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下午,在興義市納具·和園村大榕樹下,11位布依族男女圍坐一起,演奏着手中的樂器,歡快地唱着他們民族特有的歌曲,布依族八音坐唱古老的曲調在美麗的村莊裏回蕩。
這支隊伍是由本地村民組成的安章布依納具移民八音隊,他們在為即將到來的黔西南山地旅游盛會做準備。隊長岑柱美説:“我們平常就很喜歡聚在一起唱歌,這次會有很多游客來,我們更要精心準備,讓更多人聽到我們的八音坐唱曲目。”
安章布依納具移民八音隊隊員在演奏前練習。(李雲俠 攝)
布依族八音坐唱又叫“布依八音”,是布依族世代相傳的一種民間曲藝説唱形式。它從古老的宮樂傳來,北宋時期開始流傳於興義地區,在布依人民的長期生産與生活實踐中扎根,成為優秀的民族文化代表,被譽為“盤江奇葩”“凡間絕唱”“聲音的活化石”和“南盤江畔的藝術明珠”。
安章布依納具移民八音隊的圓琴彈奏師岑家勤。(王永龍 攝)
千百年來,它穿越過歲月的浪潮,一直在南盤江流域的村村寨寨傳承延續着,逐步沉澱為歷史長河裏的一朵朵藝苑奇葩,並在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安章布依納具移民八音隊的月琴彈奏師田成波。(王永龍 攝)
布依族八音坐唱通常是牛骨胡(牛角胡)、葫蘆琴(葫蘆胡)、月琴、刺鼓(竹鼓)、簫筒、釵、包包鑼、小馬鑼等八種樂器同奏再伴之以演唱,之後又加入嗩吶、木葉、勒優,使得表演更具感染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節目有《布依婚俗》《賀喜堂》《迎客調》《敬酒歌》等40余個,其內容主要取材於布依族民間口頭文學、民間音樂和説唱藝術,表現出布依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對豐收的嚮往、對愛情的追求、對醜惡的鞭撻。
“八音坐唱”旋律古樸流暢、優美悅耳,宛轉悠揚,歷經多個朝代的更迭,保存並進化,現已成為研究民間文化的活標本。
正在表演八音坐唱的安章布依納具移民八音隊。(王永龍 攝)
如果您來到黔西南,悅賞山河美景的同時,一定不要錯過八音坐唱的天籟之音。(李雲俠 王永龍 夏靜 李繼航 彭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