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岑鞏:基礎設施“硬保障” 助力深山好貨“出圈”-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資訊展播>>正文

貴州岑鞏:基礎設施“硬保障” 助力深山好貨“出圈”

2023-12-07 17:15:27  來源:岑鞏縣融媒體中心

  冬已至,天漸寒。在貴州省岑鞏縣客樓鎮下寨村花棚組,冬日秋景意未盡,斑斕色彩染山川。而農家的房前屋後卻是另一番景象:一簇簇野生古茶樹鬱鬱蔥蔥,迸發著蓬勃生機。55歲的吳國芬忙碌在自家的“微茶園”裏,正在給茶樹除草、剪枝。

岑鞏縣客樓鎮下寨村花棚組,村民吳國芬(左)在給野生茶剪枝。(吳念 攝)

  “做好冬季管護,來年茶樹的長勢、産量和收成都會更好。”吳國芬家有100多株野生古茶樹,分布在房前屋後、田土埂邊和天然林中。靠著從婆婆那裏學會的手工制茶技藝,吳國芬不用背井離鄉外出務工謀生。

  “每年清明前後採摘的100多斤鮮茶被加工成了30多斤幹品,按照每斤200到500元不等的價格分級銷售,能賣六七千塊錢。”吳國芬介紹,採摘的鮮葉經過殺青、揉捻、烘幹、去雜等工序後,通過抖音、微信等網絡宣傳和親朋好友推介,深山“土貨”就變成了大市場的“搶手貨”,産品遠銷廣西、廣東、福建等地,供不應求。

吳國芬在給自家的野生茶剪枝。(吳念 攝)

  花棚組是客樓鎮鎮較為偏遠的村組,這裏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常年多雲霧、晝夜溫差大、土壤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孕育了大量的野生古茶樹。據不完全統計,寨子周邊共有5000余株野生古茶樹,且大多數樹齡都在100年以上。未經馴化的野生茶葉綠素、維生素、礦物質等含量豐富,且山韻明顯、耐泡度好、口感醇厚、韻味悠長,具有良好的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

  過去,由于大山阻隔,交通不便、資訊不暢、物流不通,“花棚茶”“長在深閨人未識”,好産品難以轉化成好收入。

花棚組村民呂奎菊在給自家野生茶樹剪枝。(吳念 攝)

  聚焦農村“銷售難”“物流難”“發展難”等痛點問題,近年來,岑鞏縣將交通路網建設、通信網絡建設、城鄉快遞物流體係建設等作為助力農特産品“出山”又“出圈”的“硬保障”,通過大力推進外聯內暢公路工程建設、不斷拓展網絡覆蓋深度、建設縣鄉村三級快遞物流共同配送體係等方式,統籌推進城鄉基礎設施“硬聯通”,實現資訊互聯互通,打通了“黔貨出山”的壁壘。

岑鞏縣客樓鎮下寨村花棚組的野生茶。(吳念 攝)

  “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是推動‘山貨出山’的基石。”下寨村駐村第一書記劉明松介紹,依托資源稟賦和交通條件等,下寨村將以茶産業“規模擴大、標準生産、品質提升、品牌培育”為主線,爭取項目資金支援,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對現有野生茶進行改良擴建和精深加工,助力打造“花棚茶”品牌 。同時,將線上“雲端”銷售與線下開展農超對接、農企對接活動和採茶、制茶、品茶體驗活動等相結合,以廣闊穩定的産銷關係促進實現茶産業增産增收良性迴圈。

手工制作的野生茶幹品。

  “助農‘基建’硬支撐,助力打通了産銷‘大通道’。”客樓鎮黨委副書記楊祥介紹,目前,全鎮共種植太子參、黃精等中藥材9800余畝,精品水果10000余畝,發展生態綠茶1200畝。得益于助農“基建”賦能 ,太子參遠銷福建、重慶,水蜜桃暢銷廣西、四川,生態茶葉在湖南、廣東等地備受青睞。下一步,該鎮將以綠色富氧的自然生態景觀和生態産業為載體,依托高山雲霧茶、水蜜桃等生態資源,加強農産品城鄉供需對接力度,打通銷售“綠色通道”,推動鄉村振興提速提質。

岑鞏縣客樓鎮下寨村花棚組全景。(吳念 攝)

  目前,岑鞏縣公路通車總裏程達到2744公里,全縣范圍內基本形成半小時上高速的交通圈,構建了“外通內聯、通村暢鄉、班車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運輸網絡。全縣已建設5g基站362個,已實現鄉鄉通5G、村村通光纖,4G網絡實現城區、鄉鎮、農村全面覆蓋。全縣已建成6個城鄉快遞共配中心、21個村級快遞服務站,每個村級服務點服務覆蓋周圍3至5個村,70%以上進村快遞業務實現了集中配送。試點推行農村客運車輛捎帶郵件快件線路3條12輛。

  如今的岑鞏,無論是在城鎮社區,還是偏遠農村,一臺手機就能對接産銷兩端,一方螢幕就“鏈”接起了小山村與大市場,“好貨不怕山林遠、走出‘深閨’變‘爆款’”從理想照進了現實。(周燕 吳念 張帝)

[責任編輯:王雪松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