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青山路99號。
它有一個更為響亮的名字:貴陽中國鐵建·國際城。一個入駐人口超過4萬人的大型社區,它沿小車河而建,與濕地公園毗鄰,山環水繞,鳥語花香,讓即便是沒有居住在這裡的人——從出租車司機到辦公室白領,從匆匆路人到街頭大媽,都留下了高檔住宅小區的第一印象。
貴陽國際城航拍實景圖
如果回到10多年前,青山路一帶的太慈橋片區,還是主城區連接花溪區的城鄉接合部,也是“臟亂差”的代名詞。這道城市化進程留下的瘡疤,令人望而卻步,它曾是歷任城市管理者之痛,也映射出轄區居民之苦。
2007年,鐵建地産貴州公司進駐貴陽市場。作為一家帶有鐵道兵血脈背景和濃烈犧牲奉獻精神的央企,建造者們在短短幾年內,打造出怡人的生態環境、精彩多元的商業氛圍、國際現代的共享空間。
一直以來,中國鐵建·國際城探索現代都市大型社區共建共治共享之路,做美好生活的服務者,給人們帶來更加健康、更豐富多彩、更具品質感的生活,也為貴陽這座西部省會城市增添了更多活力與魅力。
中國鐵建的造城者
打開城市化進程的畫卷,房地産一直扮演着先鋒者的角色。如果説城市為地産企業帶來發展的機遇,那麼一家優秀的房地産企業,也會從多個維度提升一座城市的品質與格調,進而推動了城市的發展。
而在貴陽的城市發展軌跡上,2007年一定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年。這一年,不只是鐵建地産集團組建了貴州公司,還涌現深圳、廣東、福建、浙江等地甚至香港開發商的身影。
據權威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從2006年到2007年,一年多時間裏,外來企業在貴陽通過招拍挂取得的開發地塊,總佔地面積近8000畝,投入資金40多億元人民幣。
“外地軍團”們搶灘貴陽樓市,其注意力大多在更為成熟的觀山湖區。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鐵建地産貴州公司卻把目光投向了城中村和老舊小區。有別於一般的房地産開發,舊城改造開發過程中的風險難度不容小覷,尤其是涉及拿地、融資、規劃、拆遷等多個方面的問題。
在當時,選擇太慈橋青山路一帶的城郊結合部做開發,確實不是一個取巧的做法。對剛剛成立的這家公司而言,尤其如此。因為中國鐵建的建造者們,其實需要一個在區域位置、外部環境、基礎設施等各方麵條件表現具佳的選點方案,這樣更容易掌握,也就更容易交出一個完美的作品。
這一點在小車河居民邵國平看來,也感覺不可思議。今年53歲的他,是個地地道道的原住民。“這片方圓只有幾平方公里的土地,聚集了客車裝配廠、貴州水泥廠、貴陽玻璃廠等多家三線建設遺留下來的企業。”邵國平説,限於當時的規划水平,幾家企業都是廠區和生活區混在一起,更是讓整個區域環境都顯得雜亂無章。
邵國平的父母是水泥廠的老職工,一家六口人擠在水泥廠68平方的職工宿舍。到上世紀90年代,這裡大部分企業都成為困難企業,在經歷了改制甚至是破産的陣痛後,留下了大量破敗不堪的廠房宿舍,面臨失業的困難職工以及一條被嚴重污染的小車河。
“逃離青山路,走出小車河,這是當時大多數居民的想法。”邵國平説,但搬離出去的畢竟只是少部分有門路的人,而大部分居民只能繼續在原地蝸居,忍受日漸“臟亂差”的居住環境。超過晚上10點,出租車司機寧願不收錢,也不願開車前往。
隨着貴陽城市改造運動的興起,不少城中村和棚戶區都納入政府工作計劃當中。一時各種拆遷改造方案的傳聞四起,讓居民們看到了希望。但投入資金大、開發時間長等因素,讓不少地産企業望而卻步,直到鐵建地産貴州公司的出現。
和大多數居民一樣,邵國平並不看好一家初來乍到的地産公司,能把這個地方變個模樣。但邵國平多一個選擇,其所在的水泥廠宿舍,不在一期二期的開發範圍,他暗自慶幸:“萬一這個地方開發不起來,項目做不好,我的老房子還在,至少居住還有保障。”
這時,中國鐵建造城者的身體裏與之俱來的“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鐵道兵精神被再度喚醒。與此同時,作為央企地産開發商在貴州的首秀,它到底會拿出一件怎樣的作品,都倍受外界關注。
在建設者們的努力下,一個緊鄰小車河,背靠萬畝自然林帶的家園已經初步顯現,國際城佔地1400余畝,總建面220多萬平米,這也是貴陽老城區到目前為止規模最大的配套山水社區。它擁有8萬平米商業及4萬平米的全配套,容積率和建築密度分別為3.0和18%,綠化率卻達到驚人的52.1%。
2011年,貴陽中國鐵建·國際城項目毫無懸念地斬獲有着地産界諾獎之稱的精瑞科學技術獎、綠色生態建築獎和優秀獎。
迄今為止,中國鐵建·國際城項目還獲得了“多彩貴州房地産十大宜居小區”“2009年度最佳城市新地標樓盤”“2009年度最佳品牌地産企業”“綠色亞洲人居環境範例項目”“最佳綠色環保戶型”“十大人氣房地産品牌”“十大人氣樓盤”“避暑季綜合大獎”等眾多獎項。
不退場的房開商
按照規劃,中國鐵建·國際城分四期開發,從規劃設計圖紙上描繪的美好社區,到第一期交房的B組團和F組團,正一步步從設想變成現實。與此同時,鐵建地産貴州公司還參與了車水路改造、小車河河道整治、鐵路聲屏障、青山變電站、小車河城市濕地公園(二期)配套設施等市政項目建設。
這種從內而外的全方位改變,不但見證了鐵建地産貴州公司的開發運營實力,也展現出作為央企的社會責任。對小車河、青山路一帶處在拆遷範圍的居民們來説,他們也由此經歷了從觀望到盼望的心路歷程。
“沒想到,他們真的説到做到,比我們拆遷戶想象中的社區還要漂亮。”邵國平説,2010年左右,國際城第一期已初具規模。一河之隔,一邊是舒適的高檔小區,另一邊則是依舊臟亂不堪的老舊社區,這些讓等待拆遷的住戶們羨慕不已,他們期待能住這裡。
在接下來的拆遷過程中,絕大多住戶都選擇了回遷安置的方案。邵國平沒有一絲遲疑,在A組團挑了一套118平米的大房子。
自從2000年工廠效益下滑,到2010年正式下崗,邵國平認為自己過去這十年過得有些憋屈。中國鐵建·國際城不僅改變了他生活居住的條件,還改變了他的命運。
2010年,水泥廠改制,在廠裏幹了大半輩子的邵國平成為下崗工人,此後他兜兜轉轉,在外面做了兩年臨時工。直到2012年,他得到一個夢寐以求的工作機會,進入中國鐵建國際城物業工程管理部,主要負責小區供水供電設備管理維護。
“從水泥廠下崗出來那幫老工友,大多數人找的工作都不是很如意。”邵國平説,每次和這幫哥們兒聚會時,他會成為大家羨慕的對象:不但實現了家門口上班,還是一份無比體面的工作:央企背景,值得信賴。
事實上,像邵國平這樣既是業主,又是開發建設運營者的情況,在中國鐵建·國際城並不少見,大多數內部職工都選擇把家安在這裡。國際城項目公司物業客戶部副經理羅小兵説,出現這種有趣的現象,完全不是巧合,而是一種必然。
“我們內部人都知道,中國鐵建是用最高標準、最好的材料來修房子,所以大家都放心。”羅小兵説,但這並不是主要的因素,大家更看重的是後期提供服務維修的能力,不管出了什麼問題,作為央企,都不會扔下業主不管。
羅小兵所在的部門,從中國鐵建·國際城交房第一天就開始運營了,主要負責物業品質管理、客戶關係維護和售後投訴處理等。讓羅小兵最自豪的是,按照慣例,房開公司在完成交付後,一般都會留幾個人的後續維修管理人員,但他們的項目後期服務團隊有近50人之多。
這種敢於留下龐大後服團隊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種實力的體現,也是作為央企的一種責任擔當精神。在具體的服務過程中,鐵建地産貴州公司在國際城項目不僅是人力方面,還有資金上持續不斷地投入。
國際城項目成本管理部主管龍雲華説,從小區環境改造到安防系統升級,從外部環境治理到內部設施完善,項目後服團隊每年都會投入不少的資金到國際城,以確保小區業主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我們會以業主的視角和需求,來開展推進工作。”龍雲華説,比如最近改造完成的小區健康步道項目,就是發現業主到小區外面的公園跑步鍛煉距離較遠,於是決定在H1-H4組團之間,投入上百萬元修建一條長約一公里的健康步道,讓居民在樓下就能體驗跑步的樂趣。
健康步道項目實施後,十分受到業主們的歡迎,龍雲華説,下一步,項目公司會根據小區道路實際情況,繼續規劃更多的健康步道,最終能覆蓋整個小區。
而去年底完成的小區人臉識別系統,實現了業主刷臉開門進家。這項投入200多萬元的智能系統,不但讓業主&&樓棟時更方便,也更安全,同時還減少了接觸,減少感染的風險。就是這套系統,在今年的疫情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
也正因為如此,自項目開發建設以來,中國鐵建(貴陽)國際城先後獲得“中國AAA級優秀開發商”“中國房地産最具誠信品牌企業”“南明區明星企業”“舊城改造城市建設突出貢獻獎”等獎項。
“美好家+”的美好時代
步入2020年後的第一日,公司通過媒體,正式對外發布2020年品牌戰略,秉承鐵建地産“做中國最具價值的美好生活服務商”的品牌願景,提出“生命如詩”。過去,人們購買房子,是購買房子本身的居住功能。隨着經濟水平的提升,當下人們對房子的需求有了更多功能之外的東西,如生態環境、社區氛圍、鄰里圈子等,甚至延伸至品牌的價值觀。公司也將與業主的交流,從社區提升到城市和時代發展層面,全新的運營視角,可以更好地建立有人情味的生活社區。
入黔16年,該公司以過硬的品質為企業發展的基石和靈魂,贏得了客戶和市場的青睞,業務布局貴陽市、遵義市、畢節市、貴安新區等貴州四大片區,成為一家在貴州地産界有着舉足輕重地位的開發商。
公司選擇在這樣的時間節點,發布全新的品牌戰略,引起各界的普遍關注。從字面上理解,就是要從昔日的造城者,變成美好生活的服務者。有觀察者指出,其背後不只是企業發展方向的調整,可能成為當前地産行業提升服務水平、謀求轉型發展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一方面,在過去20年城鎮化高速推進中,也帶來了貴州房地産突飛猛進的發展,成績顯著;另一方面也帶來開發過剩的隱憂,房地産市場的變革轉型已勢在必行。中央高層作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也給整個地産行業帶來新的思考,越來越多的房企開始在危機中捕捉和創造機遇,從“開發商”轉型為“運營服務商”也是大勢所趨。
從建設了成熟性大盤貴陽中國鐵建·國際城,獨特創新、領冠全城的明星樓盤貴安花語墅,開啟一個城市高端居住小區潮流的遵義西派府、畢節西派瀾岸等作品。鐵建地産貴州公司自然也不會滿足當前的成績,也不願將自己視為簡單的“修樓工”,而是成為長期耕耘和影響城市發展路徑、支撐城市發展的“美好生活服務商”。
事實上,早在品牌戰略發布之前,公司已經着手開發一個名為“美好家+”的APP。一個在大眾印象中長於“建築工程”的房開企業,卻癡迷於研究與互聯網和大數據相關的運用,這個跨度讓人有些驚訝。
依託自己前期不斷投入開發打下的基礎,公司率先在國際城社區進行運營嘗試。通過“美好家+”App,打通業主、商家、物業、開發商四方溝通的在線&&,將社區與城市的生長連接在一起的整合&&,讓每個人都能參與到社區的生活運營、商家服務、社區建設當中,也能在其中促進鄰里情感,是一個綜合型的智慧社區解決方案。
當前“美好家+”App覆蓋範圍已經在國際城社區全面推廣,用戶數達到10000人左右,從業主的使用體驗反饋和社區商家互動情況來看,都讓運維團隊看到未來的前景不可限量。
大風起兮雲飛揚,在地産行業迎來盛衰交替的下一個十年,誰是持彩當空的舞者?答案只有一個,得人心者。
這一切,誠如貴州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侯思軍所言“立足貴州、深耕貴州的項目實踐,讓我們關於營造美好生活,關於環境、産品、配套、服務和鄰里五個維度都有了清晰的指引,這些理念也必將融鑄到鐵建地産貴州公司每個項目的開發中。”
“鐵建地産人的理想,就是帶給每一位業主更美好的生活,幫助別人實現理想。”侯思軍説。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