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果樹旅游區募龍村村委門前,村民正用三輪車、背簍、提籃齊上陣,將盛滿黃澄澄的枇杷源源不斷地運來,村支書王仁超也在忙碌着給他們稱重、登記,進行統一銷售。
原來是募龍村的枇杷豐收了,正值枇杷上市時節,村民們正忙着將自家種植的枇杷進行銷售。
“今年的枇杷長勢還可以,整個村有1100畝的枇杷,平均每天産量應該有1000-2000斤左右,今年整個村來説,銷售枇杷有幾萬斤,有幾十萬元錢的收入。”募龍村村支書王仁超説道。
俗話説:“酒香也怕巷子深”。為了解決村民的銷售後顧之憂,村支書王仁超積極尋求銷路,一方面,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促進農特産品的銷售,有效整合資源,實現規模化銷售。另一方面,自發&&省內外渠道、郵寄特色農産品、聯合電商&&等,打開銷售渠道,很多省內外訂單也是紛至沓來。
募龍村村支書王仁超告訴記者:“今天我收了1180斤枇杷,都是通過網上銷往廣東、上海、深圳、安徽一帶。”
不僅如此,募龍村當地村民還依託天星橋景區區位優勢、景區人流量大等特點,經常將特色、優質的水果帶到景區附近進行售賣,漸漸地賣出了名氣,許多游客也是慕名而來。
募龍村村民盧經芬高興地説:“我拿去天星橋賣,一天能賣50斤到60斤,6塊錢一斤呢。”
隨着募龍村農特産品的産業布局日益成熟,結合“線上”與“線下”的雙渠道銷路打開,村民們更加充滿了信心,這樣既能照顧到家庭,又能賺錢養家,實現“兩不誤”的願望,生活也在不斷得到改善。
募龍村村民李朝炳説“這個土地拿來種點枇杷、李子還有血橙,不僅充實改善了我們的生活,還可以接送小孩讀書。”
據了解,募龍村依託地理優勢,因地制宜,在傳統農業基礎上,還栽種了各種特色果蔬,大力發展經濟農作物,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現已動員全村農戶種植2000余畝的精品水果,其中血橙550畝,枇杷1100畝,蜂糖李300畝,櫻桃200畝,仙人掌500畝,各類果樹都在陸續的挂果,將為募龍村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張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