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林地面積561萬畝,實現産值91億元——
遵義:有了好“豐”景 不愁好“錢”景
深秋時節,仁懷市楠竹林公園的仙女湖碧波蕩漾、波光粼粼,湖邊山巒起伏,綠樹成蔭,市民攜家帶口漫步於步道,好不愜意。
位於赤水河岸邊的赤水市復興鎮凱旋村,秋日的陽光下,草木蔥蘢,一大早紅托竹蓀基地管理員趙家倫就帶着工人們穿梭在竹林中管護竹蓀,今年100畝竹蓀長勢良好,預計産值達500萬元。
道真自治縣陽溪鎮陽溪社區石丫口林下中藥材種植基地裏,基地負責人張道琼循着林中小道,一邊查看林下種植的中藥材長勢,一邊循着標記尋找可以采收的中藥材,開始林下“淘金”,該基地種植黨參50畝、黃連150畝、黃精200畝、白芍100畝、天麻3畝。
守住綠水青山,換來金山銀山。在遵義,美麗的山水成為畫卷,而這幅畫卷也衍生為造福鄉親的紅火産業。
近年來,遵義市委、市政府嚴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發展布局,以盤活森林資源、提高林地利用率和林業綜合效益為核心,立足資源稟賦,努力推進林下經濟標準化、集約化、規模化、現代化,將林下經濟打造成為新興特色産業,全面推動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了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
2022年,遵義市各縣(市、區)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按照“1+N”發展模式,培育1個林下經濟的主導産業,衍生發展N個特色産業,優勢逐步凸顯,效益日漸增長。
近日,在桐梓縣九壩鎮山堡社區的竹林裏,幾名來自重慶的游客正在竹林間尋找竹筍,體驗採摘的樂趣。回到農家樂,迎接游客的是竹筍燉豬腳、鮮筍炒肉片等時鮮美食,游客吃得舒心玩得開心,山堡社區的居民也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
有了好“豐”景,不愁好“錢”景。山堡村擁有萬畝竹林,目前産筍的竹林有6500畝。每到秋季,竹筍大量上市,不僅吸引游客前來採筍吃筍,還引來廣東、上海等地的客商到村裏蹲點收購,進一步帶動了居民增收。
方竹筍是桐梓縣最大的林下經濟産業,也是“一縣一業”主導産業,目前該縣方竹資源面積突破100萬畝。在不斷擴大種植面積的同時,還着力加強管護促竹産業提質增效。2022年,桐梓縣方竹筍采收面積55.8萬畝、産量5.5萬噸,産值約7億元,惠及竹農15萬戶。
守綠換金,添綠增金。在桐梓縣把竹子“吃”活的同時,正安縣桴㯊鎮也依託好生態把林下中藥材種植做得風生水起。
10月的正安縣桴㯊鎮,氣候宜人,滿山的樹木蒼翠挺拔,林下的天麻也長勢喜人。
“我們自2019年開始嘗試林下天麻種植,今年共種植了1300畝,目前看天麻今年會迎來豐收,産值預計可達300萬元。”桴㯊鎮林業站工作人員説。
桴㯊鎮是正安縣打造的林下經濟産業發展示範鎮,森林面積13.5萬畝,森林覆蓋率42.7%。近年來,桴㯊鎮借“林”發力,林下種植天麻、中藥材、馬桑菌等6400畝。
通過“1+N”模式發展林下經濟,截至目前,遵義新造竹8.32萬畝、完成改培47.2萬畝,採伐竹材79萬噸、竹筍年産量20.5萬噸,竹産業資源穩定在370萬畝以上。有序推進花椒規模化種植達57.44萬畝,改培7.9萬畝,年産出鮮花椒3.3萬噸。
2022年,遵義市利用林地面積561.5萬畝,産值91.4億元,全市林下經濟實施主體達1516個,帶動群眾99.5萬人。如今,桐梓縣的方竹筍,赤水市的紅托竹蓀、金釵石斛,正安縣的生態雞、匯川區的天麻、務川自治縣的蜂蜜等,都已成為遵義林下經濟的招牌特色産品。(記者 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