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基礎材料産業跑出加速度-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遵義基礎材料産業跑出加速度

2024-01-09 09:42:17  來源:貴州日報

  從一根“繩”飛架“地球裂縫”拉起“世界第一高橋”,到鎳鈷鋁三元正極材料實現量産。

  從遵義長嶺特殊鋼、貴州正合鋁業、播宇鈦材,到天磁錳業、福鑫鋼鐵……遵義基礎材料一次又一次鐫刻在貴州新型工業化的亮眼成績單上。

  遵義將基礎材料産業作為制造業的重要支撐、産業鏈的關鍵環節,推動産業高端補鏈、終端延鏈、整體強鏈,逐步形成了以鋁、鈦、錳為主的産業體係,不斷促進重點項目“強筋骨”,工業經濟“長肌肉”。

  優化布局“建鏈” 産業集聚效應凸顯

  遵義鋁土礦遠景儲量5.41億噸,播州區和“務正道”地區已探明儲量近2億噸;遵義錳資源已探明儲量1億噸;該市現有資源精深加工企業40戶……

  遵義煤、鋁、鈦、錳、鋼等重要工業原材料豐富,是國家新材料産業化基地和“西電東送”的能源基地。

  要發揮好現有材料産業基礎優勢,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高品質發展道路,轉型勢在必行。

  借退城進園搬遷之機,遵義逐步完成企業發展新舊動能轉換,實現企業轉型升級發展,依托園區平臺,推動優勢資源、要素、企業、産業向開發區集中産業集群進一步提升,逐步形成了以鋁、鈦、錳為主的産業體係。

  播州區以遵義鋁業公司和現有鋁加工企業為基礎,優化布局,引進新型鋁材項目,補齊延展鋁及鋁加工産業鏈,打造遵義鋁産業精深加工中心;

  務川依托務正道煤電鋁迴圈經濟工業園區,圍繞氧化鋁項目延伸産業鏈,全力打造中國鋁型材供應示范基地;

  遵義高新區以新能源電池材料、鋼繩、鈦、錳、鋼、硬質合金等新型合金材料及制品為主的基礎材料首位産業,打造創新能力強、附加值高的産業鏈和産業集群……

  “退城進園”,讓一批老工業企業搬入新園區,經過體制、技術改造後煥發了“第二春”。

  結合毗鄰成渝經濟圈、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等優勢,遵義做深産業鏈條,産業集聚效應不斷凸顯,隨著黔粵班列“遵義號”的首發,遵義鋁制品、鋼絲繩等基礎材料正融灣入海,走向全國各地。

  圍繞産業“補鏈” 産業動能持續增強

  在中鋁遵義鋁業股份有限公司,記者看到工人們將礦山採集來的氧化鋁經過電解加工成鋁液。

  “一個月可生産3.3萬噸鋁液。”該公司電解鋁廠副廠長冷龍洋告訴記者,而且火紅的鋁液可以就近輸送到下遊的10多家企業。

  在位于鋁産業工業園區的貴州正合鋁業集團熔鑄車間,剛從遵義鋁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爐的鋁液流入滾燙的熔鑄爐。熔鑄爐的另一邊,一根根銀色的鋁棒從擠壓車間産出,在加工車間又被切割、分解、生産成各類型材。

  産業鏈環環相扣,上下遊融通發展。這條“鋁土礦—氧化鋁—電解鋁—鋁制品”全産業鏈生産體係,正成為遵義工業強區的支柱型産業鏈條。

  另一邊,務川氟鋇新材料産業園鎮南4萬噸/年電子級氫氟酸項目,項目主體工程已建設完成,基礎原料、氟烷烴、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細化學品、精細氟鹽等氟鋇化工全産業鏈正在形成。

  利用資源做大做強,遵鈦集團已建成我國最大的全流程海綿鈦生産企業和唯一一家國家海綿鈦戰略儲備基地。

  遵義高新區的貴州藍輝新材料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制造及特種鋁合金材料生産線正在建設,建成投用後,20萬套新能源配件將從遵義發往全國……

  放眼黔北大地,圍繞産業“補鏈”“強鏈”,一批鏈條完備的産業正加速建成。

  科技賦能“強鏈” 創新驅動提質升級

  1月5日,貴州正合鋁業有限責任公司鋁合金擠壓車間,工人正忙著完成來自印度的1000多噸高導母線訂單。該公司的高導母線性能處于國內領先水準。

  在創新驅動下,遵義基礎材料的高品質發展展現出新引擎的強大動力。新技術、新平臺、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重量級”科技成果不斷涌現。

  1月5日,遵義再傳好消息,貴州鋼繩牽頭制定的2項國家標準發布,完善了鋼絲繩行業標準體係。

  成功運用于神舟八號到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運用于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等多項工程、拉起大射電望遠鏡、花江峽谷大橋……“巨龍”牌鋼絲上天入海,聲名遠播。

  遵義長嶺特殊鋼有限公司有力促進了傳統高耗能企業向高效利用集約型企業轉型,填補了貴州型鋼産品市場空白,為新型工業化高品質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同樣,幾年前一度“折戟沉沙”、瀕臨關停的遵義鋁業,以“十年磨一劍”的韌勁,全力投入科技創新,接連攻克5個氧化鋁行業共性科技難關,突破了國外“卡脖子”的技術。

  這是科技創新的力量。

  遵義從原材料向新材料、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邁進,推動貴州基礎材料向新材料領域提升轉化。

  貴州容百鋰電材料有限公司通過持續攻關,目前已成為國內最大的一家鎳鈷鋁三元正極材料生産商,成為寧德時代、比克、力神、衛藍等新能源行業的頭部客戶。

  經過長達10年的跟蹤積累,貴州航太新力逐步實現了核心材料的自主生産和供應。僅在第四代核電高溫氣冷堆項目上,該公司已經手握超過2億元的訂單。

  數據顯示,2023年遵義實施“千企改造”工程建設項目200個以上,年度計劃投資180億元以上,到2025年,引進和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家以上。(記者 唐正平 邱勝 潘樹濤 劉振梁)

[責任編輯:劉昌餘 吳雨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