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民在新家園的幸福生活持續升級 貴州省各地強化黨建引領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新市民在新家園的幸福生活持續升級 貴州省各地強化黨建引領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

2023-09-25 10:30:03  來源:貴州日報

  “吃穿住行全都有,電燈電話搭起來,走親串門方便了,生活真的好起來……”近日,在黃平縣谷隴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苗嶺社區廣場上一片歡聲笑語,群眾載歌載舞,共同唱響新時代移民搬遷社區新生活。

  歌以咏志,樂以抒懷。這裡的住戶,是曾經住在偏遠山區的貧困群眾,如今,過上了過去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近年來,為確保廣大搬遷群眾真正實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標,貴州各地始終堅持對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的黨建引領,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凝聚力、戰鬥力,全面激發黨員幹部和群眾參與安置點社區治理的內生動力,奮力譜寫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讓新市民搬出新天地、擁抱新夢想、樂享新生活。

  夯實組織基礎 提升搬遷社區凝聚力

  “哪能想到老了還過上這樣的好日子!”家住興義市灑金街道栗坪社區的楊明鳳老人感嘆,“周圍鄰居是認識多年的老朋友,家門口就能就業,兒女都陪在身邊,孫子孫女讀書也方便,住在這兒很滿意。”

  興義市灑金街道是黔西南州最大的跨區域搬遷安置點,也是黔西南州最先設立新市民街道辦事處的搬遷安置點,主要安置普安縣、晴隆縣、望謨縣以及興義市19個鄉鎮(街道)的搬遷群眾。

  近年來,按照“哪有搬遷群眾,哪就有黨組織”要求,黔西南州新建15個新市民街道黨工委和辦事處,77個社區居委會,設立黨總支21個、黨支部102個,實現了基層黨組織全覆蓋。同時,不斷健全以黨組織為核心、自治組織為主體、群團組織和各類社會組織為紐帶、經濟組織為支撐的基層組織體系,確保將每一名搬遷群眾都納入有效管理範圍。

  銅仁市建立“1+3+X”領導機制和“黨委領導+工青婦主體+其他組織力量、社會力量、市場力量參與”的組織構架,按跨區縣、集鎮、村寨建立健全易地扶貧搬遷基層黨建體系,構建“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片區(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的組織鏈條,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黔南州採取“單獨建、聯合建、挂靠建”等方式,建立安置點黨組織113個(其中黨委11個、黨總支12個、黨支部90個),並推動安置社區黨組織全部達標創建,3個支部被命名為省級示範支部、12個支部被命名為州級示範支部。

  建強幹部隊伍 提升搬遷社區戰鬥力

  “網格員小吳對我們很好,有什麼事情找他都能解決。”剛從從江縣西山鎮陡寨村搬來時,煤氣不會用、交規搞不懂,61歲的石耀微感到很不適應,社區網格員的熱心幫助,讓他漸漸找到了歸屬感。

  按照群眾辦事方便、服務有效的原則,從江縣以黨群服務中心為&&,採取“社區黨支部+網格+樓棟+搬遷戶”的網格化管理模式,把10個安置社區劃分成64個網格,打造“管家團隊”,將社區黨建、民政、治安等9類工作全部納入網格,為搬遷群眾提供精準服務。

  同時,社區黨組織領辦紅色物業,打造“家門口”黨群服務站,建立在職黨員“雙報到”服務機制,推動1870名黨員幹部下沉搬遷社區,通過“代辦式服務”“預約式服務”“上門式服務”,為居民提供燃氣、電力、廣電、自來水等50余項便民服務,實現了服務群眾“零距離”。

  突出選優配強帶頭人,着力優化社區“兩委”班子結構,強化幫扶工作力量和後備幹部人才儲備……貴州各地堅持“機構不撤、隊伍不散、力量只增不減”的要求,着力建強安置點黨政隊伍、社區隊伍、幫扶隊伍,全面增強社區黨組織戰鬥力,確保易地搬遷群眾生活安心、舒心、放心。

  江口縣選派省、市、縣8名駐村第一書記,16名駐村工作隊員到8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所在村(社區)駐村,為安置點各項服務提供堅實人力保障。

  興義市實行動態管理機制,每季度召開1次黨政聯席會議,專題對社區“兩委”班子成員履職情況進行分析研判,對不能勝任的,及時進行調整補充。

  創新治理模式 提升搬遷社區親和力

  時下,走進貴定縣金南街道福來社區刺梨加工廠,工人們正在操作&前將采收的刺梨鮮果進行分類、切塊。“現在工廠上班一天可以掙100多元錢,而且離家近,工作之餘還能照顧家裏,很安心。”在工廠上班的搬遷群眾吳廷群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安居樂業同步,服務治理並重。貴州各地不斷創新治理模式,強化社區服務,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貞豐縣全面推行金色創業卡、綠色就業卡、黃色愛心卡、藍色務工卡、紅色黨員卡“五色管理”模式和市民點單、支部派單、黨員接單、紀委督單、&&曬單、群眾評單“六單”機制,不斷提高社區治理水平。

  榕江縣探索推行“積分”治理模式,開展愛心志願服務積分儲蓄行動,通過“制定一套積分管理標準、建立一個積分兌換超市、打造一批積分獎勵&&”,帶動群眾積極參與社區治理。

  雷山縣在搬遷社區探索創建“合約食堂”,規範婚喪酒席辦理,革除陳規陋習,倡導文明新風,盤活閒置資産,積極構建基層治理和社區服務新機制,有效推動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穩定增收。

  黨建聚力賦能,服務提質增效。貴州各地堅持黨建引領,讓新市民在新家園的幸福生活持續升級。(記者 安通)

[責任編輯:王雪松 吳雨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