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以法治護航綠水青山-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畢節:以法治護航綠水青山

2023-11-22 10:03:12  來源:貴州日報

  冬日的威寧自治縣百草坪,在藍天白雲下綠草如茵,牛羊肥壯。

  公路邊,一塊寫着“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法院司法保護令”的牌子特別顯眼:禁止在百草坪草原區域實施開墾草原活動、禁止在百草坪草原區域實施採挖植物活動、禁止在百草坪草原區域投放外來入侵物種……7個“禁止”為這片草原披上了保護的“鎧甲”。

  百草坪是南方最大的天然草場和西南重要的畜牧基地,有中國南方大草原之稱。百草坪還是貴州母親河長江右岸最大支流烏江源頭的重要生態屏障,對烏江流域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威寧自治縣人民檢察院與該縣人民法院開展環境司法保護巡查中發現,隨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畜牧業快速興起,項目建設增加,百草坪內人類活動加劇,草原植被石漠化、水土流失等現象開始顯現,並有持續惡化的風險。

  為有效預防百草坪生態破壞問題,改善百草坪生態環境,威寧自治縣人民檢察院首次向該縣人民法院申請生態環境司法保護令,明令禁止在百草坪區域內實施開墾、採挖植物、擅自圈佔、車輛碾壓等破壞草原資源的行為,最大程度上減少對草原的“傷害”。

  近年來,畢節市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積極探索完善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態法治體系,以生態法治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護航綠水青山,要有法可依。畢節市結合自身實際,緊緊圍繞“小切口”“小快靈”,制定&&《畢節市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畢節市城市園林綠化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加強飲用水源和生態環境保護。圍繞古城保護、景區保護、園林綠化、供熱用熱管理、污染防治等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地方性法規8部、政府規章2部,持續織牢“生態法治保障網”。

  畢節市深入推進生態綜合執法改革,集中生態環境、水利、自然資源等生態管理領域行政處罰權,採取定點蹲守、跟蹤取證等方式,及時制止並快速查處生態違法行為,大幅提升執法效能。2022年以來,全市依法立案查處各類生態環境違法案件398件,辦理環境公益訴訟案件529件,辦結群眾生態環境方面信訪投訴651件。

  針對企業在生態環保方面的存在的問題,畢節市一方面堅守紅線,重拳打擊;一方面推行包容審慎監管和柔性執法,全力落實助企紓困政策措施,積極幫助指導企業推進問題整改,指導企業開展生態環保整改500余家(次)。

  走進位於七星關區與四川省敘永縣交界處的赤水河谷,清澈的河水向前奔騰,兩岸的山坡上,椪柑、橙子等果子挂滿枝頭。

  畢節市探索建立跨地生態保護協作機制,與雲南省昭通市、四川省瀘州市及遵義市三地會簽《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司法行政工作協作機制》,形成協作機制共13條,覆蓋立法協作、執法監督協作、普法宣傳協作和法治督察協作四大方面,為三省四市立足司法行政職能、共同保護赤水河流域生態資源、維護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安全奠定良好合作基礎。

  畢節市探索推行“河湖林長+法院院長、檢察長、公安局長模式”,制定《畢節市打擊環境違法犯罪“利劍2021—2025”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完善生態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探索“公益訴訟+補植復綠”恢復性司法模式,探索在公益訴訟案件中通過認購碳匯(碳票)方式修復受損生態環境的“林業碳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機制,創新生態保護模式。

  前不久,在貴州環境能源交易所組織下,大方縣眾心種植專業合作社向威寧自治縣的陸某、李某轉讓畢節市林業碳票碳減排量91噸,交易單價為60元/噸,總價為5460元,作為陸某、李某濫伐林木的生態功能損失賠償。

  “通過‘以碳代賠’模式推進檢察公益訴訟案件辦理,讓違法行為人以購買林業碳票方式履行生態功能損失賠償責任,既解決了補植復綠難以落地執行的困難,又讓生態産品通過碳票交易變成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畢節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此外,畢節市聚焦生態守法,推進全民普法,對44個市直重點部門、單位制定6類80項普法責任清單,形成部門分工負責、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生態環境治理“大普法”格局。全面落實“誰執法(服務)誰普法”責任制,在立法過程中加強普法,在生態執法司法中以案釋法,推動普法責任與生態保護深度融合,不斷提高全社會生態文明理念和守法意識。(記者 謝朝政)

[責任編輯:吳雨 王雪松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