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走進位於觀山湖區金華鎮蒿芝村的“苞谷粑”加工儲藏銷售生産基地看到,一條“苞谷粑”加工生産線正開足馬力高效運轉,脫粒、清洗、加工、蒸煮、冷卻、包裝……現場一派繁忙景象,伴隨着機器有節奏的轟鳴聲,空氣中不時飄來濃濃玉米香。
村民把“苞谷粑”放入蒸鍋
據了解,在蒿芝村,“苞谷粑”製作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了,解放初期就以入口軟糯、色澤金黃、甜香入味等特點,成為貴陽市周邊小有名氣的農特産品,而且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一門製作“苞谷粑”的手藝。
“以前我們蒿芝村都是家庭作坊式生産,自産自銷,大小、品質也參差不齊。由於缺乏統一的製作規範、流程、包裝和商標,每畝地僅産生2000元左右的經濟價值。”據蒿芝村黨總支書記、村主任蔣正祥介紹,為了提高“苞谷粑”的附加産值,2022年村集體合作社在閒置用地上投資建成面積約2400平方米的蒿芝村特産綠色食品“苞谷粑”加工儲藏銷售生産基地,項目總投資350萬元,於去年7月中旬正式投産,平均日生産量達1000斤左右。
村民把“苞谷粑”放入蒸鍋
值得一提的是,該基地在繼承傳統製作工藝的基礎上,依託當地種植的特色鮮食糯玉米,並按照“統一加工生産、統一包裝製作、統一收購銷售”的“三統一”模式,生産出獨具特色的“苞谷粑”産品,進一步促進村民增産增收。據蔣正祥介紹,現在的蒿芝“苞谷粑”每畝可産生7000元左右的經濟價值,預計每年能為村集體增加經營性收入30萬元以上,帶動村民增收100萬元以上。
村民將出鍋的“苞谷粑”整齊擺好
“去年基地建成後,我們不僅有了免費製作‘苞谷粑’的場所,而且銷售也不用愁,製作的成品都由村裏統一銷售,算下來平均一畝地能掙七八千左右呢!”蒿芝村村民康華橋樂呵呵地説道,每年5月底至9月中旬,家裏都會做一些“苞谷粑”拿到集市售賣,現在村裏有了“苞谷粑”加工生産基地,不但節約成本,還大大提高了經濟收益。
“很多人吃了我們的‘苞谷粑’後會問是不是加了糯米粉,實際上我們什麼都沒加,都是使用老一輩留下來的種子——本地小黃糯(玉米),原汁原味生産出來的。”蔣正祥告訴筆者,為確保“苞谷粑”的品質和口感,生産的“苞谷粑”不但不含任何添加劑,而且都是現摘現做,製作過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嚴格把關,經檢測合格後才會進行售賣。
村民在包“苞谷粑”
據悉,今年蒿芝村玉米種植戶約有400戶,種植面積達1000余畝,預計“苞谷粑”總産值在8萬斤左右。下一步,該村將充分利用好當地的資源優勢,繼續完善基地冷庫設施建設,進一步擴大産能,將“苞谷粑”産業向高産化、標準化、優質化發展,為助力農民增産增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保障。
【助農小貼士】
“苞谷粑”價格:10元/斤
購買&&電話:13595017233(曾林梅)
基地地址:觀山湖區金華鎮蒿芝村秧田灣貴陽電子職業學校旁
(鄭坤 郝涌智 邰芯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