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推動縣域商業體系建設
激發城鄉消費活力
“下午3點之前拍下,今天之內就能發出,有運費險,大家放心拍……”近日,貴州赤水黔老翁曬醋有限公司抖音直播間內,主播正在曬場上推薦黔老翁醬油、醋等産品。
搶抓“雙十一”電商消費熱,10月以來,黔老翁開展線上促銷已實現600多萬元的銷售額。
城鎮消費能力不斷增強,農村消費保持較快增速,正成為擴內需的新亮點。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6.8%。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7.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8%。
近年來,貴州充分發揮鄉村作為消費市場和要素市場的重要作用,全面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各縣域地區在商貿體系建設上打基礎、挖潛力、暢流通,不斷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在擴大內需、暢通循環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有效激發城鄉消費活力。
打基礎:豐富商業體系
11月4日,“2023特步城市歡樂跑”在位於清鎮市的貴陽杉杉奧特萊斯廣場開跑,活動吸引上千人參加。
杉杉奧特萊斯是集“吃、喝、玩、游、購、娛”於一體的城市微度假地標,進駐了300多個國內外知名品牌,其中,20多個為首進貴州品牌。2020年10月,該項目正式動工建設,到2021年12月正式開業,歷時僅14個月時間,從立項到呈現,展現了超強的執行力和資源導入能力。
加快完善商業體系,借助數字技術發展消費新模式,滿足居民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帶來了新的消費增長點。
奧萊白皮書顯示,2023年,奧萊商業業態持續爆發,上半年銷售總額已超過1300億元。其中,貴陽杉杉奧萊項目銷售額同比增長20%,遠高於大多數規模性實體商業。
“今年中秋國慶雙節期間,客流同比提升了50%、銷售額提升了30%。”貴陽杉杉奧特萊斯總經理助理曲南宇説。
縣域商業體的活力是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體現。貴州省現代城鄉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王明懷認為,隨着縣級城市居民的消費需求的增長,過去的縣城商業體不再能夠滿足居民需求,三四線城市消費者也同樣亟需新的消費場景和體驗。
根據規劃,到2025年,貴州省分別建成縣城綜合商貿服務中心和縣域商貿物流配送中心80個以上、鄉鎮商貿中心1450個以上、新型鄉村便利店2萬家以上,基本形成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重點、村為基礎的一體化縣域商業體系。
挖潛力:助力消費升級
前三季度,全省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長3.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長7.8%。
人均收入持續增加、商業設施更加完善、電子商務創新發展……貴州縣域消費升級趨勢明顯,鄉村消費市場擴容空間大。
“烏蒙山連着山外山,月光灑下了響水灘……”據奢香古鎮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婷介紹,今年以來,截至11月10日,該景區共接待游客47萬人次,其中,省內游客佔比65%,省外游客佔比35%,實現綜合收入6200萬元。該景區不斷創新舉措,打造了八零廣場露天電影院、奢香古鎮直播基地、時空旅行科技體驗館等不同形態的消費業態。
縣域的消費升級、商貿提速,從事“黔貨雲倉”建設的鎮寧節點倉負責人姚秉忠有直觀體會。該雲倉為省級統籌、從前端到後端提供全鏈條供應鏈保障的“&&+雲倉+企業+基地+農戶”模式。
“體系完善後,今年各縣節點倉依託一碼貴州、拼多多等線上&&,以折扣、秒殺、滿減等多種優惠形式,開展多渠道營銷推廣。”姚秉忠説,今年“雙十一”啟動以來,安順鎮寧倉發貨量同比增長了50%。
據了解,貴州將加快改善農村消費環境,堅持市場化原則,補齊縣域商業發展短板,進一步做大做強縣域市場,創新消費場景,激發消費潛力,拓展農村有效投資空間。
暢流通:打通産品“雙向”渠道
為迎接“雙十一”“雙十二”的到來,宋偉的凍庫裏,存貨滿滿。
“今年我收購了40多萬斤獼猴桃,現在凍庫裏還有十幾萬斤,可以賣到年底。”宋偉是貴州頌嘉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負責人,2017年,開始在淘寶、拼多多等電商&&開設店舖,售賣貴州農特産品,主要銷往廣東、浙江、上海等省市。
在貴州,縣、鄉、村三級快遞物流體系建設為“黔貨出山”提供了更快、更便捷渠道。
“今年,我們的訂單量比去年增加了40%左右,單是獼猴桃,每月差不多有1500單。”宋偉&&,快遞企業響應“快遞進村”,積極搭建顧客與商家的運輸橋梁。
另一邊,菜鳥鄉村通過整合多家快遞企業,打通了鄉村配送“最後一公里”,全國的萬千好物通過快遞貨車送到了貴州消費者手中。
“村民在家門口就可以收到網端購買的包裹。”菜鳥鄉村工作人員王衝介紹,目前,菜鳥鄉村覆蓋貴州省55個縣,鄉村站點數超1500個,建成了可自動化生産作業的共同配送中心18個,日均處理包裹量已超60萬件。
破除流通壁壘,優化縣域資源配置。貴州將積極發揮郵政、供銷等大型連鎖流通企業在縣域商業體系建設中的基礎性保障作用,支持建設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農村産品商品化處理體系,提高冷鏈物流的流通效率,推進縣級物流共同配送中心建設,切實降低農村物流成本,暢通産品雙向流通渠道。(記者 方亞麗 鮑貝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