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貴定縣德新鎮光明村的華文藥材收購點很是熱鬧,陸陸續續來了售賣中草藥的村民,收購點負責人胡文菊邊稱重報秤,邊向村民算賬並支付現金。
擺放在地上的中藥材
華文藥材種植基地的老闆胡文菊是德新鎮光明村人,20多年前她開始接觸藥材生意,隨着時間推移,胡文菊慢慢摸着了藥材市場的門道。2017年,她流轉200余畝地種植中藥材,並成立了貴定縣華文藥材種植基地,做起了中藥材收購的生意。
與傳統農作物相比,中藥材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強、經濟效益比普通農作物更好,群眾種植積極性高,適合規模化種植,不僅能提高中藥材産量和質量,還能為附近的村民提供了“家門口”就業的機會。
晾在地上的藥材
德新鎮光明村村民胡文章説:“每天組織大家和我一起去挖藥材,到下午我們就來換錢,他們好高興。挖觀音草這些藥材,老闆娘每天都給我們兌現,感覺好寬心。”
收購點負責人稱重報秤,向村民算賬並支付現金
近年來,德新鎮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優勢推動中藥材種植,按照“基地示範帶動、項目助力推動、群眾廣泛種植”的思路,以提質增效為重點,不斷擴大中藥材種植規模,增加群眾收入。
金實藥材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胡文菊説:“中藥材基地需要人,工人來到我們這裡務工,一天100元工資,藥材全靠這些老百姓挖來,我們給他們回收,一天可以收到10來噸,2元錢一斤,我們都能給他們收下。下一步,我要擴大擴寬,讓我們這些老百姓都來務工,我們收穫大,他們收穫也好。”
中藥材
據了解,2023年德新鎮新增中藥材種植3500畝,預計實現增收350余萬元。特色産業的發展,讓中藥材産業成為當地群眾的“致富良方”,讓更多老百姓在産業發展中有錢掙、能致富,同時也助力鄉村振興譜寫新篇章。(凌紅 曹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