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長江篇|貴州:築牢“兩江”生態屏障-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長江篇|貴州:築牢“兩江”生態屏障

2023-07-29 10:44:0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貴陽7月28日電 題:貴州:築牢“兩江”生態屏障

  新華社記者駱飛、吳簫劍

  地處我國西南腹地的貴州,是長江和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態屏障。這裡喀斯特地貌發育典型,河流縱橫,山林似海,生態雖好卻也比較脆弱。作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貴州,多年來持續厚植綠色底蘊,打造綠色産業,釋放生態價值,積極探索構築“兩江”生態屏障的貴州實踐。

  植樹護綠夯實綠色基底

  繽紛夏日,在貴陽市雙龍航空港經濟區小碧鄉小碧村義務植樹點,今年年初幹部群眾一起栽種的樹苗長勢很好。

  貴州各級幹部春節假期後上班第一天“植樹迎新”活動已連續開展了9年,逐漸成為推進生態貴州建設的傳統。

  “這一片都是這幾年大家義務栽種的樹木,讓這片石頭山更有生機。”海雀村黨支部書記文均福指向鬱鬱蔥蔥的樹林。海雀村位於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曾是當地生態環境惡劣的地方。

  30多年來,為擺脫“越墾越荒、越荒越窮”的發展困局,當地幹部群眾接力植樹造林,全村森林覆蓋率從不足5%提高到現在的77%。

  今年58歲的海雀村護林員馬正安幾乎每天都要巡護山林,他説:“夏天重在防火,種樹太不容易了。”像馬正安這樣的護林員,貴州省目前共有19.38萬名。

  持續推進義務植樹,加強擴綠提質,鞏固退耕還林……從烏蒙山區到苗鄉侗寨,近10年來,貴州一系列舉措不斷夯實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基底。

  如今,貴州森林覆蓋率達62.81%。較過去10年,全省石漠化面積減幅達43%。畢節市林業局副局長糜小林説,植樹護綠是踐行綠色發展的前提,也是築牢“兩江”生態屏障的重要保障。

  轉變發展打造綠色産業

  翠竹滿山的貴州省赤水市,被稱為“西南竹海”,這裡擁有連片竹林132.8萬畝。從粗放砍伐轉向種竹賣筍、林下養殖,世代生活在這裡的人們,轉變了發展方式。

  李由、李遠富兄弟倆創辦的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主要銷售竹筍。每逢冬春,村民們採挖竹筍賣到合作社,經打冷、包裝、發運,很快便可銷往北京、上海等地。

  赤水還實施翠竹深加工,逐漸形成多個循環經濟産業鏈。

  在貴州匯美佳源紙業有限公司生産車間,竹子經過一系列工序後變成了抽紙。該公司董事長周書生介紹,公司的20條抽紙生産線極大提高了竹子的使用率和附加值。

  如今,赤水市逐漸形成了竹生態食品、造紙、建材等10多個領域近300個品種的竹産業鏈,竹加工業産值已佔全市工業總産值40%以上。

  寓生態建設於經濟發展,是貴州推動綠色産業化發展的重要舉措。2022年,貴州省林下經濟經營和利用林地面積為2960萬畝,林木全産業鏈産值達625億元。

  激活資源釋放生態價值

  在貴州省黔西市萬家寨社區,一個個山頭被綠色覆蓋,密林裏大樹參天。在社區黨支部書記文坤眼裏,這些樹林不再是“沉睡資源”,在碳票“加持”下成為“綠色資産”。

  2022年2月,貴州省發行的首張林業碳票,由黔西市畢綠生態綠色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申請獲得。這張林業碳票覆蓋3.3萬餘畝樹林,其2016年至2020年5年監測期的碳減排量為13.573萬噸,預計可實現碳交易價值305萬元左右。

  該公司總經理彭驍介紹,目前公司正積極推進碳減排量指標交易,讓林業碳票“變現”,讓“綠色資産”助農增收。

  這些年,貴州不斷創新機制推進生態産品的價值實現。貴州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黃勇説,全省正積極探索生態資源權益交易和生態産品資産證券化路徑,加快實現生態産品的價值化和資本化轉換。

  在銅仁市江口縣,金融機構採集生態資産、生態經營等方面信息,為有關客戶建立“梵凈生態賬戶”,換算成的生態積分用於評級授信、利率定價。

  2022年,江口縣兩家公交公司投運新能源車,每年可節約燃油650多噸,減排二氧化碳3080噸,並憑此從縣農信社獲得600萬元貸款,利率從8.2%下降到5.5%。

[責任編輯:吳雨 謝素香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