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7月27日電(記者周宣妮、崔曉強)站在構皮灘水電站大壩高處望去,烏江河段上的往來船隻搭乘巨大的“超級電梯”,翻越大壩,見證着這一世界性通航工程如何實現“水往天上流,船在天上走”。
7月25日拍攝的貴州省遵義市余慶縣烏江構皮灘水電站庫區一景。新華社記者 周宣妮 攝
構皮灘水電站通航工程位於貴州省遵義市余慶縣西北部構皮灘鎮,於2012年全面開工,2021年8月正式試運行。工程規模宏大,建設難度舉世罕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座佈置在拱壩樞紐中的大型通航建築物,被稱為“通航建築物的博物館”。
7月25日拍攝的貴州省遵義市余慶縣烏江構皮灘水電站通航工程第二級升船機。新華社記者 周宣妮 攝
“作為烏江全面復航的關鍵節點和重要樞紐,構皮灘水電站通航工程在聯通中國西南流域航運網絡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構皮灘發電廠工程師岑嘉豪説。
構皮灘鎮位於長江支流——貴州“母親河”烏江流域,四週山高谷深,水位高低落差極大。構皮灘水電站修建前,原有庫區河道彎曲、江窄水急,其中四處天然險灘使原有河道無法實現大噸位船舶長距離航行,導致烏江航運發展受限。
水電站建成蓄水後,淹沒了四處天然險灘,大幅改善了航道及水域條件,也使烏江渡至構皮灘之間137公里的河段達到四級航道標準。但修建大壩導致航運阻斷,來往船舶必須經過翻壩運輸過程,才能進入下一河段,耗時長且運輸成本高。
為了方便來往船隻通行,提升船舶通行效率,構皮灘水電站同步啟動通航建築物工程建設,修建了“三級升船機”,其包含鋼絲繩垂直捲揚提升式升船機的所有形式,大幅縮短船舶通行等待時長,平均過船時間為1小時19分鐘。
“這一升船機工程項目曾先後創下了通航總水頭、單級提升高度、主提升設備規模等6項技術指標的世界之最。”負責構皮灘科技獎項申報工作的岑嘉豪對項目創新如數家珍。
7月25日拍攝的貴州省遵義市余慶縣烏江構皮灘水電站。新華社記者 周宣妮 攝
構皮灘水電站通航工程讓貴州烏江水運全線得以大規模復航,極大增加了烏江航運輻射能力。這一超級工程,讓貴州水道突圍,通江達海。
“它讓烏江流域得以發揮水運的低成本優勢,幫助豐富的磷礦等特色資源乘船出山,助力貴州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岑嘉豪説。
據了解,自構皮灘水電站通航工程投運以來,已通行船舶逾千艘次,運送包括煤炭、磷礦石、磷化工産品等大宗貨物超2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