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河——87歲雷月琴志願守護南明河40載-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信息展播>>正文

老人與河——87歲雷月琴志願守護南明河40載

2023-12-25 18:36:09  來源:貴州日報

雷月琴在翻看手繪污染地圖。

  黨員徽章、志願者徽章、綠絲帶,是她一生最美的勳章;

  4本巡河記事本、6張手繪污染地圖、1218篇日記,是她一生最大的財富;

  87歲黨員雷月琴,退休至今志願守護南明河40個年頭,是她一生最長的守護;

  從“一心繫水”到“全市治水”,從“市之大事、省之大計”到“國之大者”,如同播下一粒粒護河的種子,這些種子蘊含着磅礡的生命力,成長綻放為“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美好家園。

  2021年,建黨100周年之際,雷月琴給祖國母親寫了一封信,抒發深切的熱愛、獻上真摯的祝福,署名“您的女兒:雷月琴”。

  2022年,黨的二十大召開之際,86歲的雷月琴光榮加入中國共産黨,實現了她多年以來的夙願。

  2023年12月5日,是第38個國際志願者日,雷月琴在全國唯一舉辦生態文明國際論壇的城市——貴陽,分享她與南明河的故事。

  南明河,是貴州省會貴陽市的母親河,長江上游最大支流烏江的重要支流,曾經是一條“失去生命的河”。

  在近半個世紀的歲月中,一場牽動數百萬人的南明河治理工程攻堅克難,在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幹的接力中賡續綿延……

  “只要活着,我就會為保護生態環境,盡己所能,全部奉獻。”——摘自雷月琴巡河日記

  天剛濛濛亮,鳥叫了幾聲。

  雷月琴睜開眼,看到母親站在床邊,一手端着米湯,隔空摸她的額頭,默不作聲。

  “媽媽,昨晚你又一夜沒睡嗎?都怪我,不該喝臟水,拉了半個月肚子,把你拖垮了……”母親沒有回答,依舊微笑着。她連忙從床上坐起來,伸手去接米湯。

  然而,右手舉在半空,她才真正地醒過來,望向空蕩蕩的屋子,想起母親走了已經50年。

  今年87歲的雷月琴,人生已至耄耋,早已不是夢裏那個只有4歲、病得奄奄一息的小姑娘。為躲避戰亂,在湖南喝臟水的小女孩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會和污水“較勁”半生,見證一條河的“甦醒”和“重生”。

  2023年12月5日,第38個國際志願者日。

  在南明河畔的貴陽市生態科普館內,雷月琴作為嘉賓,給大家分享了她與這條河的“愛恨情仇”。

  “我叫雷月琴,今年87歲。1984年,我按政策提前3年退休。退休後,我有了更多可支配時間,便自願走上了一個沒有報酬的工作崗位——護水巡河,今年正好是第40個年頭……”

  老人頭髮花白,精神矍鑠,額前的碎髮用一枚發夾別在側邊。

  作為貴陽市第一位環保志願者,她的發言,真誠溫暖,感人肺腑。

  一名小學生志願者為她送上一束鮮花,她用顫抖的雙手接過。花香如縷,溫暖如春。

  第二天,雷月琴又像往常一樣出門巡河。出門前,老人燒了一壺白開水,倒入粉色保溫杯裏。再用塑料袋紮緊,小心翼翼地放進斜挎包裏。又小心翼翼清點了一下包裏每天都會帶上的東西:黨員徽章、志願者徽章、綠絲帶,這些都是她一生最美的勳章。

  老人不愛喝礦泉水,嫌塑料瓶污染環境,也不愛用一次性物品,更不願麻煩家人開車送她。儘管三年前醫生診斷她有雙側半月板骨裂,建議少走路,她仍然喜歡步行或者乘公交,她説這叫“低碳生活”。

  “雷月琴,加油!”她暗自打氣。

  “我從小是個男生性格,別人穿旗袍,我穿背帶褲,從不嬌氣。”

  怕吵醒還在休息的家人,她一隻手打着傘,一隻手拄着拐杖,又悄悄巡河去了。“還是不想停下來。”雷月琴説,只要身體還行,她都會去巡河,“順着河流走,無論天晴落雨,還是雪天颳風。”

  這一次,她準備去香江河附近看看。前幾個月,污水溢過截污大溝直接流向河裏,她向小河經開區河長辦反映過,不知道是否已經處理。

  在貴陽,“雷月琴”這個名字越來越被人熟知,人們提到時會加一個注腳:“就是那個守護南明河的雷阿姨?”

  前幾天,雷月琴看到一則新聞,她高興得像個孩子。從2023年12月1日起,《貴陽市南明河保護規定》正式實施,將為志願者參與保護南明河提供更多便利。

  那天,她在日記裏寫道:“只要活着,我就會為保護生態環境,盡己所能,全部奉獻。”

  “水是生命,但生命需要乾淨的水。”“生命不息,護水不止。”……這些話,在她首次曝光的4本巡河日記裏,被反復書寫。

  見字如面。樸實的話語、平凡細碎的日常,折射出雷月琴的儉樸淡泊。

  “我只知道,護水這件事,與自己的生命相關,生命不息,護水不止。”——摘自雷月琴巡河日記

  南明河的水,是貴陽的靈魂,見證着貴陽的歷史變遷,也承載着貴陽人的情感和記憶。

  在雷月琴的回憶裏,全是初見南明河時的清澈——因為清澈,讓她對這座城“一見鍾情”。

  “12歲時,我隨父母從湖北老家來到了貴陽。”

  當時,穿城而過的南明河,清澈見底,游魚萬千,河底的沙石被太陽照射,反射出金色的光芒。

  “第一眼看到南明河,心就留在了這裡。”

  1957年,20歲的雷月琴中學畢業後,踏上工作崗位。

  工作中,她學會了水質採樣、試劑檢測、重金屬分析、再生資源回收等。因此,她對水質變化、水污染特別敏感。

  “20世紀60年代後期,200多家企業工業污水、生活污水排入南明河,各種生活垃圾也直接倒進河裏。”

  從那時起,她看著清澈見底的南明河開始變得千瘡百孔。

  昔日的魚蝦沒有了蹤跡,碧波變成了污水,飛鳥不再翱翔,漁人不再行舟……

  “南明河什麼時候才能恢復原來的容貌?”

  1984年退休後,雷月琴決定將焦慮變成實際行動,保護南明河!

  她開始沿着南明河上游的花溪河行走,從上游到中游,再到下游水口寺。

  “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走了多少路,也記不清勸阻了多少起污染河流的行為,我只知道,護水這件事,與自己的生命相關,生命不息,護水不止。”

  在早期巡河時,雷月琴走訪南明河沿岸的大工廠、小作坊,呼籲大家不要將廢水、污水排到河裏,也勸告農民兄弟不要在河邊挖坑蓄糞,勸阻居民不要將生活垃圾倒到河裏。

  可污染河水的行為還是屢見不鮮,甚至觸目驚心。

  曲解、詆毀、謾罵,甚至衝突,在起初巡河時一直沒有減少。

  “有人罵我瘋子、多管閒事的神經病,有人給我白眼,有人諷刺説風涼話,我都不計較。”

  1973年,在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上,貴州代表首次在會上就南明河污染問題作發言。這一次發言,引起了國務院的高度關注。

  很快,一份《關於綜合治理南明河的意見及有關問題的報告》,首次提出治理南明河的具體方案,正式拉開南明河治理序幕。

  能不能治理好南明河,成為對貴州各級黨委政府執政能力的一場考驗。

  治理資金咋籌措?在國務院環境領導小組的關懷和協調下,水利電力部撥專款200萬元,省、市籌措資金30萬元,用於治理南明河。

  機制、資金有了保障。開啟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南明河治理探索。

  之後,有關部門幾乎每年都組織對南明河清淤。每次清淤,都少不了雷月琴。

  可是,雷月琴發現,年年清淤,年年堵,雖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卻始終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1991年、1996年、1998年,貴陽分別發生了三次特大洪澇災害,洪水幾乎將南明河沿岸低窪地帶淹沒。

  貴州各級黨委政府在組織抗洪救災的同時,再次思考如何“治水”。

  1994年,眼見南明河污染反復,雷月琴急中生智,決定畫一張南明河污染地圖。

  憑藉着多年巡河經驗,她的手繪地圖一氣呵成,用特快專遞寄給了貴陽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很快,雷月琴就收到回復:地圖標注一目了然,立即查明污染情況。

  1999年11月,貴陽市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展開新一輪南明河清淤工程。405個單位、數百輛大小貨車、挖掘機、推土機、裝載機等輪番“上陣”。

  然而,清淤治標不治本,南明河治理就像“按下葫蘆浮起瓢”,陷入“反復治、治反復”的惡性循環。

  痛定思痛。2000年,貴陽市委市政府向市民鄭重承諾:實施南明河“三年變清”行動。206家南明河排污單位向政府簽訂責任書。

  環境治理,既看過程,也看執行,更看成效。“三年變清”行動,南明河的面貌得到了很大改觀,但是污染治理工作是一場持久戰。

  2004年的夏天,雷月琴又畫了第二張污染地圖,再一次向政府部門反映情況。

  “南明河綜合整治,亟待一場更為艱巨、更為深刻的生態修復。”時任貴陽市委主要領導説。

  “我老了,身體也不如以前,怕以後搞環保活動,他們不通知我。”——摘自雷月琴巡河日記

  南明河治理迫在眉睫。

  2008年初,在貴州省委省政府的指導下,貴陽市第一次將“南明河水質進一步好轉”納入政府“十件實事”之一,對南明河沿岸68家污染源單位進行嚴查嚴管。

  當時,貴州正遭遇一場歷史罕見的雪凝災害。惡劣的天氣,讓雷月琴的巡河被迫中斷。

  “到底該不該繼續堅持,像個‘瘋子’一樣巡河?”70歲的雷月琴不禁問自己。

  她想起曾在《貴陽晚報》頭版看到的一則新聞,貴陽市委市政府召開動員大會,號召市民保衛“三口大水缸”,把南明河污染問題徹底解決好,不給子孫留後患,不給歷史留遺憾。同時成立“兩湖一庫”管理局,並建立“兩湖一庫”環境保護基金會(後更名為:貴陽市生態文明基金會)。

  其中,“是錢大,還是命大?”這句話,雷月琴記憶猶新。俯在書桌前,她默默地在日記本裏寫道:“我想了很多,想到這麼多年受到的不理解和異樣眼光,一路走來不易,我不該輕易放棄!”

  2008年2月27日,天氣逐漸回暖。

  懷着忐忑的心情,雷月琴小心地撥通了“兩湖一庫”環境保護基金會電話。

  “喂,您好,我是雷月琴,今年70歲了,還能不能報名當志願者呢?”

  “當然可以了,您想來,我們歡迎!”

  接電話的人,正是“兩湖一庫”環境保護基金會秘書長劉俐莎。

  “真的嗎?我等這一天,等了太久……”雷月琴紅着眼眶説,像找到失散親人一樣,傾訴着多年的夙願。

  接到這麼一通溫暖的電話,劉俐莎也激動地流下了淚水,哽咽着説:“我們就差像您這樣的人,您是第一位報名的環保志願者呢!”

  “今天就是我的第二個生日。”當天,雷月琴在日記裏寫下志願者宣言:“我承諾,盡己所能,不要報酬,服務社會,踐行志願者精神,傳播環保理念,為保護我們的水資源環境,創建美好社會貢獻力量。”

  哪有污染,就往哪走。雷月琴用實際行動踐行着志願者承諾。當年8月,她再次手繪了第三張南明河污染地圖。

  地圖中,清晰可見南明河沿岸數條污水大溝污染情況,沿途的貴鋼、火力發電廠、貴陽水泥廠、復烤廠、礦山機械廠等被清楚地標注為“污染廠礦”。

  “為什麼‘三年變清’行動之後,南明河的水依然反反復復變黑變臭?”貴陽市河道治理的有關工作人員在南明河畔一路行走,一路追問:答案或許還是在岸上。

  2009年,貴陽市加大對各污染源單位的督促檢查,確保廢水達標排放。

  2010年,貴陽市印發《關於南明河沿岸污染源單位實施穩定達標排放的通告》,禁止在南明河保護範圍內新建、改建或擴大排污口。

  落實不是一陣子,根治必須“回頭看”。

  2010年,南明河開展整治“回頭看”。查處南明河違法排污90余起,拆除沿河違章建築,對南明河近60個污水入河口進行了封堵。

  那年冬天,雷月琴和打撈工人小陳本來約好到一處污水溝破裂處查看,卻意外暈倒了,送到醫院檢查,原來是腦供血不足,血管有血栓。

  聽到雷阿姨病了,貴陽市生態環境局、貴陽市河道管理處的有關負責同志立即趕到雷月琴家中看望她。

  看著大家滿臉緊張的神情,雷月琴卻説“沒事”。

  “我老了,身體也不如以前,怕以後搞環保活動,他們不通知我。”她在日記中寫道。

  越來越多的人和雷月琴一樣,加入環保志願者行列。從一個人到一群人,雷月琴老人不再感到孤單。

  2010年、2012年,雷月琴再次手繪了自己的第四幅和第五幅南明河地圖,用最樸素最直白的形式展現南明河的變化。這兩幅圖中,工業污染源的數量減少了。

  2013年,一個好消息傳來:生態文明貴陽會議升格為國家級國際性論壇,成為我國唯一以生態文明為主題的國際論壇。2013年、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向論壇發來賀信。

  牢記“國之大者”,錨定“生態立市”。

  這既是對貴陽市生態文明建設的肯定,也是對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

  2014年,雷月琴獲得全國十大江河衛士的殊榮,她毫不猶豫地將5.5萬元獎金全部捐給了貴陽市生態文明基金會。

  “榮譽屬於過去,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志願者,不需要報酬。”——摘自雷月琴巡河日記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作為滋養數百萬市民的母親河,南明河無疑是檢驗貴州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的重要“窗口”。

  2012年11月,在貴州省委省政府指導下,貴陽市完成《貴陽市南明河城區段水環境綜合整治規劃》。

  任務逐年分解,專人專班專項盯牢。這一次,拉開了南明河治理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的序幕。

  綜合整治,南明河打了翻身仗,雷月琴成了“排頭兵”。

  那一年,雷月琴獲得“全國優秀志願者”稱號。之後,她又獲得首屆中國生態文明先進個人獎、全國最美志願者、長江經濟帶最美護河員等榮譽。她在日記裏寫道:“榮譽屬於過去,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志願者,不需要報酬。”

  “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南明河治理還有哪些短板漏洞?”成為省市黨政領導的“揪心事”。

  “一抓到底,是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必備的重要政治定力。”時任貴陽市委主要領導説。

  在充分調研全國各地治水模式後,一場歷經大半年的南明河調研活動在貴陽展開。

  50多名專家經過上百次現場踏勘、近千次現場採樣和萬組數據採集與分析,最終提出南明河綜合治理方案。

  “南明河生態流量每天不足15萬噸,這麼小的自然流量,如果採取最先設想的‘大截排’方案,治理是很難成功的。”中國水環境集團貴州業務區總經理高霖直言不諱。

  調查數據顯示,“大截排”會導致南明河斷流。特別是到了冬季,南明河中下游就會乾涸。

  “何不把沿岸污水適度集中,就近處理,就地回用呢?”高霖大膽的想法,專家團隊不約而同地&&讚同。

  經估算,新方案可以節省管網投資約11億元,每年可節約調水補水的運行電費約3000萬元。

  很快,工業企業“退城進園”行動在貴陽市啟動。聽説要搬遷污染工業,雷月琴第一個拍手稱快。

  緊接着,南明河上的新莊二期、麻堤河、青山、花溪等4座再生水廠啟動建設。

  2014年,一座深埋地下15.7米的下沉式再生水廠——青山再生水廠在南明河畔建成。

  水廠剛運行不久,就有相關部門邀請雷月琴到現場參觀。

  “青山再生水廠居然藏在一座公園下面,真是難以置信。”

  當親眼看到渾濁的污水變得透明起來,雷月琴的心也透亮起來。

  “還是現在的技術好啊,污水在地下一轉悠,就變清了。”

  “雷阿姨,您放心,處理過的水質都穩定在地表水四類標準了。”

  2015年,雷月琴老人又畫了第六張南明河手繪地圖。

  和前五張地圖不同,這張手繪地圖上大型工業廠礦已經幾乎消失,沿河多了一座座再生水廠。

  六廣門再生水廠就是其中一座。

  有了青山再生水廠的成功經驗,六廣門再生水廠埋深地下32米,是全國最深的全埋式“地下工廠”。

  雷月琴漸漸發現,南明河上建成的34座再生水廠,其中有17座都“藏身”於地下。

  目前,南明河治理成為“國際首個城市尺度的分佈式下沉再生水生態系統創新實踐”,創造4項全國第一,在全國22個省市推廣,貢獻了城市母親河治理的“貴陽樣板”。

  “我一直沒畫下第七張手繪地圖,是因為我心中最美麗的南明河還沒見到,等哪天實現了再畫。”——摘自雷月琴巡河日記

  大國之大,也有大國之重。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黨的十九大首次把“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寫入黨章。黨的二十大又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這些年,每次黨和政府對南明河治理的有關政策文件,雷月琴都會認真學習和記錄。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更加堅定了我加入中國共産黨的信念。”2020年,雷月琴在入黨申請書裏寫道。

  黨的二十大召開之際,86歲的雷月琴光榮加入中國共産黨,實現了她多年以來的夙願。

  從2012年以來,南明河治理已累計投入資金75.91億元,累計收取生態補償資金近4000萬元。

  生態欠賬遲早要還。雷月琴在日記裏寫道:整治到位,綠水青山才能真正轉化成金山銀山。

  貴陽市黔仁生態公益發展中心創始人王吉勇,和雷月琴在一次環保活動中認識,看到這位意氣風發的年輕人,雷月琴仿佛看到了滿懷激情的另一個自己。

  了解到創業的艱辛,雷月琴從退休金裏拿出一點“心意”,鼓勵王吉勇堅持把環保公益做大做強。

  短短幾年,貴陽市黔仁生態公益發展中心招募的“青清河”保護河湖志願者已有4萬餘名,活躍在貴州全省各地。

  貴陽市生態科普館也經常舉辦“走進城市中的再生水廠”的環保主題活動,吸引大量志願者參與互動。

  如今,在南明河上,共有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149名,民間河長22名,並設立“雙總河長”和“雙河長制”,貴陽市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達標率、優良率均為100%。

  “這十年,南明河越來越清澈!”幹了26年物種保護的袁果,如今是貴州生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通過一本本巡護記錄,記錄下河水變清的印跡:水質明顯提升,沉水植物覆蓋率80%,水生植物突破10種,優勢魚類多達29種,底棲動物33屬種,就連對水質要求很高的中華秋沙鴨等鳥類,也前來覓食棲息。

  2023年7月,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今後5年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要“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2023年8月15日,首個全國生態日。在南明河花溪十里河灘旁,雷月琴參加“築綠先鋒”志願者活動,她向志願者再次講起自己的巡河故事。她説“我希望盡快畫出南明河第七張手繪地圖,畫出心中最美的南明河。”

  2023年10月,雷月琴盡心守護的南明河,入選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她不斷地問自己:“我還能幹點什麼?”

  她希望自己百年之後,骨灰能撒在一棵樹下,對大自然也算做了一小點貢獻。

  “姥姥雖然沒有給兒女房産和金錢,卻把無限的精神財富給了後代。”在雷月琴的外孫馬鐵雨看來,這些年家人都在盡自己所能獻愛心、做善事,傳遞着老人的這份愛。

  在雷月琴的感召下,她的家人、她的朋友,更有許許多多各行各業的人成了和她一樣的環保志願者。當看到越來越多的人接過自己的接力棒時,她感受到滿滿的暖意。(記者 謝巍娥 金秋時)

[責任編輯:李濤濤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