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岡縣衞生健康局:打造慢性病管理新模式-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信息展播>>正文

鳳岡縣衞生健康局:打造慢性病管理新模式

2024-03-20 12:00:01  來源:鳳岡縣衞生健康局

  近年來,鳳岡縣衞生健康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深入推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轉變。認真貫徹落實慢性病防控工作要點,通過加強慢性病健康管理,優化基層醫療服務,普及健康知識,不斷提升慢性病綜合管理水平,為基層醫療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基礎設施提檔升級 公共衞生服務均等化

  在鳳岡縣鳳嶺街道衞生院,醫務人員耐心地向現場的老人講解高血壓和高血糖的防護知識,醫生們則忙着為每位老人測量血壓,詳細詢問他們的健康狀況,並給予個性化的健康指導和建議。

  “鳳嶺街道衞生院為我們建立了個人健康檔案,醫生對我們的身體情況非常熟悉。小病不用出街道,衞生院就是建在我們家門口的醫院。”兩河口村73歲老人冉國學感慨地説。

  鳳岡縣衞生健康局持續抓好醫療資源下沉,補齊公共衞生短板弱項,全力促進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均等化,推動健康衞生事業發展。先後維修或改建了11個鄉級分院。建成14個鎮(街)中醫館,建成鎮(街)14個慢病服務中心,鎮(街)衞生院均達到了基本醫療保障標準,具備中醫藥服務能力。此外,全縣建立了14個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和2個成人預防接種門診,其中13個預防接種門診實現每週運轉,1個數字化門診更是實現每日運轉,快速提升了基層醫療機構的軟硬體條件。

  在基礎設施提檔升級的同時,鳳岡縣衞生健康局還着力促進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均等化。通過常態化開展老年人健康普查和家庭健康檔案採集工作,2023年全縣轄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47569人,老年人體檢30778人,體檢率達到了64.7%。加強對孕産婦、0—6歲兒童、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等重點人群的規範管理,通過健康體檢、上門隨訪服務等形式,為轄區常住人口建立統一、規範的居民健康電子檔案,確保他們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醫療衞生服務。截至2023年12月,全縣常住人口303100人,建立電子健康檔案人數299306人,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98.75%。組建了93支縣、鎮(街)、村三級醫療服務團隊,定期為居民提供隨訪服務。通過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與居民建立了緊密的&&,有效滿足了居民多樣化的醫療衞生服務需求,極大地提升了居民就醫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構建醫防協同管理 打造分級診療服務體系

  在進化鎮衞生院,一進門就看到“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的宣傳標語。“我們每月都會對群眾開展‘免費慢性病篩查’活動,除了測量血壓、血糖、體重,還會了解他們既往病史及飲食習慣等,同時做好慢性病的宣傳教育,讓更多的群眾認識慢性病,了解慢性病。”鳳岡縣進化鎮衞生院院長喻波介紹。

  為了進一步提升基層慢性病管理能力,鳳岡縣衞生健康局通過組建了縣鄉村三級家庭醫師團隊。不僅負責慢性病的篩查、診斷、治療,還與患者建立了長期、固定的關係,進行生活方式干預和規範化診查,實現了醫防協同的慢病管理模式。

  縣鎮(街)村三級醫生的相互配合,形成了有機的公共衞生與醫療服務相結合。全科醫生和專科醫生分工合作,共同構建了“防、篩、診、治、管”閉環管理的慢性病分級診療服務體系。不僅提高了慢性病的診療效率,也極大地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據了解,鳳岡縣衞生健康局自實施慢性病規範化管理以來,通過專業醫療團隊為高血壓、腦卒中、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篩查、確診、轉診及隨訪等一站式服務。特別是對35歲以上患者,實行登記管理,定期隨訪,並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指導。患者各項指標得到大幅提升,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治病防病緊密結合 健康教育持續深入

  龍泉街道衞生院積極探索“醫防融合”新模式,將治病與防病緊密結合,持續開展健康教育,為轄區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特別關注“一老一小”人群的健康需求。一方面,為兒童提供預防接種服務,築牢免疫屏障;另一方面,針對老年人,尤其是子女不在身邊的空巢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包括陪診、掛號、買藥等,確保他們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醫療照顧。

  醫防融合,防更關鍵。“龍泉街道衞生院通過定期的健康體檢,如上門測血糖、量血壓等,可以及時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從而針對性地改變生活習慣,預防疾病的發生。不僅讓居民能夠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更讓他們享受到了優質、便捷的健康服務。”鳳岡縣龍泉街道衞生院任聖明&&。

  鳳岡縣衞生健康局還充分利用健康小屋、健康小院等資源,開展形式活潑、內涵豐富的健康教育活動。同時縣級醫院不定期組織專家下鄉開展義診活動,提供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指導,增強群眾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識。不僅提升了基層醫療服務水平,也進一步拉近了醫患之間的距離,為更多的居民帶來健康福祉。

  鳳岡縣衞生健康局將繼續依託慢病管理中心,與縣域緊密型醫共體聯動,對慢性疾病實施精準管理。降低高危人群發病風險,減少和預防慢病導致的發病、死亡和致殘率,全面促進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為廣大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福祉,構築起全民健康的堅實屏障。(陳伯練)

[責任編輯:謝素香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