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長江篇|正在消失的烏江擺渡人-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長江篇|正在消失的烏江擺渡人

2023-08-20 10:42:27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貴陽8月19日電 題:正在消失的烏江擺渡人

  新華社記者楊欣、鄭明鴻、吳簫劍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甕安縣豐岩村雙池渡口,老渡工盧錫永給記者展示了他與渡船的最後一張闔照。這張照片拍攝於2022年,畫面中,盧錫永拿着竹竿將渡船撐離岸邊,眼裏滿是不捨。那天,他將渡船交還給政府,結束了18年的烏江擺渡生涯。

  發源於烏蒙山東麓的烏江是貴州的“母親河”,江水奔騰,滋養了沿岸村寨,卻也阻隔了村民的交往。在公路交通欠發達的年代,渡船是沿江村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烏江擺渡人由此而生。

  “雙池渡口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了,以前過河走親戚和去市場趕集,都要走水路。一天擺渡個十幾趟不成問題。”盧錫永説,但沿河兩岸的交通設施卻十分薄弱,“從家走到渡口,也要一個小時”。

  乘坐渡船的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減少的,盧錫永不記得確切時間了,只記得村裏的路通了,走到渡口只用十來分鐘;越來越多趕集的人選擇坐車,渡船運的貨慢慢減少……“路修多了,人家就不用坐船了嘛。”他説。

  甕安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黃江凱介紹,經過多年發展,該縣交通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縣域內過境高速公路6條、通村公路186.91公里、通組路1368.31公里,已形成從通組路到高等級公路相互連接的路網結構。

  “渡船被公路交通替代,渡口失去了原來的功能。”黃江凱説,甕安縣4個沿江鄉鎮以前共有11個渡口,2022年以來,已經取消了10個,僅保留了1個。

  遵義市余慶縣近年來也關閉了大量渡口。余慶縣交通運輸局海事航務股負責人饒興華説,截至今年3月,該縣的27個渡口,已經關閉了23個。

  位於花山苗族鄉萬里村的馬洛渡口,是該縣僅存的4個渡口之一。曾在該渡口擺渡近30年的村民尚中林説,萬里村對岸是余慶縣龍家鎮平桃村,高速公路通車前,從萬里村開車到平桃村需要兩個多小時。坐船橫渡烏江用時要短得多,渡船便成了兩岸村民來往的主要出行方式。

  8月18日,貴州省遵義市余慶縣花山苗族鄉萬里村村民宋梅麥駕駛渡船行駛在烏江上(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鄭明鴻 攝

  “以前過河的人多,每個人過一次5毛錢。我的父輩就是擺渡人,一人搖槳就能養活一家人。”尚中林説。

  2011年,尚中林的侄子尚孔立和侄媳宋梅麥從他手中接過了渡船,成為家中第三代擺渡人。剛接手時生意還算不錯,多的時候,每天有幾十人坐船渡江。

  2015年途經余慶縣的遵義市道真縣至甕安縣的高速公路通車後,萬里村至平桃村的車程縮短至1個小時,坐船渡江的村民逐漸減少。

  8月18日,貴州省遵義市余慶縣花山苗族鄉萬里村村民宋梅麥駕駛渡船行駛在烏江上(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鄭明鴻 攝

  余慶縣交通建設服務中心主任高瞻告訴記者,近年來,該縣農村公路建設總里程已達2080公里,30戶以上村民組都通了水泥路;所有鄉鎮不超過20分鐘車程即可上高速。“烏江不再是群眾出行的障礙,擺渡也逐漸退出歷史舞&。”他説。

  由於單靠擺渡無法維持家中生計,今年初,尚孔立將渡船留給宋梅麥,自己前往貴陽打工。宋梅麥擺渡之餘,種了10多畝橘子以增加收入。

  8月18日,貴州省遵義市余慶縣花山苗族鄉萬里村村民宋梅麥在駕駛渡船。新華社記者 楊欣 攝

  在宋梅麥看來,雖然擺渡慢慢消失,但交通便利也彌補了損失。“以前賣豬要殺了再抬下山,價格還低,如今收豬的人直接把車開到家門口。我用船把橘子運到對岸賣給商販,他們直接在渡口裝車拉到鎮上,不用像以前那樣靠人工背到鎮上,橘子也好賣多了。”宋梅麥説。

[責任編輯:謝素香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