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逐漸走低,但農田建設的熱度卻依舊不減。隨着隆隆作響的挖掘機來回作業,數十名工人鋪路基和水泥、運砂漿、平整土地,站在綏陽縣風華鎮雙龍村高處眺望,昔日零星的不規則農田已逐漸成為田成方、管相連、路相通的高標準農田。看著變化的農田,村民黃金權憧憬着:“明年種地,路好走、水好排,種糧成本少了,增産增收也有保障了。”
去年,桐梓縣獅溪鎮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3.3萬餘畝,“農田從原來的小塊變成了大塊,小塊的在5畝以上,最大塊的有20余畝。道路溝渠全部硬化了,給農業生産帶來了很大的便利。這讓我們實現了全程機械化作業,機械操作效率高,産量自然就上來了。”説起高標準農田建設帶來的好處,婁方書讚不絕口。
談及今年的收益,婁方書更是喜上眉梢。今年婁方書種植了2400畝水稻,“平均畝産量超過了600公斤,每畝增産100公斤、增收500多元,總體收益比原來好。”
設施齊全,成方連片的農田節水灌溉更方便,防災抗災減災能力增強;道路配套,機械作業更加方便,農業生産效率大幅提高,産量産值穩步提升……高標準農田讓遵義數以萬計的種植戶得到了實惠,算清了高標準農田裏增産、增效、增收的“三筆賬”,發展底氣十足。
婁方書已經做好準備,來年通過提高密度、水稻全程機械化、推廣“稻+魚”“稻+鴨”等技術模式,在水稻産業上下好功夫,以取得更大的收益;習水馬臨街道採用“支部+合作社+大戶”的模式對高標準農田進行管理,接茬種植優質油菜,提高土地利用率,讓“農閒田”變為“效益田”,實現耕地輪作與保障糧油供給的良性互動;湄潭依託高標準農田建設,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及各類專業化市場化服務組織,農機社會化服務遍佈田間地頭,更加多元化、多層次、低成本的社會化服務,將小農戶導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近年來,遵義市完成了一批高標準農田建設,其中包括土地整理、水利設施建設、土壤改良等工作。同時,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了農民的技術水平和生産能力。截至目前,已建成的333.3萬畝高標準農田,讓黔北良田沃野展新顏,山地農業洋溢“科技范兒”,水稻、油菜等糧油生産全程機械化,正逐步成為遵義市種糧大戶的標配,增強了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和抗風險能力。(記者 錢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