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陽4月19日電 今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30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主題是“綜合施策 科學防癌”,旨在普及抗癌健康知識,全面提升全社會癌症防控意識,堅持預防為主,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加強醫防融合,創新防治結合工作模式,完善從癌症預防、高危人群篩查到早期診斷、規範化治療以及康復服務的一體化防治體系,有效遏制癌症危害,築牢人民群眾健康防線。
貴州省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薛英波介紹,近年來,免疫治療為肺癌治療帶來重大突破,晚期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在化療時代只有5%,現在部分患者可以提升至30%左右,免疫治療作為目前最具影響力的治療手段,已全面改變肺癌的治療格局。
免疫系統是人體最重要的“保衛系統”,能夠識別和清除外來入侵的病原體以及體內發生突變的腫瘤細胞、衰老細胞和死亡細胞,以保持自身的穩定。可免疫系統偶爾也會對腫瘤細胞“網開一面”,這是因為腫瘤細胞也是來源於人體自身,免疫系統經常誤認為它們是“自己人”,而不會主動展開攻擊。此外,腫瘤細胞還會想方設法地逃避“免疫監視”。免疫系統為防止“誤傷”體內的正常細胞自備了一套“剎車系統”,“狡猾”的腫瘤細胞就會偷偷踩下這個“剎車”,麻痹免疫系統,從而形成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惡性腫瘤。
薛英波介紹,免疫療法就是要阻止腫瘤細胞給免疫系統“踩剎車”,把腫瘤細胞的特徵“告訴”免疫細胞,讓免疫系統識別、殺傷它們。
儘管免疫治療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績,但免疫之路仍有很多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包括免疫聯合治療模式的組合和優化、免疫治療耐藥的機制和應對策略、免疫治療相關毒性管理等等,都需要進一步去探索。“相信隨着未來基礎研究和臨床試驗的繼續深入,肺癌的免疫治療之路一定會越走越寬、越走越穩。”薛英波説。(汪強 王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