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冬天,六盤水“火”力全開:
2023年12月1日,盤江新光2×66萬千瓦燃煤發電項目1號機組首次並網一次成功,為同類型機組世界先進水平;
12月18日,總投資約100億元的貴州美錦煤—焦—氫項目正式點火烘爐,“煤-焦-氫”産業鏈震撼上線;
12月21日,總投資198億元的貴州能源集團水城區煤—焦—化—電循環經濟基地項目破土動工,為煤、電、氣、化一體化産業發展,實現風光火多能互補能源産業再添一員“猛將”。
12月23日,貴州省內規模最大的熱電聯産項目——鍾山區野馬寨電廠3×200MW機組連軸運轉6個多月,為中心城區及周邊工業園區提供熱力保障。
…………
這些圍繞“一塊煤”打造的“升值之旅”,有力印證着“富礦精開”的六盤水實踐。
“江南煤都”六盤水礦産資源豐富,特別是煤炭儲量佔貴州省近三分之一,煤炭資源遠景儲量844億噸,探明儲量241.6億噸,保有儲量230.19億噸,是六盤水融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大局的最大比較優勢。

近年來,按照省委要求,六盤水把“富礦精開”作為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的最大優勢和關鍵一招,大力推動精查探礦、精準配礦、精深加工、精細開發,把資源文章做足、價值發揮到最大,更好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經濟優勢。
堅持“立足煤、做強煤、不唯煤”發展方略,把能源及能源化工作為首位産業,鞏固煤炭産業“一個領先地位”,促進煤電和新型煤化工“兩翼延伸”,推動煤電産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三化發展”,實現産供儲銷“四位一體”,在打造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和西南地區煤炭保供中心上邁出堅實步伐。
今年以來,六盤水着力用好主題教育“四下基層”這個重要抓手,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推動馬依東一井井工+露天項目、化樂煤礦二期項目開工建設,威紅煤礦、紅果煤礦等10個煤礦啟動技改擴能,大坪煤礦、東李煤礦等12個煤礦復工復産……
為加快煤炭産業轉型升級,六盤水深入實施煤礦新建一批、技改一批、提升一批、整合一批、盤活一批、淘汰一批“六個一批”分類處置,確保到“十四五”末全市煤炭産能達到1.2億噸/年、原煤産量1億噸,平均單井規模100萬噸/年以上。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煤礦174個,設計規模11277萬噸/年。其中,正常生産(含試運轉)煤礦93個,規模7875萬噸/年;已完成技改建設煤礦9個,新增産能645萬噸/年。預計全年完成原煤産量7600萬噸,同比增長2.58%。煤礦裝備製造業加快發展,紅果經濟開發區複雜煤層煤機裝備製造産業集群被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評審為2023年度全國100個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之一;精心謀劃13個煤炭找礦區塊,其中7個已初審納入全省煤炭資源精查規劃。
立足煤就要做強煤,貴州美錦煤-焦-氫綜合利用示範項目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精煤煉焦産生焦炭、焦爐煤氣,焦爐煤氣中分離出液化天然氣,再通過技術手段生産純度高達99.999%的高純氫……”該項目副總指揮孫乾對各道工序熟稔於心。
“吃幹榨盡”循環利用,“近零排放”綠色發展,一塊焦煤裂變升級,二十余種附加産品漸次落地。點火烘爐成功的美錦能源,正謀劃布局120萬噸硝基複合肥、30萬噸煤焦油精深加工、10萬噸苯加氫、醫藥中間體、精品陶瓷等項目,全面補齊精細煤化工産業鏈,培育産業集群,樹立循環經濟行業標杆。
“項目全面建成後,預計可實現年産值200億元,帶動約2000人就業及上下游煤電板塊、鐵路物流、交通貨運、裝備製造、第三産業快速發展。”孫乾説。
六盤水將煤電作為能源保供的主要抓手,推動“水火風光氣儲”等多能互補、協同發展,預計到2025年全市電力裝機將擴大到1800萬千瓦。同時,將煤焦化作為發展煤化工的主攻路徑,加快推進六枝美錦、水鋼焦化、盤州宏源等6個納入省規劃的煤焦化項目建設,“十四五”末全市焦化産能將達到1500萬噸/年,為煤焦油精深加工、粗苯精深加工、焦爐煤氣精深加工3個産業集群提供充足原料。
今年1至11月,全市電力裝機1252.57萬千瓦,新增裝機31.11萬千瓦。獲中央、省級煤層氣(煤礦瓦斯)開發利用獎補資金1.6億元。已建成焦化企業4戶、産能465萬噸/年,其中正常生産企業2戶、産能300萬噸/年。
做強煤更要做優煤。六盤水堅持以最齊備的前期手續、最先進的設備工藝、最嚴格的環保能耗要求、最完善的産業鏈條“四最”要求,着力打造研發創新、化工園區、招商對接3個平台,重點建設盤北、盤南、六枝、水城4個化工園區,逐步培育千億級煤化工循環經濟産業生態體系,推動全産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目前,已完成15個煤礦“兩化”項目改造,金河煤礦在全省率先投入使用井下5G,發耳煤礦建成全省第一個煤礦井下機器人項目。已累計建成48個智能化採掘工作面。引進煤及煤化工産業項目80個、合同投資額378.39億元、到位資金54.03億元。嚴格落實“雙碳”行動,全面推廣綠色環保先進技術,廢棄物綜合治理、資源回收利用水平顯著提升,能源消耗總量、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
要做好煤炭産業“富礦精開”文章,原材料供應是前提、是保障,更是原材料市場穩價的“調節器”。六盤水建立儲配基地勢在必行。
冬日,位於水城區老鷹山街道的煤炭儲配中心項目施工現場一派熱火朝天景象,工地上的數&挖掘機有序運作着,運輸渣土的車輛絡繹不絕。人員、設備鉚足幹勁搶抓進度,為早日建成投産做足準備。
該項目設計建設四個儲煤場約10萬平方米,配套建設三個自動化配煤筒倉、受煤系統、堆取料系統、汽車快裝站等設施,實現靜態儲煤能力120萬噸、年吞吐能力500萬噸以上,年運力可實現200萬噸以上。項目建成後,將提升本地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促進煤炭倉儲物流業發展,高效帶動地方經濟發展,預計每年收益1.35億元,帶動就業崗位400人以上。
六盤水緊緊抓住儲配這個核心環節,用好市場化這個關鍵手段,加快推進六枝、盤州、水城、鍾山4個煤炭儲配基地建設,加大煤層氣勘探開發力度,抓好研究制定特殊煤種供應電煤置換機制,實現生産、供應、流通、交易四個環節協同聯動,加快推動煤及煤化工産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
立足優勢礦産資源“富礦精開”,着力打造富有競爭力的特色産業集群,助力六盤水的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長、越走越寬、越走越遠。(李曼 李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