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推進數字技術應用助力農業增産增收-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中國推進數字技術應用助力農業增産增收

2023-10-17 09:13:37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貴陽10月16日電(記者駱飛、周文其、吳簫劍)相較于過去揮鐮割稻、人背馬馱的傳統收割,如今,稻田裏一輛輛無人駕駛的“鐵牛”轟鳴而過,逐漸成為秋收主角。正值秋收時節,地處苗嶺山間的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劍河縣南明鎮田間地頭,另一番“豐”景正在上演。

  據悉,從去年開始,這裏探索建立了貴州首個水稻“無人農場”,依靠基于北鬥衛星導航的無人駕駛係統,人們只需手機大小的操作設備,就能對農用收割機運作路線、速度等進行遠端操控。

  看著無人收割機高效工作,一旁的苗族老人吳忠明無比感慨:“這個‘鐵牛’太厲害了。真沒想到,我們這麼偏遠的山區也能用上這些先進的機器。”

  “以前單靠人力收割一畝地,至少要四五個人忙碌大半天。如今用無人收割機,10多分鐘就能收完,勞動效率極大提高。”劍河縣南明鎮“無人農場”員工蘇吉強説。

  作為農業大國,中國正不斷推進農業現代化,持續為鄉村産業振興注入越來越強勁的數字技術力量。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2.4%,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3%。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建設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係強、産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的農業強國。根據這一文件部署,中國將從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種業振興、先進農機研發推廣等多方發力,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

  得益于此,中國人肩扛背馱、靠天吃飯的傳統農業生産正被數字技術改變。不少“雲端”管理、掌上操作的現代化農業設施設備正逐漸走向尋常百姓家。

  地處中國西南腹地的貴州,曾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省。這些年,貴州在推進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過程中,不斷深化數字技術應用,積極賦能農業、教育、醫療等發展,以數字技術助力農業提質升級。

  去年,中央及各部門出臺的《關于支援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等一係列政策均明確提出支援貴州全力打造數字經濟發展創新區,加快構建以數字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産業體係。

  位于武陵山區的貴州銅仁市石阡縣,是苔茶的主要産區。在當地的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石阡縣苔茶大數據雲平臺的使用正逐漸提升茶農們管護茶園的效率。

  拿出手機,茶農丁文海輕輕點擊與平臺接通的App上相關的控制標識,依托物聯感測器和大數據分析處理技術,就能實現茶葉種植全流程數字化、精細化管理,包括監測茶園病蟲害情況、遠端控制灌溉閥門等。

  “一鍵‘指令’能讓不同設備各司其職,極大提高工作效率。”談到智能操控,丁文海説,借助這些數字技術設備,茶園管理更精細,經濟收益也相應提高。

  目前,石阡縣苔茶大數據雲平臺已相繼在30余家企業茶園投用。該縣農業農村局茶産業發展中心相關數據顯示,隨著智能化技術設施不斷投入使用,預計茶園生産、人力等成本均將縮減20%,茶葉增收達15%左右。

  作為培育發展動力、破除發展困境、謀求競爭優勢的戰略選擇,大數據不僅成為貴州發展農業的重要支點,也成為中國各地的共同選擇。

  這是9月20日在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友誼分公司一玉米種植地塊拍攝的秋收現場。新華社記者 石楓 攝

  在中國糧食主産區之一的黑龍江省,當下黑土地上隨處可見秋收的場景。以無人機測繪、無人耙地、無人收割等數字化、智能化為代表的“無人農業”正在廣袤的黑土地上有序推進。

  借助無人機,綏化市北林區興和朝鮮族鄉興和村水稻種植大戶王雪健管理起500畝稻田得心應手。“現在打藥噴肥都省事了,無人機航化作業不僅效率高,霧化效果也更好。”談到科技助農的變化,王雪健説。

  這是9月21日在位于雙鴨山市友誼縣的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友誼分公司一地塊拍攝的水稻收獲現場。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提供這項技術服務的綏化市秋慧豐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顧嘉健説,採集完地塊數據的無人機在進行植保服務時能根據規劃好的路線自動作業,效率是傳統方式的數十倍。同時,依托積累的地塊數據,公司還開發了一款App,裏麵包含約8萬畝地的數據,讓農民可以得到“點餐式”農業服務。

  曾在貴州劍河縣考察過“無人農場”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説,因地制宜探索農業技術現代化、智能化,不僅讓貴州這樣的山區能逐步實現農業生産智能化,更能夠加快推進中國農業整體現代化發展的步伐。(參與採寫:劉昊東、黃騰)

[責任編輯:謝素香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