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都赤水,秋雨綿綿,毫不停歇,山林裏也升起了潮濕寒冷、仿佛散不開的涼霧,令人憂愁煩惱,不想出門。赤水的筍農可沒功夫矯情,眼下正是收穫的季節,筍農們扛着特製鐵鏟,卷着蛇皮袋子,背着背簍,上山採挖本地秋季特色農産品——箐竹筍。
赤水市兩河口鎮黎明村筍農吳隆斌在林地裏“打筍”。(張浪攝)
兩河鎮黎明村村民吳隆斌正在自家竹林裏“打筍”。每天上山都能找到新鮮的竹筍,吳隆斌只選最鮮最嫩的。他説,挖箐竹筍最好用這種特製鐵鏟,挖出來的筍的切口平整,不沾泥,賣相好。
竹林旁的路邊上,用塑料布支起簡易的雨棚,棚子裏堆着村民剛挖來的箐竹筍,沿着水泥路往山上走,這樣的臨時遮雨的棚子有好多個。
赤水市兩河口鎮黎明村村民謝明玉(左一)和親戚在雨棚下裝筍子。(張浪攝)
雨還在嘩啦啦地下着,吳隆斌的妻子謝明玉和親戚忙着剝筍。“現在路通了,交通方便,下午買筍的人開車來,過稱、付錢、裝車,快得很。”謝明玉説,家有八十多畝林地,預計今年能采收箐竹筍15000斤左右。
在赤水市兩河口鎮黎明村筍農吳隆斌在自家林地挖的箐竹筍。(張浪攝)
“挖箐竹筍就是‘搶收金子’。”吳隆斌笑着介紹,箐竹筍的採挖期是9月下旬至10月底,這段時間不論天晴還是下雨都要抓緊“打筍”,兩天不挖,筍就長成竹子了。“這個多月估計能掙兩萬元左右。”吳隆斌聊着天,手上的動作一點不慢,一挖一提,箐竹筍就進了背簍。
赤水市長期鎮太平村村民王雲平(左一)和老丈人歐安治剝筍。(張浪攝)
筍農吳隆斌每天和時間賽跑,只為獲得最新鮮的竹筍,而在長期鎮太平村,村民王雲平和老丈人歐安治把筍送進烤房,就可以暫歇一口氣,等候時間造就另一種美味。
箐竹筍烘烤後就是大家熟知的赤水筒筒筍,儲存方便。兩河口鎮黎明村村民桂華英家就瞄準了筒筒筍市場,除了採自家的筍,還向周邊村民收筍。正在烤筍的她介紹,目前烤出了1000多斤,能賣6萬元左右。
赤水市兩河口鎮黎明村村幹部夏永貴(右一)和村民桂華英擺龍門陣。(張浪攝)
“筒筒筍燉臘豬腳,是正宗的赤水老味道。”一旁的村幹部夏永貴介紹。逢年過節,或者家裏來了親戚,都會安排這道硬菜。
自9月中旬筍開始冒頭,村裏黨員幹部和許多村民的微信朋友圈、短視頻&&等就成了筍的主場。夏永貴説,村裏的筍每年都供不應求,熟悉的老顧客,嘗鮮的新訂單,每天都有。
夏永貴和村民站在屋檐下襬龍門陣,看著雨中蒼翠的竹林,他感慨道,“人家説靠山吃山,我們村是‘靠竹啃竹’,做‘竹’文章,我們村的竹子還大有可為。”(張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