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全面促進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發展-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貴州省全面促進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發展

2024-01-19 09:23:29  來源:貴州日報

激發內生動力 走向美好生活

——我省全面促進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發展

  冬日,走進畢節市七星關區柏楊林街道産業孵化示范街,大道兩旁的店面熱氣騰騰。吳長斌的面坊就開在這條道上,憑借夫妻二人的努力,如今月收入有近萬元。示范街旁有一條名為“幸福”的路,吳長斌的家就住在附近,從曾經搬出大山奮力脫貧到如今開設面坊收入漸豐,他對幸福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們要解決的不僅是‘住’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為大家的就業和産業等後續發展做好服務。”柏楊林街道黨工委書記陳曉東説。

  如何在幸福路上走得又穩又快?

  陳曉東介紹:“一樓的這一排都是幫扶車間,開設有服裝加工和電子産品加工生産線。此外借助東西部協作,把勞動力輸送到廣東等地區,進一步提升脫貧群眾的就業率。我們還利用銜接資金修建門面和攤位,鼓勵脫貧戶就業創業,商鋪創收的租金80%作為柏楊林街道所有脫貧戶分紅。”

  把增加脫貧群眾收入作為根本措施,收入的差距正在縮小。

  過去一年,我省不斷強化就業幫扶和産業幫扶。就業方面,依托廣東、浙江等重點輸出省,深化省際勞務協作機制、簽訂勞務協議,建立“勞務協作站”,通過東西部勞務協作、支援幫扶車間發展、強化鄉村公益崗位管理、實施鄉村工匠培育工程等;産業方面,持續加大産業幫扶力度,落實聯農帶農機制,投入中央財政銜接資金91.16億元支援産業發展,並全面落實各項財政惠民惠農補貼政策。

  根深葉茂,本固枝榮。發展是解決經濟社會一切問題的關鍵。為促進脫貧地區內生動力,在“土特産”上做文章,聚焦品種、品質、品牌,脫貧地區不斷推進標準化、規模化、綠色化、市場化建設,集中打造茶葉、水果、辣椒、蔬菜、中藥材和生態畜禽等特色優勢産業,同時不斷加強特色産業技術、人才、服務和設施支撐。

  為壯大農村産業發展的人才隊伍,780名産業帶頭人分赴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開展為期一年的“頭雁”培育。張曉飛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3年第一期學員,學成歸來後張曉飛幹勁十足,他表示:“我在匯川區團澤鎮和平村、大坎村新建了2個食用菌種植基地,這輪學習我把先進的菌類種植技術帶了回來,我也有信心發展壯大這個産業,帶動更多人增收致富。”

  在臺江縣老屯鄉長灘村,産業、帶頭人、脫貧戶正在“抱團發展”,採取集體資金、土地和勞力入股的方式,長灘村拉開了“稻+”産業和水果産業的序幕。

  “我們是脫貧戶持優先股,非貧困戶鼓勵其以資金和土地流轉兩種方式,入股合作社,參加水稻和果蔬産業發展,經過大家的努力,我們現在已經開始分紅了,一共12萬元哩。”老屯鄉長灘村黨支部書記石俊説到此處難掩笑意。

  山還是那片山,地還是那塊地,但生機卻由此更加彭勃。

  織金縣貓場鎮,憑借一粒小小的皂角米實現了“全民參與”,帶動當地2萬多人靈活就業;2023年湄潭再次獲得“中國茶業百強縣第一名”,這一年“一片葉”帶來了75.03億元産值,助推30萬茶農每人平均增收1.3萬元;510萬畝辣椒遍布全省,以産銷規模全國第一的好成績,帶動140萬椒農增收……

  在所有政策舉措的發力下,助力脫貧群眾增收的根基更深,發展的信心也在不斷增強。如今,全省脫貧勞動力(含監測對象)務工就業346.11萬人,全省脫貧地區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準。

  “有了産業,有了方向,我們村也有致富的密碼,從原來的省級一類貧困村到家家戶戶建起新房,實現了戶均10畝茶的目標,每人平均年收入15800元以上。”余慶縣松煙鎮二龍村黨總支書記陳小慶説,人人想發展,人人會發展,生活更加美好。(記者 梁聖)

[責任編輯:謝素香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