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與“特色”融合發展——貴州穩步提升民族地區基礎教育品質-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雙減”與“特色”融合發展——貴州穩步提升民族地區基礎教育品質

2023-08-28 09:58:07  來源:貴州日報

  “行走在教研路上,我們用實際行動落實‘民族地區基礎教育品質提升行動計劃’,並收獲一次次的自我升華。”前段時間,三都自治縣多個名師工作室來到三都打魚民族學校聯合開展“手拉手教研同行”交流研討活動。

  距縣城約35公里的打魚民族學校,建于高山之巔。該學校教師楊再清多年堅守,利用課余時間為學生們編排苗族民間舞蹈《跺月亮》,帶領孩子們把《跺月亮》從大山“跺”進金荷花獎殿堂,並曾于2017年受邀參加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活動演出。

  “在貴州三都自治縣,孕育著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水族,讓我們走近水族多姿多彩的生活……”2022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係列活動之一“知行貴州”絲綢之路青年交流計劃帶領來自全球的國際青年學生們,一起欣賞和了解貴州各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2021年,“貴州民族地區基礎教育品質提升行動計劃”開始實施,以“探索建設高品質基礎教育體係的有效途徑、培育創建一批優質特色學校和優秀教學團隊、促進學生學業技能綜合素質等全面發展”為目標,著力帶動民族地區基礎教育品質全面提高和特色發展,培養一支支富有教研水準的教師隊伍,同時以非遺文化為載體探索落實“雙減”政策的新路徑。

  幾年來,貴州各地持續加強城鄉間校際合作,通過同課異構、示范課展示、共同議課、名師課堂講座等活動,構建起了“送教下鄉”的城鄉教師雙向交流機制,發揮了名師工作室引領輻射作用,縮小城鄉基礎教育差距,推動貴州民族地區基礎教育高品質發展。

  作為一所走在黔東南州基礎教育教學前沿的學校,凱裏學院附屬中學多年來積極組織校內骨幹教師,對從江、丹寨、臺江、劍河、凱裏等縣市部分薄弱初中開展教育幫扶。

  “我和教師團隊必須發揮所長,承擔社會責任,為黔東南州初中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助力。”凱裏學院附屬中學黨總支書記謝貴華説。

  截至今年1月,黔東南州實施“貴州民族地區基礎教育品質提升行動計劃”項目縣16個,項目學校96所,項目課題137個,實現全州16個縣(市)全覆蓋。

  認真落實“貴州民族地區基礎教育品質提升行動計劃”要求,印江自治縣積極開展項目建設工作,全力推動學校品質提升和特色發展,充分發揮省市縣項目專家和研修團隊在決策咨詢、示范引領、課堂指導等方面作用,組織專家對項目學校開展送培送教、專題講座、課例研修、課題研究培訓和引領,促進項目學校教研氛圍形成和教學品質提升。

  一年來,印江實驗小學組織3次32人次對新寨小學開展送教幫扶活動,印江一小組織4次28人次對蘭克小學開展送教幫扶活動……

  近年來,非遺文化傳承日益受到重視,苗族刺繡、蘆笙、水族馬尾繡、竹編技藝等非遺文化進校園成為民族地區中小學探索“雙減”與特色學校建設融合發展的新路徑。

  從江縣第一民族中學侗歌教師楊靜美,回鄉任教十余年間,培養51名侗歌專業學生考入中央民族大學、廣西師范大學、貴州大學、貴州民族大學、貴州財經大學等高校。

  楊靜美説:“我將持續豐富侗歌課堂教學內容,加強學生樂理知識學習,通過侗歌藝術班繼續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興趣,讓學生發自內心地熱愛侗歌、熱愛民間藝術。”

  冊亨縣民族中學將散落在民間的布依轉場舞、竹鼓舞、布依刺繡、剪紙技藝等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搬進校園,編訂了《冊亨人文與自然》《布依轉場舞、竹鼓舞》《剪紙》等11本校本教材,參編教師達100余人。

  不僅如此,貴州各地學校始終將本土民族文化、民間文化融入學校特色課程、社團活動中,讓民族文化、民間技藝真正進入校園、走進課堂,持續推進民族教育內涵發展。(記者 梁珍情)

[責任編輯:王雪松 鄧嫻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