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安全到達貴陽了沒有?盡快去當地的黨組織報到,你安頓好了盡快學習相關知識!”電話那頭響起了石阡縣花橋鎮北坪村黨支部書記符寧雨的聲音,出發前,熊密密根據“三主動原則”到村黨支部向支部書記報告了此次行程的目的地。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石阡縣建立健全雙向&&機制;搭建學習溝通交流&&;建立黨委&&支部、支部&&黨員、黨員&&群眾“三聯”網格化機制;上好流動黨員主題教育這門必修課。助推全縣流動黨員“流動不流‘學’,服務不斷線,有家更有為”。
“通過‘三聯’網格化工作機制,我們實現全縣流動黨員人數、流動去向、&&方式、流動時間、流動類型、流動原因‘六個清楚’”石阡縣委組織部一室工作人員吳琰介紹到。目前,全縣共有流出黨員694名,流入黨員21名,由黨支部主動與流動黨員建立&&,做到知去向、知現狀。
石阡縣湯山街道建強“線上+線下”學習陣地,線下開展“紅色快遞”暖心活動,線上推送主題教育相關內容,及時為流動黨員“補鈣壯骨、充電蓄能”。建立“1+N”溝通&&機制,走訪慰問生活困難的流動黨員家屬,讓流動黨員“心不散”“線不斷”。
石阡縣積極探索“三個一”工作機制,即積極與流出地黨組織開展結一個服務對子、送一份學習資料、建一套聯動機制。定期與流入地黨組織和黨員本人溝通,做好流動黨員向流入地黨組織報到、納入管理、參加組織生活等工作,常態化開展“雙線”督學。依託學習強國、“共産黨員”教育&&、貴州黨建雲等&&,各黨支部通過流動黨員微信群向流動黨員推送主題教育學習資料,鼓勵流動黨員自學,實現學習“零拖堂”、教育“不掉鏈”。截至目前,全縣共明確329名黨員&&結對694名流出黨員,線上推送和線下寄送學習資料4600余次。
“大家有什麼好的點子,可以跟支部説説,好的意見我們盡量來落實。”坪地場鄉雷首山村在外務工的流動黨員余江看到微信群裏的信息,心中草擬了幾條建議,正準備完善後發給支部書記。該黨支部積極打造“互聯網+黨建”模式,通過建立微信群,開展線上“微信傳學、電話講學”活動,及時上傳黨支部重大事項決策、三會一課、黨日活動等內容,徵求黨員意見,鼓勵流動黨員將好經驗、好辦法傳回家鄉,為村級發展建言獻策。
“在別人眼中,我是異鄉人,現在到社區黨支部報到後,他們每次開會學習都要電話通知我參加,我終於找到了組織”來自玉屏侗族自治縣麻音塘街道路良村黨支部的流入黨員謝明蓉激動地説。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石阡縣積極推動流入黨員主動亮身份作表率,讓“流入黨員”變“流入資源”。現已將流入黨員21名編入當地黨支部,聚焦當地百姓群眾所需所求,以“人力資源”的視角,共同參與石阡經濟社會發展,確保流入黨員能融入、更助力。此外,石阡縣積極打造過硬的流動黨支部,讓每個在石阡流動黨員心中,信仰的力量與奮鬥的腳步同頻共振。石阡縣紅色黔線流動黨支部有37名黨員貨車司機,通過持續打造“司機之家”服務陣地,配齊學習設施及主題教育必讀、選讀材料,讓貨車司機流動黨員在阡有了固定場所學習場所,流動黨員貨車司機把“碎片化”時間轉化為學習的“黃金時段”。
如今,石阡縣多股“紅色暖流”涌現,實現流動黨員“管理溫度”的大幅度提升!(陳良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