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事·感動貴州】王大萍:一顆仁心守護清晰“視界”-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中國網事·感動貴州】王大萍:一顆仁心守護清晰“視界”

2023-10-18 15:22:59  來源:黔西南州委宣傳部

  她,精益求“睛”,每天穿梭在門診、住院部、手術室與黑暗“掰手腕”,用兢兢業業創造了多項眼科診療技術奇蹟;她,醫者仁心,線上線下開展眼科健康知識普及,用愛心守護清晰“視界”;她,勇於創新,研發新技術提高眼疾患者的治愈率,用擔當帶出了一支醫技非凡的眼科團隊……她,就是黔西南州中醫院眼科主任王大萍,也是人們心中“眼”技高超的最美醫生。

王大萍

 只有精益求‘睛’,才能讓更多患者眼裏有光

  “只有精益求‘睛’,才能讓更多患者眼裏有光”,這是王大萍最愛説的一句話,也是這句話,讓王大萍在過去的20多年裏一絲不茍、兢兢業業,並在白內障、近視眼、青光眼以及斜弱視等眼科疾病等方面不斷開拓創新,連續創造多項全州、乃至全省領先:成功完成全省第一例屈光白內障手術,全國第288位取得近視眼飛秒技術資格,全省率先研發中西醫結合治療技術,全州首次開展全飛秒激光近視手術(SMILE)、半飛秒激光近視手術(Fs-LASIK)、準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鑲術(LASEK),全州率先開展有晶體眼人工晶體(ICL)植入術治療超高度近視等高難近視手術,全州率先開展了小瞳孔白內障,青光眼並白內障,糖尿病性白內障,白內障並晶體脫位等複雜高難白內障手術。在國家一流學術核心期刊北圖核心等發表科研論文20余篇,組織開展的《中醫藥方法在虹膜睫狀體炎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分析》科研獲得省級科研課題立項……許多領先,都源於王大萍最純樸的初心:只為減少患者痛苦。

  2分鐘完成一台近視眼飛秒手術,6分鐘完成一台白內障手術,年齡最大患者100歲,最小1歲多,近視眼最高數2800度,最低度數50度……憑藉紮實的“內功”,一台&高難度手術就這樣被王大萍的一一攻克。

  多年來,王大萍憑藉着自己精湛的手術技藝和紮實的專業功底,為一位位眼疾患者找回了清晰視界,重塑了品質視覺,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工作。截至目前,王大萍已經完成白內障手術萬餘&次,飛秒近視眼矯正手術5000余&次,接診眼疾患者10余萬人次,成為名副其實的“光明使者”。並成功當選貴州省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第六屆委員會委員,貴州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眼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眼科分會理事,黔西南州衞生健康系統新項目(技術)學術委員會成員等。

  只有不斷科普“視界”,才能讓未來更加清晰

  “不僅要手術越做越好,還要越做越少”,在王大萍看來,眼病防治是貫穿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服務工作,要早篩查、早干預,早發現、早治療。為此,王大萍10多年前便帶領她的團隊開啟了眼科疾病防控志願服務之旅,10多年來,她和她的志願服務團隊穿梭在學校、邊遠山區、少數民族地區、企業、機關單位、部隊等地,開展義診活動近萬場次,為全州中小學生視力篩查10余萬人次;幫助5萬餘名家長提高指導學生科學用眼能力;篩查白內障人員數萬人次,免費贈送眼科用藥100余萬元,減免治療費用500余萬元。她還常常利用休息時間奔波於各學校和活動場館,利用晚上、周末、假日等在人民日報健康號全視頻健康專區、醫院視頻號、電視台等開展線上線下眼科知識講座200余場次,發表科普文章數百篇,孜孜不倦傳遞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的科學理念。

  為什麼會在科普公益投入這麼多?王大萍講了個小故事。“我在當眼科醫生的這些年裏,特別是治療近視的手術是越做越多。如果我手術越做越多,手術做得再好,還是令人汗顏。”

  “很多眼科疾病,特別是近視眼,是可防控的,健康科普是最好的愛眼護眼‘眼藥水’,我們要把防的責任擔起來,讓‘視界’更加清晰!”王大萍説。

 只有謹慎“苛刻”,才能帶出更好團隊

  眼科醫生就是“刀尖上的舞者”,在眼睛上做手術,容不得半點閃失,這就要求他們付出更多的精力,更強的專注力。為此,王大萍沒少費功夫,她帶領自己的團隊用葡萄皮、豬眼睛等做標本,數萬次反反復復做實驗,確保“睛”準無誤,曾有人“調侃”:“由於王大萍壟斷了興義某市場的豬眼睛而導致周邊市民吃不上!”每天開展的學習例會、每週舉行的學習分享會,每月開展的技能大比武……就是這一項項“苛刻”要求,讓醫護人員無論是基礎功底,還是手術操作,都得到迅速提升。

  黔西南州是少數民族地區,許多老年人甚至聽不懂普通話,只能使用本民族語言進行交流,但在眼科手術中,又必須需要患者高度配合,聽從醫生的引導,為此,王大萍帶領大家專門學習了布依語、苗語等少數民族語言,不僅拉近了與患者之間的關係,還為治理提供了保障。

  正因為有了她的“苛刻”要求,她所帶領的眼科團隊發展迅速,把2013年建科當初只有8張床位,8名醫生護士的小科室發展成為如今擁有醫護人員40余名,床位80張,5個門診部,成為設備、人員、技術一流的現代化大科室,並開設了全飛秒激光近視手術(SMILE)、半飛秒激光近視手術(Fs-LASIK),準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鑲手術(LASEK)、有晶體眼人工晶體(ICL)植入手術、屈光白內障手術等高難度手術20余項,研發了中西醫結合治療眼科疾病,並取得了很好療效。如今,僅科室和門診每年接診量達4萬餘人次,年手術量達5000余&次,年住院病人3000餘人次,許多患者都是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她帶領的眼科已逐漸成長為能為廣大群眾提供全面和高質量眼健康服務的專業團隊。

  如何成為好醫生?王大萍記得自己剛從事眼科工作時,有位高度近視的患者來看病,他自認為“近視,眼神不好”。王大萍仔細觀察,發現他的視神經顏色有點異常,經過視野檢查及CT,最終確診為垂體瘤。因為早發現,得以成功救治。

  “作為一名眼科醫生,不僅要膽大,更要心細、考慮更周全。每個就診患者找到你,是對你的信任,如果你的一句‘沒事’,或‘以後再看吧’,可能就會釀成不好的後果。所以,我們必須全方位看好他們的病症。”王大萍時常叮囑年輕醫生們。

  為讓更多醫務工作者掌握更多眼科疾病的診療技術,除了培養本科室的醫護人員,面對其他醫院的醫生,王大萍也會毫無保留,通過專業知識講座、現場操作觀摩、定期組織培訓等方式,無私“授之以漁”,已培養出20余位知名的眼科專家,在不同地域的眼視光領域“閃閃發光”。

  對於王大萍來説,醫學這條路永遠學無止境,她今年又考上了貴州醫科大學的博士,在未來的日子裏,王大萍將繼續在眼科領域精益求“睛”,以“仁心匠人”的高貴品格守護更多人的清晰“視界”,圓更多人的“光明”夢!(李鑫波)

  【相關鏈結】

  王大萍:邁過人生的“拐點” 享受美好“視”界

[責任編輯:劉昌餘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