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狀元街區故事會 | 李蘭英湖南面館:堅守36年只為做好一碗麵,老味道裏吃出“幸福味”-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信息展播>>正文

曹狀元街區故事會 | 李蘭英湖南面館:堅守36年只為做好一碗麵,老味道裏吃出“幸福味”

2023-10-31 18:34:46  來源:南明區融媒體中心

  在貴陽,一碗粉、一碗麵的意義,不僅在於滿足口腹之欲,更是漫長時光裏撫慰人心的煙火氣。

  清晨,位於下護國路的李蘭英湖南面館門口,早早就排起了長隊,繚繞的霧氣升騰在空中,食客們陸續進店,吃上一碗貴陽特有的湖南面,為一天的工作注入元氣,也為平淡的生活增添了動力。

  開業36年來,李蘭英湖南面館生意依舊火熱,人氣絲毫不減,就是這樣一碗“湖南沒有的湖南面”,已然成為老貴陽人的記憶,説是一碗麵,其實更像是一個城市印記。

  老味道裏承載着“幸福味”

  貴陽人的一天,就是從早上吃一碗熱騰騰的粉面開始的。夾一口面,嘬住一頭,輕輕一吸,裹着湯汁的麵條,夾帶着些蔥花、辣椒,順口滑溜入肚,熱辣爽利,味道極佳。

湖南面。

  上午6點半,天剛擦亮,李蘭英湖南面館已經開門營業,打掃衞生、燒水炒料、熬製高湯……店內準備工作基本完成,食客們也逐漸多了起來。不同於一時興起的網紅店,在面館門口排隊的幾乎是上了年紀的老面孔,他們正是熱衷於這個“老味道”,天天都會來吃上一碗。

  “我是這家店的‘骨灰級’老粉,吃了近20年了,但一有時間我就會來吃一碗。”67歲的高原告訴筆者,老貴陽的味道吃不膩,只要有朋友來貴陽,必定會帶他們來吃這家的湖南面。

食客正在吃湖南面。

  上午10點,雖已過了吃早餐的高峰期,但店內依然座無虛席。面館老闆李桂梅告訴筆者,吃湖南面有三部曲,首先端着面攪拌一下喝口湯暖胃,其二是吃幾口面後加點糊辣椒,別有一番風味,最後加點醋再喝點湯,味道又有差別。明明是一碗麵卻吃出三種不同的味道,也正是這些跳躍在舌尖的美味,讓“老味道”經久不息地縈繞在市民的生活中,不僅勾起貴陽人的記憶,還驚艷着外地人的味蕾。

  “下飛機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趕到這裡吃碗麵。”從上海來貴陽出差的楊先生匆匆進店,他説上次吃過這家湖南面後,意猶未盡,就特意過來再吃一碗。

  還有許多在外地上班的貴陽人回到家,總是想念著這一口,因為春節期間面館放假,王女士會提前讓媽媽去面館打包一碗,等她回家後吃。聽到了太多返鄉人想吃麵的反饋,李桂梅説:“今年春節我們商量下不打烊,讓外地回來的朋友到店裏吃,味道會更好。”

  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小兒,不論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都會帶着朋友、家人前來吃麵,老少皆宜的口味成為“刻在貴陽人DNA裏”的味道,也仿佛成為激活外地人基因裏的密碼,讓人唸唸不忘,吃出了幸福的味道。

  “堅守與嬗變”詮釋着“傳承與匠心”

  1987年,貴州第一家李蘭英湖南粉麵店正式開業,至今已有30餘年。李蘭英湖南面館的人氣並不是在於名氣,而是多年來不斷地“精雕細琢”,做精做細只為一碗麵!從麵條堅持手工製作,到骨湯不斷改良,看似簡單,不過撒點蔥花就上桌的面,背後卻“獨具匠心”。

  “這碗麵簡單卻不將就!”湯底必須熬上3小時,用燒肉作為主要調料,連湯帶肉,既當調料又當澆頭,把肉切成丁,加醬油寬湯燒制,色微泛紅髮亮,澆入面中,灑一把蔥花,其味鮮香醇腴。此外,李蘭英湖南面館堅持手工捍麵的同時,也在不斷的改良麵條的做法,嘗試在面里加入蕎面、雞蛋等,讓麵條吃起來口感更好,味道更棒。

  從做法到吃法都頗有講究,難怪能俘獲這麼多人的喜愛。如今,在花溪區、觀山湖區等地也能吃到湖南面了,7個分店的開業,讓更多“粉絲”不用大老遠跑來,在家門口就能享受美味。

  雖然説只是簡單的一碗麵,但卻包含了幾十年的堅守與嬗變,詮釋了“傳承與匠心”,或許這正是李蘭英湖南面吸粉無數的原因。

  “一小碗麵”見證着“大民生”

  “以前這片看起來有點亂,現在風格統一後,變得很漂亮,我經常都在和外地朋友推薦這個地方。”食客瞿女士一邊排隊等面一邊告訴筆者。

  今年9月28日,曹狀元街區一期正式開街,作為三條街區之一的下護國路,也成為了不少市民游客的“美食打卡點”。新地標、新場景的亮相,為商家發展帶來更大機遇,也聯動提升了周邊文昌南路、大南門商圈、甲秀樓等商圈和景區的人氣,釋放出了文旅商等産業融合發展的活力。

  “現在,這條街地面平坦整潔,房屋外立面煥然一新,街容街貌看著更舒心,特別是晚上的夜景,太漂亮了,吸引了更多的人前來。我們面館的生意也因此變得更好了,平時一天能賣1000碗麵左右,現在可以賣到1200碗麵。”李桂梅説。

  在街區內,除了李蘭英湖南面,還有南門口腸旺面、雷家豆腐圓子等貴陽“老味道”,在這麼“高顏值”的街區,吃着“地道”美食,市民的幸福感飆升。“在這裡一站式就能吃到很多貴陽的特色美食,很方便。”“街區環境很好,商家們的服務也很好,點讚!”“湖南面味道好極了,我明天還要帶好朋友過來吃……”

  “面子”改了,“裏子”也有了,人氣聚起來了,老街也激發了“新活力”。群眾看得見、摸得着的貼心工程,變化的是不斷升級的城市面貌、舒適便捷的生活環境、更加幸福的生活方式,不變的是藏在街區內像李蘭英湖南面這樣記憶中的“老味道”,更是這座城市持續發展的動力、貴陽人對城市、對家園始終如一的依戀和熱愛。

  生長在貴陽,熱愛着貴陽。李桂梅説:“想讓湖南面走向全國,在各地開上面館,讓更多人嘗到‘老貴陽味道’,目前正在這樣打算……”(周誼)

[責任編輯:鄧嫻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