的信息內容産品也應該由他們去做。筆者認為:這樣做不一定是對的,我們應該建設新的團隊,新的力量、注入新的活力,讓“90後”“00後”“衝上去”,傳統媒體人應該“退下來”,我們應該在後方給他們作統籌,作導向,作支持,作安排,作把關人,在內容建設上,他們有超前的創新思維,他們有切合時代的語言,他們有敢闖敢為的精神,我們在尺度上把握好分寸,讓他們自由發揮;一種是形而上學,不切實際,沒有透過現象看本質,只是表面上的融合,形式上的融合,並沒有深化改革、求同存異、大力創新;還有一種是“響應號召”,生拉活扯,硬生生把&、報、雜誌融合到一起。筆者認為,在如今互聯網飛速發展的環境下,我們應該及時大力的融,膽大心細的合,把轉型與融合整合起來做。必須用互聯網的思維來改革、創新、發展傳統媒體。並不是捨棄傳統媒體。我們既要革新傳統媒體,又要發展新媒體。我認為二者可以共生共存,可以齊頭並進,可以優勢互補,把新媒體融入到傳統媒體,利用傳統媒體現目前的優勢,發展新媒體。相互扶持、相互壯大。

  單就傳統媒體融合發展來看,全國很多地方確實都佔據了新媒體的前沿陣地,比如微信公眾號、微博、移動新聞客戶端App、抖音號等,但是並沒有完全深入融合,電視台也搞、電台也搞、報紙、雜誌也單獨搞,並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融合,也如前面所説的只是形式上的融合,並沒有很好的把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完美的、統一的結合起來;並沒有讓新、老媒體相互扶持、相互發展,都是各自孤立發展,並沒抱團成行,各自發展各自的。

  媒體融合的優勢和挑戰

  媒體融合有優勢也有挑戰,媒體融合的發展事關傳媒的未來,必須要加強頂層設計、加強資源整合,加強綜合投入,加強機制體制改革,加強采編技術培養,加強跨媒體整合,方能有所成效,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融而合一;不要形而上學的融合,要結合自身實際考查、調研、試錯、論證等,找到適合自身的融合方式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地方融合到最後,剩下的只是一堆價值不菲的“破銅爛鐵”。

  媒體融合的優勢:

  (1)提升新聞輿論四力:媒體融合可以將傳統媒體的傳播渠道有效統一,提升其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打造全媒體矩陣,形成統一宣傳集群。

  (2)提高傳播效果:媒體融合可以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優勢結合起來,實現更加全面、深入的傳播,提高傳播效果,擴大媒體的知名度。

  (3)節省人力、技術成本:媒體融合可以避免重復投入,節省成本,優化各部門人員結構,減少多機房建設,多部門重復等。

  (4)增強品牌效應:媒體融合可以提高品牌的曝光度,增強品牌效應,統一品牌名稱,從魚龍混雜的自媒體中脫穎而出。

  媒體融合的挑戰:

  (1)工作性質差異:傳統媒體之間工作性質各有不同,需要考慮如何協調不同媒體之間的工作性質差異。電視、電台主要以播出、剪輯為主,報紙、雜誌主要以文字、圖片為主,人員工作性質各有不同,有偏技術類、文字類、攝影類、製作類等。只有加強人才培訓,技術引進才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2)技術難度差異:媒體融合需要不同媒體之間的技術支持,技術專業跨度較大。電視、電台播出、剪輯等與報紙、雜誌編輯、出版等需要不同專業技術支持,媒體都在找尋技術上的差異化契合點,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統一的解決辦法。

  (3)理念差異:不同媒體之間存在理念差異,需要考慮如何協調不同媒體之間的理念差異。結合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展現方式不同而求大同存小異,根據各自媒體的特點、屬性統一理念。

  (4)管理差異:不同媒體之間需要協同管理,需要考慮如何統一管理。可以採取分類、分塊、分形管理方式,最終達到統一管理。

  (5)機制體制:我覺得媒體融合發展,不解決機制體制的問題,意義就不大了,很難做成。員工做的好與壞,與他的收入沒有太大的關係,這種情況下誰對項目負責呢?最終導致很多項目關停。目前,有些媒體採用了內部激勵機制,讓全員參與,提高所有人的主動性、積極性。

  媒體融合的策略和實踐:

  在筆者論述媒體融合策略和實踐之前,先講述媒體融合發展建設上需要注重的七個問題:

  一是既要把握輿論導向,又要服務市民大眾,成為宣傳的主陣地、“獨角獸”,也要成為大眾的服務地、便民&。

  二是在體制機制上必須徹底整合資源、統一規劃、激勵並進、統籌建設、布局合理等。

  三是要加強采編人員培訓,技術人才引進,加大資金投入等方面作保障。

  四是當前自媒體亂象叢生,傳統媒體要盡快佔領媒體主陣地,充分發揮官宣媒體的權威性與引導性。

  五是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結合起來,打造門戶媒體,精耕存量用戶,發展增量用戶。

  六是結合傳統媒體各自優勢,共同協作、資源共享、統一生産,使不同形式的信息內容通過多種傳播渠道結合起來傳播。

  七是打造一支素質過硬、團隊意識強的媒體隊伍,不要各自為政,必須要同心協力。

  媒體融合的策略和實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整合不同媒體的資源,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電視台、廣播、報紙、雜誌的資源和信息內容側重各異,電視台主要側重於視頻的採集、剪輯、配音;廣播主要側重於書面和口語;報紙主要側重於版式及文筆;雜誌主要側重於廣泛性及周期性。融合發展要找到不同媒體的優勢,傳統媒體根據自身的發展需求進行深耕製作,新媒體通過整合各自優勢資源統一加工完美結合,達到聲、影、圖、文並茂。既做到了分工協作,資源共享,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2)建立跨媒體的傳播機制,協同管理不同媒體之間的信息內容輸出。

  跨媒體傳播可以結合各媒體&&屬性進行協調輸出,比如説,電視台生産出一部高質量的紀錄片,除電視台自身播出需求外,可以在廣播上評論式播出,可以在報紙上進行連載推廣,可以做成雜誌畫冊進行發行,還可以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手持智能設備等進行移動化傳播。在垂直領域方面,各媒體開展專題性策劃輸出,各有特色,打造統一化宣傳優勢。

  (3)結合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篩選,了解受眾需求,制定更加精準的傳播策略。

  加強技術部門、技術人員、采編隊伍的培訓,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進行分析,了解受眾喜好,有針對性生産出各自領域的特色“産品”,根據採集到的媒體原始素材,綜合整理提煉、加工,通過媒介不同傳播的特性,可以實時的表現出來,從而提升新聞報道的質量和深度,達到精準傳播。比如:兒童教育,老年健康,金融房産等。

  媒體融合的未來發展

  為解決目前各媒體行業嚴重下滑的趨勢,加速各媒體未來經濟發展。筆者通過大量查閱相關資料,提出個人幾點建議:1、思想、觀念上實現創新;2、機制、體制上除舊破新;3、結構、分配上大力革新;4、規劃、投入上力求更新;5、融合、發展上不斷出新。

  媒體融合在未來的發展中,需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頂層設計:媒體融合發展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頂層設計。比如:人員配製、機構改革、前景規劃、資金投入等都要合理安排設計。一是人員配製:絕大多數媒體單位中,分為編制、聘用制、臨時員工、自收自支,當地政府應該給予媒體單位比較大的人事自主權,打破有編制與無編制的身份區別,要做到多勞多得、同工同酬、公平公正,要根據每個人的工作能力、業績定崗定責,破除“吃大鍋飯”現象,因為單位內部存在多種編制,會造成編制員工工資多、不做事,編制外的人員工資少、做事多,這樣更會造成,幹與不幹一個樣,嚴重打擊編制外員工的工作信心與工作熱情。二是機構改革:大多數媒體屬於三類公益事業單位,媒體融合後,既要承擔政務輿論宣傳,又要在發展中求生存,陷入尷尬兩難境地。當地政府應該全額撥款保障。三是前景規劃:媒體融合後,要承擔起政務宣傳,還要關注百姓生活,在規劃定位上應該做到“新聞+政務+民生+服務”,結合自身情況,不斷拓展更多的便民服務,比如:網絡直播、電子商務、健生健康、在線教育、文化活動等,提升服務水平與質量。四是資金投入:媒體融合資金投入只依靠媒體自身營收來解決也是不行的,地方財政也應該加大財政撥款,兩方面來共同解決。

  (2)技術創新:隨着技術的不斷發展,媒體融合需要不斷創新,利用新的技術手段實現更加全面、深入的傳播。當下各種技術不斷完善,大數據、人工智能、VR、AR、MR等,媒體應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在技術上創新變革,根據發展的需求,加強技術創新能力,多生産出更多、更強、更新的“産品”。

  (3)內容創新:媒體融合需要注重內容的創新,提高內容的質量、深度和廣度,既要充分發揮媒體的輿論引導力,又要滿足大眾的生活服務需求,以更優、更快、更新的方式呈現。

  綜上所述,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必須在頂層設計+內容創新+技術創新上進行再創業。未來趨勢,合理的頂層設計+優質創作內容+核心技術力量是制勝關鍵,現目前各種&&都日漸完善,多不勝數,但是,信息量過載及大多數&&,特別是自媒體&&,其內容都是簡單複製、拷貝,內容低俗,內容重復,內容參差不齊,內容碎片化、內容無新意等都會造成大眾的反感與流失。在媒體融合發展道路上,新技術會不斷優化各媒體的內容創作方式和傳播效率,其中作為最核心的變數還是人,創作者的不可替代性會使得各媒體的核心價值體現到內容創作、創新上來,在依靠新技術的同時,我們一定要做好大數據內容分析整理,有效利用人工智能等完美呈現給大眾。我們要做大、做強、做專、做新、做優。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要強強聯合,深耕內容和精準傳播成為關鍵,傳統媒體的原創將逐漸受到互聯網版權的保護,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結合可以讓傳統媒體的“慢”變得更加的“快”,在保證了“快”的同時,傳統媒體若能保持其深度調查、深度採訪上的優勢,才有可能在內容價值上獲得更高的價值,傳播才更快、更廣。新媒體要借助自身的優勢與傳統媒體融合,有了強有力的雙&&,才會提供更加優質的大數據內容,採用先進技術+集群式分發大數據內容為核心,相互取長補短,將新媒體用戶引入傳統媒體。媒體融合是未來媒體發展的趨勢,需要充分發揮不同媒體之間的優勢,實現更加全面、深入的傳播。媒體融合需要注重頂層設計、技術創新和內容創新,才能實現更加長遠的發展,從而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編輯:陳娟)

[責任編輯:吳雨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