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結合”模式育才 “涼都工匠”閃亮-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信息展播>>正文

“三結合”模式育才 “涼都工匠”閃亮

2024-05-03 17:34:49  來源:貴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近日,貴州首鋼水鋼技師學院與貴州中創勝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工學一體化合作簽約活動在董地街道水城經濟開發區舉行,雙方深入開展工學一體化基地共建,共建生産性實訓基地。學院安排30余名相關專業學生進行現場實習,並安排3名教師在生産車間作為技術管理人員,同時負責現場實習指導工作。

  據悉,此前貴州首鋼水鋼技師學院已與江蘇太倉市高新區、義烏市應急科技有限公司、六盤水多家企業共建工學一體化教學實訓基地,建立緊密合作關係,不僅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實訓就業&&,也為企業輸送大量高素質技術人才,實現教育與産業的良性互動,不斷推動産教融合。

  水鋼技師學院作為一所有着51年辦學經驗和取得眾多教育榮譽的職業院校,建成有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2個、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1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4個,獲評“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單位”“全國職工教育培訓工作優秀示範點”“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全國現代學徒制試點學校”“全國數字化校園建設實驗校”“全國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建設校”“貴州省教育扶貧百校基地”。累計為社會各界培養培訓各級各類技術技能人才60000餘人,

  堅持工學結合,提質培優促就業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以來,學院中高級工班畢業學生就業率達到98%以上,畢業生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技術中堅力量。

  學院以推動高質量充分就業為目標,不斷提升學生就業能力。近年來,學院充分發揮郭玉明國家級大師工作室,何異彬、陳源省級大師工作室以及涼都智游AI工匠場、數控車工工匠場的職能作用,始終堅持“産、學、研”“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室與車間一體化,學生與工人一體化,教學與生産一體化”的辦學模式,以工學一體化建設院校項目為基石,以“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為核心,以工學一體化課程資源的開發為重點,教育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緊密結合,不斷推進企業生産和學校教育融合發展,實現了專業對接産業、課程對接崗位、實習對接生産。學生進工廠、進車間真正實現無縫銜接,讓學生升學、就業有基礎、有知識、有技能、有途徑。

  學院以技能大賽為抓手,以賽促能、以賽提技。承辦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貴州省選拔賽電氣裝置、電子技術兩項目賽項,第一屆全國職業大賽貴州省選拔賽裝配鉗工、電子技術賽項,貴州省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電子技術等三個賽項。14名師生選手代表貴州省參加第一屆、第二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10名教師被聘為相關專業裁判員。在第二屆全國設備點檢管理職業技能競賽全國總決賽中,學院獲“學生組團體二等獎”,1名老師獲“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職工組二等獎”。在2022年7月舉辦的貴州省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中,蔡新智、顏條傑等選手取得2枚金牌、2枚銀牌、6枚銅牌以及16個優勝獎的驕人成績,10名獎牌獲得者被省政府授予“貴州省技術能手”殊榮。

  堅持産教融合,校企共建育新人

  學院充分利用企業辦學的優勢,從2017年開始,先後與水鋼公司下屬生産企業及23個“涼都工匠場”開展工學一體化教學合作。“走出去”與江蘇省太倉市高新區、浙江省義烏市應急科技有限公司、貴州中創勝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貴州省六盤水市鍾山區婦幼保健院和六盤水市紅橋醫院等60余家大中小企業建立深度校企合作關係。實現了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的對接,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同時,學院還根據企業需求定制培訓課程,為企業員工提供技能提升和繼續教育的機會,進一步加深了校企之間的合作關係。

  學院與太倉市高新區深入開展合作,建設“太倉班”。現“太倉班”29人通過蘇州健雄學院德國“雙元制”培訓後,已到太倉外資企業進行第二階段“工學一體化”學習。學生先後與普曼普傳動系統(太倉)有限公司、蘇州新太銅高效管有限公司等外資企業簽訂就業協議,優秀學生將有機會前往外資企業總部進行學習、深造。“很感激我的母校貴州首鋼水鋼技師學院,是他們為我搭建了技能展示的舞&,擁有現在美好的生活,我現在的生活很幸福”。法可賽太倉汽車配件有限公司正在進行裝配的陳才喜,曾是一名精準扶貧戶子女。談及現在的工作時,他笑着説。

  學院與義烏市應急科技有限公司深入合作,制定一套完整的訂單班培養方案,建立系統化、專業化的培養體系,保持不間斷的優質人才培養與輸出。現有80余名訂單班學生在義烏市急科技有限公司下屬智慧消防站點工作,訂單班在校培養學生400餘人。

  學院“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與六盤水市鍾山區婦幼保健院、六盤水市紅橋醫院進行深度校企合作,創新産業覆蓋專業的工學一體化培養的運行模式,學生邊學習理論知識,邊到醫院的相關崗位進行工學一體化學習,實現了“醫院變課堂,護士變老師,學生變徒弟”。極大提升了學生的實操能力和技術水平,切實解決教學內容與崗位需求對接不緊密、教學目標與崗位需求對接不精準、教學要素與實際工作不相融等問題,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得以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

  堅持校校合作,東西協作同發展

  學院與廣東省中山市技師學院開展了東西部協作工作,推動兩校協同發展,強化東西部職業教育銜接,就學生管理、教育教學、大賽工作、專業建設等方面進行深度交流,針對專業共建、工學一體化教學改革、師生互派交流、大賽指導、南粵項目等方面達成共識,實現東西部資源有效整合。2023年,兩校進一步深入合作,就學生聯合培養、師資互派達成協定,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在中山市技師學院幫助下,水鋼技師學院水處理技術選手獲得貴州省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銅牌。

  與中山市技師學院開展東西部校校合作工作的同時,水鋼技師學院與所在威寧的貴州工貿技師學院開始了校校合作。協助貴州工貿技師學院完成了人才培養方案,將“以賽代考”的方式引進該校,對師生的教學情況進行隨堂檢測,推動以學生為中心、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前後分別選派了近10名教師赴工貿技師學院進行各專業課程的教學,在學院的幫助下,貴州工貿技師學院2023年8月獲批全國技工院校第二批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建設院校。

  堅持因地制宜,鄉村振興有擔當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基礎靠教育。近年來,水鋼技師學院充分發揮院校優勢,堅持以立德樹人、培育人才為己任,積極開展對六盤水周邊貧困縣區、貧困鄉鎮的技能幫扶。主動對接水城區陡箐鄉、鍾山區保華鎮等鄉鎮,結合貴州省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計劃工作,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有效組織開展烹飪、縫紉、刺繡、珠繡、竹編、蘆笙製作、家政服務、計算機操作、電工、焊工、挖掘機駕駛以及果樹、蔬菜種植,家禽、家畜養殖技術技能、農村致富帶頭人、SYB創業技能、技能學歷雙提升等各級各類培訓。通過參加培訓,老百姓不僅學到了技術拿到了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合格證書等),還實現了就業(企業定崗就業+産業就業+自主靈活就業)。2020年以來,通過助力脫貧攻堅和服務鄉村振興,完成了初、中級技能培訓15800餘人次,幫助就業1萬餘人,促進了貧困勞動力提升技能水平,幫助實現就業增收,受到上級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讚揚。學院的培訓品牌不斷樹立,社會擔當充分彰顯。

  貴州首鋼水鋼技師學院負責同志&&,2024年,學院將持續在“圍繞技工教育工學一體化模式,構建産學研+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多家合作企業的工學一體化綜合體系”上功夫,立足水鋼、貴州中創勝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本土企業探索智能化精密製造技術高地的建設,繼續深化校企合作,形成區域共享型工學一體化&&,努力讓技工教育人才培養匹配區域經濟發展,推動技工教育高質量發展。

  貴州首鋼水鋼技師學院工學一體化建設是六盤水市技能人才培養豐碩成果的一個縮影。六盤水市始終致力於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以“技能六盤水”為抓手,推進技能強企、技能強農、技能強業,打造“涼都電工”“涼都礦工”“涼都三寶工”“涼都護理工”等系列“涼都工匠”品牌,積極推進校企、校校合作,圍繞産業發展和企業需求大力開展電工、焊工、車工、裝配工、工業機器人、數控加工等技能培訓,培育産業大軍,服務實體經濟,通過提升技能水平拓展增收渠道,以技提能保就業、好就業、就好業。

[責任編輯:李濤濤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