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丨高原湖泊草海應對“魚滿為患”-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半月談丨高原湖泊草海應對“魚滿為患”

2023-08-01 18:31:04  來源:新華網

高原湖泊草海應對“魚滿為患”

半月談記者 李黔渝 徐漢

  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三大高原湖泊之一、中國Ⅰ級重要濕地,位於雲貴高原中部、貴州省威寧縣城西,是金沙江支流的上源湖泊。每年前往草海越冬的鳥類達10余萬隻,是黑頸鶴、白頭鶴、白琵鶴等珍稀動物的重要棲息地。

  20世紀50年代以來,受經濟開發和自然因素影響,草海經歷了多次海枯、海漲的循環,生態系統一度瀕臨崩潰。2014年,當地開始採取搶救性措施;2018年,草海全面啟動整頓修復工作,停止划船旅游,關閉所有碼頭,湖內禁漁、禁游、禁污、禁養,昔日喧嚷的草海終於能休養生息。

  但是沒想到,由於湖泊相對封閉,2020年開始,草魚、鯉魚等迅速生長繁殖,遠遠超出環境承載能力,出現魚滿為患、水生植物死亡、水質下降等問題。經科學評估,草海重新制定保護方案,當地管理部門向上級徵得捕撈許可。草海由此開始新一輪生態調控,不過,一些難題仍待解決。

  水草突然快速消失

  2019年實施全面禁捕後,草海裏的魚類數量激增。“我們開着船在草海巡視時,看到魚兒到處竄,把水給攪渾了,有的鯉魚達二三十斤。”草海保護區巡護隊副大隊長劉廣惠説。

  半月談記者乘科研監測船實地探訪草海時也看到,水深只有幾十厘米的湖邊濕地密密麻麻全是鯽魚,科研監測船所過之地被迅速翻涌的魚群攪渾。在湖中深水區,隨處可見三四十厘米長的大魚。

在草海,一條鯉魚躍出水面。劉廣惠 攝

  2020年4月份開始,草海管委會工作人員發現湖中一些區域顏色變深、水質變渾,已經基本沒有沉水植物。到7月時,草海出現總面積為3.7平方公里的沉水植物空白區域。2021年同期,這一情況進一步加劇。

  在草海長期研究水生植物的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張霄林介紹,2020年草海沉水植物覆蓋度最高時還有七八成,但2021年全湖沉水植物幾乎沒有復蘇,最高覆蓋度不超過一成。

  貴州師範大學專家團隊2021年監測數據顯示,水域面積約25平方公里的草海裏,有鯉魚、草魚等15種魚類約1.2億條。草海裏的綠色植被供不應求,不僅影響水下生態平衡,還出現“魚鳥爭食”現象。

  最終,草海管理部門確認,水草之所以突然消失,一方面是水位調控不力,水位過高影響沉水植物接受光照;另一方面是草海禁漁後魚類快速生長繁殖,整體魚類資源量已經達到640.08噸,而草海基於餌料生物資源的魚類生態容納量僅為312.21噸。

  張霄林説,草海魚類主要攝食水草、浮游動物等,直接或間接威脅水草生長;一些底棲魚類擾動底泥,導致水體渾濁,也不利於水生植物生長。

  魚草之間亦有平衡

  “沒想到草海禁漁沒幾年,魚就這麼多,我們可能是好心地把魚和草的平衡破壞了。”受訪的一名工作人員説。

  2021年6月,草海管委會迅速將相關情況上報貴州省林業局、省生態環境廳等部門,相關部門隨即派來專家組進行反復論證,並向農業農村部等部委請示匯報。經上級部門批准同意後,決定於2022年2月開始雇用捕撈公司開展生態調控,以優化水生生物種群結構。

  “開展生態調控沒有任何先例,這個行政通道是我們自己摸索出來的。”草海管委會主任李茂説。

  草海管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5月中旬,草海魚蝦種群調控共26.9萬斤,其中包括草魚、鯉、鯽、克氏原螯蝦等對草海各類水生植物恢復具有較大影響的物種。

  草海水文自然節律有冬春水位低、夏秋水位高的特點。受今年汛期前較長時間的旱情影響,草海出水口水位較歷史最高水位下降約1.2米,湖區沉水植物有所恢復。科研調查顯示,草海沉水植物覆蓋度最高時已達三成左右。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在草海覓食。楊文斌 攝

  草海管委會委託南京大學常熟生態研究院制定了《草海水生植被衰退及水體渾濁生態修復方案》。目前修復方案確定了“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總基調,通過採取水位自然節律恢復、魚蝦種群調控、試驗修復等措施,進一步緩解草海水生植被衰退和水體渾濁程度,維持草海高原濕地生態系統平衡。

  未來生態調控仍有空間

  數據顯示,整個草海保護區面積為120平方公里,其中濕地面積約45平方公里。近年來在持續努力下,鳥類已由2016年的220種增加到2023年的246種,其中18種為貴州鳥類新紀錄,黑頸鶴的數量自2016年以來,穩定在2000隻左右,佔全球總數的1/5。

  不過,草海目前的調控力度還遠不足以改善全湖整體水環境,且魚類還在不斷繁殖、生長。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貴州師範大學、貴州省環境科學研究院、草海管委會聯合於2023年2月進行的調查顯示,草海有約28噸草魚,大幅超過草海可承載草魚量0.76噸這一數字;其他一些小型魚類在草海中佔據主體。自2022年開始的生態調控雖已捕撈出一定量的鯉、草魚等,可測算顯示,目前對其捕撈速度較慢,還不能減緩相關魚類的生長繁殖速度和種群擴張速度。

  受訪幹部&&,草海生態調控需久久為功,但深入推進工作仍面臨諸多難題。“草海水淺草多,捕撈難度大。捕撈上的魚,僅靠威寧縣吃不了,外銷的路子沒打開,捕撈公司積極性有待提高。”

  張霄林説,草海前期關於魚類資源和關鍵魚類生物學的研究積累較少,無法使用長期監測數據形成精準的魚類資源評估模型,因此,精準研判需要捕撈到什麼程度、什麼時候停止捕撈等還有一定難度。專家認為,後期應進一步加強對魚類資源動態變化趨勢的研判,科學合理地開展生態調控。

  (刊於《半月談》2023年第12期)

[責任編輯:王雪松 鄧嫻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