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村賽”長盛不衰的秘訣何在?記者實地探尋“村超”“村BA”背後社會治理模式-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信息展播>>正文

平安“村賽”長盛不衰的秘訣何在?記者實地探尋“村超”“村BA”背後社會治理模式

2023-09-15 16:26:48  來源:法制日報

  能容納5萬人的足球場水泄不通,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在吶喊助威,平均每場比賽超5000萬人次的播放量讓本地直播&&頻頻卡住……這不是“英超”“世界盃”的現場,而是一座中國西南小城的足球賽場。

  貴州“村超”,全稱“榕江(三寶侗寨)和美鄉村足球超級聯賽”。自今年5月開賽以來,“村超”火熱“出圈”。7月29日晚,“村超”落幕。歷時兩個半月,20支足球隊捉對“廝殺”98場。目前,全網瀏覽量超300億次。

  百公里外的&江縣,“村BA”的熱度同樣居高不下。7月30日晚,“村BA”收官。從去年“六月六”到今年“吃新節”,這項“出圈”長達一年多的籃球賽收穫了無數粉絲,還引來NBA球星參與互動。

  而在這些熱鬧背後,賽事舉辦地至今無任何安全事故發生,即使有矛盾糾紛也能快速得以化解,群眾求助渠道暢通無阻。那麼,當地究竟有着怎樣的基層社會治理密碼?《法治日報》記者奔赴榕江縣、&江縣,在賽場內外、村頭寨尾走訪體驗,探尋“兩江賽事”背後的平安故事。

  “業餘”選手精彩進球

  7月29日晚,榕江縣城北新區體育場,現場人山人海、人聲鼎沸,“村超”總決賽就在這裡舉行。

  知名解説員賀煒剛登上解説&,就被眼前數萬人觀賽的場景震撼了:“上一次在這麼大的場合,還是卡塔爾多哈盧賽爾球場,當時進行的是世界盃決賽。”

  點球大戰中,車江一村隊員王健行打門成功,鎖定冠軍。“球進了!蒙鐵爾,他就是我們現實意義上的蒙鐵爾。”賀煒高呼道。

  跌宕起伏的比賽過程,讓現場觀眾和球迷們都大呼過癮。來自湖北黃岡的趙先生是一名“村超粉”,周五下班後,他攜家帶口驅車10多個小時抵達總決賽的現場。“不虛此行!不但看到了精彩絕倫的‘村超’比賽,還能聽到這樣專業又飽含激情的解説,這是參加世界級比賽才能享受的待遇啊。”

  提前一天從北京坐3個小時飛機趕來的劉先生,總決賽當天11點多就來到球場佔座,可即使這麼早,視野好的位置也坐滿了人。他在球場&階前的內側,找到一把凳子,是旁邊一位大姐花10塊錢買的,“可以分給我一半”。剛坐下,劉先生就有了尿意,但“這個位置太珍貴了,捨不得走”。他又憋了4個多小時,不時回望身後烏泱烏泱的人群。最後,他只得求大姐給他留着位置,然後撥開人們的手臂,一個勁地説“讓一讓”,“就好像跋山涉水終於走出一片茂密的森林”。

  種下這片茂密森林的,是種田農戶、建築工、水果商販、燒烤攤老闆、小學教師、快遞小哥、在校學生……為村寨榮譽而戰的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年紀最小的14歲,最大的50多歲,在場上帶來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進球。

  加速、衝刺、突入小禁區;急停、觀察、尋找射門空間。當低平傳球穿過3名防守球員來到身前,忠誠村足球隊隊員董永恒用右腳尖輕巧一挑,左腳發力抽射,足球打着旋兒砸進球門,現場歡呼聲排江倒海而來。

  董永恒在榕江縣城開了一家小店,出售當地特色美食卷粉。因技術出眾、射門精準,他被網友們親切地稱為“卷粉射手王”。“隊友們都是我的發小,經常會聚在一起踢球,從煤渣地、河沙壩,踢到天然草地、人工草坪,我們一直熱愛足球。”董永恒説。

  對足球的熱愛,也是朗洞平地村隊隊長吳化勇多次提到的,他曾因一記漂亮的“倒挂金鉤”火遍全網。“都是從小比照着電視轉播,一次次在泥地上摔砸滾打練出來的。”吳化勇靦腆地説,從泥水工、技術員到村幹部,是內心的熱愛讓他從未遠離球場。“歐牛王”歐明輝,因投籃精準、斷球果敢,被評為“村BA”最有價值球員、得分王和搶斷王。他是&江縣九里村人,在沒有球賽的日子裏,他的主業是下地幹活、照料家中飼養的雞鴨和放牛。由於打球風格像牛一樣有股犟勁兒,“甚至比鬥牛還猛”,便得了這個響噹噹的名號。

  除了參賽球員是村民身份外,賽事解説員也由本鄉本土的人擔任。

  “看!1號跑得飛起,不愧是咱&江‘小跑車’”“開車不能超速,打球你可要加速”……“‘村BA’氣氛組組長”王再貴是一名“95後”,也是&盤派出所輔警,因熟悉本地球員、了解戰術規則,總能推動賽場氣氛高漲起來,頗受大家喜愛。

  賽事文化代代相繼

  “村賽”何以突然爆火?記者採訪發現,答案絕非偶然。

  從歷史厚度和覆蓋廣度來看,足球之於榕江、籃球之於&江,都有着非同尋常的意義。

  20世紀40年代,受戰亂影響,先後有三所學校遷到榕江縣辦學。那時,學生們在校園內踢足球,吸引了當地民眾圍觀。慢慢地,對足球的熱愛猶如種子在榕江人心中生根發芽。

  “1939年冬,貴州師範學校最先遷入,組織師生勞動建校,短短幾天,一個簡陋的足球場就建好了。一踢球,哨子聲、吶喊聲震天響。我們圍攏來看,眼睛發直,腳底板發癢。”92歲的“初代球迷”、退休幹部楊朝富介紹道。

  1944年,隨着廣西大學和桂林漢民中學遷來,更多年輕學生把熱愛足球的種子撒在這個偏遠小城。此後,足球與榕江緊緊相連,成為當地引以為傲的運動強項。1965年,榕江縣足球隊出征黔東南州中學生足球運動會,奪得冠軍。

  20世紀80年代,榕江縣一改只有主管部門組織開展足球賽的做法,倡導群眾體育群眾辦、社會辦,單位和部門聯辦的機制,足球運動更加深入人心。1989年8月,榕江足球愛好者自發成立榕江足球協會。兩個月後,足協自籌資金組織隊員赴凱里參加“足協盃”競賽,捧回金盃。

  今年“村超”賽事的發起人之一、榕江縣古州鎮車民小學校長楊昌文至今記得,20世紀90年代,在榕江縣城內只有二小和榕江一中(現榕江民族中學)兩個足球場,“一中的球場建在山坡之上的臥龍崗,很多時候不對外開放。想踢足球,最佳選擇只有二小球場。二小足球場儘管是用沙子和煤渣鋪地,野草還會這一簇那一簇參差不齊地拔地而起,但是擁有這一塊足球場已經讓人分外滿足了”。

  如今,榕江現有25塊足球場常年免費開放。榕江足球從幾個人踢球發展到現在5萬餘人踢球,幾乎每個村寨都有自己的球隊。榕江縣體訓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全縣有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14所,縣級足球特色學校41所。有群眾性業餘足球隊35支,平均每10個榕江人,就有1個會踢球。

  榮譽隨之接踵而來。榕江先後成為省級校園足球試點縣、首批全國縣域足球典型縣、全國體育事業突出貢獻獎先進集體……

  距離榕江百公里外的&江縣&盤村,代代相繼的故事也經久不衰。

  “村BA”球場坐落在&盤村的村中心。兩塊標準的籃球場地,被四週高矮不一的看&環繞,能容納兩萬餘人。為了多坐一些觀眾,這裡沒有單個的座位,而是一排排水泥&階。&階的最高處,立着一面白墻,上面用紅色大字寫着“全民健身‘村BA’全民健康”。

  邰昌芝,半世紀前享譽全國的苗寨“東風女籃”第一代球員,如今已經70多歲,閒時總會來球場邊坐坐。“那時候,一幫10來歲的小姐妹,跟着夜校老師練打球。開始還有人咕叨,女娃家穿着背心短褲在壩壩裏上躥下跳,羞人吶。後來,我們打出了名堂,省體委召開現場會,號召各地向我們學習。”

  在她們的帶動下,20世紀80年代,&江縣苗寨女籃由1支增至68支。

  在以苗族人口為主的&江縣,吃新節是盛大的節日。不同村寨過吃新節的日期各異,&盤村是六月初六。按照傳統習俗,過節當天,各家到田裏去摘下三顆秧包,取秧芯與飯同蒸,象徵吃到新米飯,預告豐收。舉辦籃球賽,是節日期間最熱鬧的活動之一。根據1994年出版的《&江縣誌》,到了1990年末,縣內絕大部分村寨都建有籃球場,逢年過節都要舉行比賽。

  “在&盤村,差不多每家每戶的娃崽都是跟着大人們在球場上跑大的。”&江縣委政法委副書記冉龍華説,“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底子,我們的‘吃新節’籃球賽才能一口氣辦了七八十年。”

  自治法治德治聚力

  除了有運動傳統這個“老底子”外,文明善治的厚積薄發也是“村賽”得以火爆的秘訣之一。而記者採訪發現,榕江、&江文明善治的乘數效應源於“自治+法治+德治”。

  在&盤村民林慧玲的印象中,村裏每逢大事,都要開村民大會商量。“像擴建球場這樣的大事,籃球協會和村委形成決議之後,還要舉行村民大會,全體村民一起討論才可以形成最後的決策。村幹部在大喇叭裏吆喝,讓我們去參加。開村民大會時,協會和村委先逐項匯報工作,然後讓大家提意見,很有秩序。”

  籃球比賽成為&盤村上下涉及面最廣的公共事務。長年累月,籃球場上的規則,融入村民們日常生活的規範當中。“球場上的規則,就是&盤的村規民約。”冉龍華介紹,村民通過自主協商,將與籃球有關條款寫進村規民約,增強權威性和約束力,確保賽事井然有序。不僅如此,還形成了“抽籤選攤位”“不哄抬物價”“不收門票”“停車不收費”等村民共識,以賽促建、以賽促治,營造和諧、誠信、安定、有序的辦賽環境。

  “多一塊球場,少一桌麻將,球賽在鄉風文明中的作用非常明顯。大家幾乎都是‘球友’,關係自然和睦。如果有爭執鬧口角,那就不如上球場決勝負。更難得的是,球場上的規則已進入村規民約,不管球員還是觀眾,只要鬧事、不尊重裁判或打架鬥毆,都會被列入球場黑名單,不得再踏入球場。”&盤村老黨員、寨老楊文先説,“效果也立竿見影,以前大多是罰點酒、肉、米等,很多村民不太在乎。現在,不讓進球場?那可不行,生活裏的樂趣大大減少,還會落單。”

  在法治層面,針對20多支球隊內部的管理,每支球隊明確一個法律明白人。壓實責任,負責球員間的內部協調管理,培訓相關法律法規、鄉風文明,強調賽場紀律規矩,從思想上植入主人翁思想,隊員間必須依法、守法、嚴禁參與網絡賭博,否則開除出局。

  此外,針對啦啦隊隊員的管理,各村啦啦隊從村子出發前,懂法的人還要集合成員舉行幾個儀式:看普法教育專題片,讓啦啦隊嚴格底線意識。開展守紀教育,啦啦隊出征前,要統一思想,要有序展現村容村貌,爭取榮譽,守法依法、遇事找法,進一步增強村民間的凝聚力。

  而在普法形式上,“村BA”“村超”比賽期間,當地以法護賽,以賽宣法,通過創新宣傳載體,將法律知識融入山歌、快板、歌舞等表演,並在表演中穿插法律知識有獎問答,增強了法治宣傳的鮮活性、生動性。

  德治則是另一抓手。記者了解到,榕江、&江村民自發組織民族特色文藝演出,將移風易俗與傳統藝術相融合,用簡單易懂易傳唱的方式倡導文明新風,在潛移默化中讓群眾摒棄陋習。還通過院壩會、壩壩會,讓黨員、幹部、群眾圍坐一起,嘮家常、談訴求、提建議。

  比如,針對啦啦隊的節目,他們就通過壩壩會商議出嚴格的規定:要體現民族文化、鄉風文明、法律普及教育,體現侗族苗族的民風民俗。他們還商議出啦啦隊要通過嚴格篩選,管理得好,表現好的才允許上場。不許在隊服上打不良廣告,比如一些捐贈的文化衫,堅決抵制。

  主動作為靠前服務

  “‘村超’現場那麼多人,安全有保證嗎?”7月17日,來自湖南懷化的謝女士看到“‘村超’開啟網上預約”的消息後,本想帶上孩子來現場看球賽,卻害怕不安全。

  鼓足勇氣到了現場後,她放心了:從辦賽之初手持儀器進行安檢,到加裝人臉識別系統、刷身份證入場,再到網絡預約、調控人流量,一次次安檢升級背後,是當地對“全力做好安全‘守門員’”的清醒認知。

  有認知還要付諸行動。當地官員對記者説:“&江和榕江,兩個人口加起來不足60萬人的小縣城,要接待史無前例蜂擁而至的游客,還要保障不出現任何安全事故,確實是一道難題。”

  怎麼解題?省州縣三級政法機關主動作為、靠前服務,持續強化各項保障措施,確保兩地平安辦賽。

  “我們以‘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工作機制為依託,築牢基層治理網底,做實基層治理,將各類矛盾糾紛、治安隱患、安全隱患等問題進行分辦跟蹤,把各種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為‘村超’期間社會大局穩定保駕護航。”榕江縣委政法委副書記吳昌珍介紹。

  此外,榕江縣法院還組建了“貴州‘村超’免費接送車隊”,利用下班業餘時間,免費接送國內球迷和游客賽場打卡。政法機關志願者深入城區交通主幹道、農貿市場、校園周邊、酒店、夜市等地段實地調查核實群眾反映問題,加強跟蹤監督,確保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吹好“村超”的“安全哨”。

  在&江縣,全縣劃分網格383個,把黨小組建在網格上,匹配網格員、聯戶長,完善形成“黨小組+網格員+聯戶長”鐵三角,激活基層治理末梢。

  在&盤村的“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平安建設架構圖中,記者看到每一個網格內,黨建引領、平安建設、依法治理、責任落實人以及對應聯戶長的&&方式,各網格由上到下將相應責任層層落實。

  “聯戶長由村中各行各業的熱心人員、鄉賢寨老擔任,平時主要負責收集村子裏的矛盾糾紛,早發現早預防,避免矛盾發生,賽時主要負責維護秩序。”楊文先説。

  記者了解到,為保障“村BA”賽事順利進行,&江縣強化全程治理,引導成立賽事組委會,設置綜合協調、後勤保障、現場指揮、賽事組織等9個工作組,從公安、消防、衛健、文旅、團委和各鄉鎮(街道)等單位抽調360多人組建形成志願服務隊,全流程開展“賽前預判、賽中穩控、賽後引導”,做實賽事安全保障。

  為了增強“村超”期間社會面管控力,榕江縣按層圈劃定執勤點位,分層級做好外圈、中圈和核心圈安全保衛各項工作,防止場內外發生衝突、擠壓、踩踏、墜落、尋釁滋事等事件,全力維護賽場秩序;場外則嚴格落實“1、3、5分鐘”快反機制,充分發揮專職聯防隊伍和義務巡防隊伍力量,分層、分區、分線合理設置快反點、執勤點、巡防線。

  “圍繞巡邏防範、打擊違法犯罪、治安治理等問題,‘政法幹部+公安幹警+社區群眾+黨員志願者’24小時輪流街面巡邏,全力落實落細各項工作措施。為保障道路交通有序暢通,‘兩江’對存在停車難、易堵車問題的路段及時研究整改措施,協調相關部門增加11個停車場,7200個停車位,並免費停車。”黔東南州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姚鋒説。

  姚鋒所説的,記者在7月29日的“村超”總決賽現場切身體驗到了。那一晚,四面八方的游客蜂擁而至,政法幹警、當地黨員志願者用自己的身體組成一道道防護欄,疏散人流、保障游客的安全。

[責任編輯:李濤濤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