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並舉挖掘萬山硃砂文化內涵-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信息展播>>正文

多措並舉挖掘萬山硃砂文化內涵

2024-04-03 15:44:38  來源:貴州日報

  萬山區位於貴州省銅仁市東部,硃砂開採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從新中國成立至20世紀60年代,萬山曾累計生産汞(含硃砂)3萬多噸,上繳利稅15.6億元,被稱為“愛國汞”。如今,萬山深耕愛國主義精神文化沃土,加快轉型發展步伐,成為貴州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模範省的一張靚麗文化名片。

  挖掘歷史文化記憶,提升硃砂文化影響力。歷史記憶傳承是增進文化認同的重要通道,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要的文化基礎。萬山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挖掘硃砂系列文化的歷史記憶,充分利用各種文化載體,提升硃砂文化影響力。一是依託硃砂汞礦工業遺址載體,對原汞礦廢舊開採區、生活區、相關文物進行修繕性改造與開發利用,打造集游樂設施為一體的礦山休閒懷舊小鎮——硃砂古鎮,突出山地工業文明主題,成為文旅融合發展中的一張靚麗名片。二是利用萬山汞礦工業遺産博物館建設,陳列、展示萬山汞礦採冶歷史及産品、汞礦開採步驟與機械設備、礦業發展中的功臣、汞礦關閉後的轉型發展道路,為講好“愛國汞”故事,增強文化自信提供重要的文化空間。三是依託文藝界、哲學社會科學理論界、商會等人才團隊,加大對硃砂文化、汞礦工業文明的挖掘與研究,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傳播萬山現代化轉型發展聲音。

  自強奮進,推動産業轉型發展。萬山確立了“兩個轉型”的發展思路。其一,城市異地轉型。即把謝橋街道規劃成萬山城市異地轉型的主要承接區,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了較好的城市空間。其二,産業原地轉型。具體圍繞三大産業綠色轉型發展:一是促使農業綠色現代化轉型。秉承觀光農業與休閒旅游為一體的理念,建成九豐農業博覽園,培育形成萬山香柚、敖寨食用菌、謝橋竹蓀等具有特色産業,有效激活村級集體經濟,打造鄉村産業新格局。二是推動工業綠色升級轉型。以統一的標準建成硃砂工藝品産業園,重點加強産品研發設計,建設先進的硃砂生産線,走一條由“資源依賴”到“文化升級”的産業轉型之路,推動硃砂産業再煥新生,2023年實現硃砂工藝産值8.5億元。三是全面提升全域綠色旅游業的轉型。充分用活歷史悠久的礦業文明,積極打造硃砂古鎮旅游景區,並且在周邊發展與硃砂古鎮相匹配的其他産業,有效形成了多層次生態旅游景觀,先後獲得“全國生態文明城市與景區”“中國最佳投資環境城市”“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市核心區”等稱號。

  以文鑄魂,深化愛國主義教育。萬山汞礦工業發展中,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一是依託萬山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注重“愛國汞”的價值傳播。二是注重愛國主義精神在青少年一代的傳播。積極推進“研學+旅游+教育”融合發展,突出體驗性和觀賞性,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打造成青少年對外文化交流基地。僅2023年就開展了20多次研學活動,接待參與研學活動人數10000人次。同時,實施“五旗五徽五認同”“石榴籽一家親”等實踐活動,開展青少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演講比賽,達到以文化人、以文鑄魂實效。

  講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共謀共同繁榮發展實踐工作。從萬山地區的歷史與民族交往來看,硃砂文化可以説一直嵌入在各民族身份的持續建構中,形成較為穩定的民族團結模式。一是講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從可查詢資料看,萬山硃砂開採史可追溯至夏商時期,從先秦以來就具有了重要的象徵性意義。此外,由於硃砂在生活中所具有的藥用等價值,吸引了各方人士前來取丹,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早期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從解放初年至汞礦業輝煌發展的年代,萬山匯聚了全國30多個省區市的工作人員,這些都是各民族交往互動的生動體現。二是做好新時代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共謀共同繁榮發展實踐工作。至今,萬山區有漢、侗、苗、土家等36個民族,各民族以民族節日為載體共同舉辦了諸如“鏊鑼鬧新春”文體活動、“民族團結+丹都杯”職工籃球聯誼賽、鏊鑼文化藝術節等多個大中型文娛活動,積極打造“雲上鏊鑼”宣傳品牌,在丹都街道易地搬遷安置點旺家社區打造“紅色旺家同心圓夢”民族工作品牌,大力營造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社會氛圍。(周真剛 龍金菊 譚敏)

  (作者單位分別為:貴州省民族研究院、銅仁學院。本文係貴州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2024年度重大課題〔24ZLJD01〕〔24ZLJD06〕、省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貴州省民族研究院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團隊”的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王雪松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