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荒成“金”!經濟區小碧鄉盤活土地實現“雙豐收”-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資訊展播>>正文

點荒成“金”!經濟區小碧鄉盤活土地實現“雙豐收”

2024-04-26 18:04:45  來源:雙龍航空港經濟區融媒體中心
  陽春三月,雙龍航空港經濟區小碧鄉下壩村200余畝的撂荒地上,春耕熱潮涌動。10余名工作人員在犁土機的轟鳴聲裏,或播種、或鋪地膜,將這片“沉睡”已久的土地喚醒。

  自2015年起,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小碧鄉15個行政村實施整村搬遷,讓村民們的“荷包”一下鼓了起來,但與之相對應的,不少耕地隨著村民的搬離,變成了閒置土地。

  “整村搬遷前,村民們多是以種地為生,看到原來的耕地逐漸變成撂荒地,大家心裏都很難過。”面對雜草叢生的荒地,小碧鄉下壩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趙慶華一直在思考,如何讓撂荒耕地早日復耕復種,讓“沉睡地”變成“豐收田”,成為村集體和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圖片

  在經濟區小碧鄉黨委、政府的指導幫助下,下壩村的黨員幹部反覆討論,最終決定採取分組包保種植的方式,對趙家坡、豹子洞、辣角寨等處200余畝撂荒地進行整治。

  “為進一步提高復耕地的利用率,我們投入了50余萬元資金,購買了犁土機,並租賃挖掘機清理渣土及建築垃圾等,對耕地進行了提質改造,逐步恢復土地原貌。”趙慶華説,為調動幹部的積極性,村裏把村幹部分為5個小組,每組認領40-70畝土地,採取“訂單”模式來種植牛腿南瓜,保證每畝至少有800元收益,超出1600元的,就作為村幹部的個人獎勵。

  同時,為盤活未徵用民營閒置資産以及村裏更多的閒置土地,下壩村還擬與社會資本合作,打造一個集瓜果種植、農家樂、民宿、燒烤露營基地、夜觀飛機起降網紅打卡點等為一體的鄉村農業旅遊觀光項目。

  為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近年來,經濟區小碧鄉黨委著力在圖斑整治和耕地保護整改工作上做文章,主動與貴陽農業農墾投資發展集團等市場經營主體加強聯繫,以“訂單農業”為主,細化合作模式,謀劃“種子採購-農作物種植-收割倉儲-市場銷售”全流程管控,切實把耕地保護工作抓小、抓細、抓實,並轉化為幫助村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

  為發展村集體經濟,讓村民增收致富,經濟區小碧鄉16個行政村(含未整村搬遷的大地村)或尋找合作夥伴盤活“四塊地”,或採取土地租賃的形式收取租金,大家各顯神通,各展其能。

  其中,貓洞村為盤活“四塊地”,積極對外尋求合作夥伴,最終與貴州黔森中草藥博覽園有限公司達成協議,將約1000畝閒置土地出租給該公司使用,由其打造中草藥植物博覽園,供醫學院的學生實訓,每年收取租金約44萬元,待中草藥植物博覽園發展起來後,可為村裏解決20余名村民的就業,還能帶動村民在周邊做一些小生意,進一步增加收入。

圖片

  毗鄰的馬寨村自去年起就採取土地入股的方式引入企業合作。先是與一家企業各投入一半資金示范種植天麻410畝,每畝預計收益3萬元,接著又與長順縣的一家茶企合作,共同打造一個2000畝的茶葉示范基地,目前已完成500畝茶葉種植,待茶葉進入豐産期後,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帶來保底收益100萬元,真正為村民拓寬了增收路子。

  近年來,經濟區小碧鄉以“宜居和諧善治·多彩空港新村”黨建示范帶創建工作為契機,立足村情實際,縱深推進黨建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互融互促,先後幫助水壩、貓洞等9個村共盤活土地1120余畝,實現土地租賃收入147萬元。同時,促成雙龍釣海餐廳與唯一未整村搬遷的大地村,簽訂使用30畝土地發展現代精品葡萄示范園。目前,該示范園已初具規模。

圖片

  “今年以來,小碧鄉結合實際,加強耕地保護和後續管護工作,並以土地整治為契機,積極盤活未利用土地資源,不斷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努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經濟區小碧鄉黨委書記陳濤表示,下一步,小碧鄉將在經濟區黨工委、管委會的領導下,通過開發利用已徵收的“四塊地”資源,以村集體為主體,利用“平臺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等生産經營模式,按照股份合作、規范承包、租賃經營等思路,推進一二三産業縱向一體化融合發展,全面實現鄉村振興。(楊源 汪志華 高慧)

[責任編輯:鄧嫻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