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貢米村:“三步走”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貴州貢米村:“三步走”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

2023-07-28 10:02:51  來源:新華網

  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海龍鎮有個村子叫貢米村,從村名不難看出,這裡跟大米有些關聯。當地有一片1800多畝的壩區,曾經盛産大米,且在當地小有名氣。雖説有個好基礎、好名聲,但山區閉塞,多年來村民選擇外出尋找出路,願意種糧的人越來越少。有村民回憶,2018年時有些地裏的雜草比人都高。也是在這一年,當地政府決定,要想辦法讓村民重新把水稻種起來。他們通過“三步走”,重新喚起了村民種糧的積極性。

  貢米村的壩區裏種滿了水稻。新華社記者 劉智強 攝

  貢米村黨總支部書記徐浩説,村裏邁出的第一步就是解決提升水稻種植的一些基礎性問題,“選種上拋棄低産老品種,統一選擇玉針香和野香優莉絲兩個優質高産品種,並由政府免費提供。在栽培技術上,改人工插秧為統一的缽盤育秧、機械插秧,合理密植後讓每畝水稻提升到1.3萬株左右”。

  對於大山裏的農民,過去最難的是收割季節,不僅要人工割稻、肩挑背馱,找個地方晾曬也很難。為此,村裏去年以社會化服務的模式建起農機隊伍,購買聯合收割機,讓村裏的水稻實現了機械化收割。村裏還專門建了一個3600平方米的晾曬場,供村民免費使用。

  夯實基礎後,貢米村的第二步是讓觀望的村民看到實效。當地幹部群策群力,決定將閒置耕地資源統一整合,以反租倒包模式流轉給有意願種植水稻的農戶,讓種糧大戶形成示範效應。僅去年,就有30多個大戶流轉耕地種植水稻。

  “現在種植水稻變得比過去輕鬆不少,而且産量高,村裏還把大米包裝後統一對接市場銷售。”農戶羅庭秀説,這重新燃起了她的種糧熱情,去年流轉耕地種植了70多畝水稻。

  經過幾年示範,願意種水稻的村民越來越多。今年春種時節,10多戶農戶要求收回流轉出去的耕地,自己種植水稻。

  “夯實糧食安全基礎是個長期工程,要保障大家有更多增收渠道,賺錢不愁。”海龍鎮黨委書記羅家飛説,“我們的第三步是構建多元化的産業發展格局。”

  雖然地處山區,貢米村26個村民組和耕地的分佈卻並不分散,有利於集中發展農業;距離遵義市區車程僅半小時,銷售農産品也有一定優勢。在政府規劃和鼓勵下,幾年間,村裏先後發展起了羊肚菌、大頭菜、西瓜、草莓等一系列産業。

  “比如羊肚菌採取和水稻輪作的模式”,種植戶馮於華和張正付告訴記者,“羊肚菌不能連作,否則會導致土壤營養失衡、病菌富集;但稻菌輪作,恰恰可以解決這一難題。”去年,他們分別種了7畝和20畝羊肚菌,均獲得了不錯的收益。

  從兩組統計數據中可以看見“三步走”較為明顯的成效。貢米村外出務工人員最多時,一年有1300多人,近幾年逐年減少,去年僅200餘人,越來越多村民選擇返鄉發展;村人均收入逐年攀升,2017年人均收入是8000多元,到2022年已經增長至23000多元。

  羅家飛説,貢米村目前還有一些“新動作”:今年3月啟動建設日加工量可達40噸的現代大米加工廠,將帶動周圍村寨種植優質水稻1.5萬畝以上;無人農場正在建設,將吸引一些村裏的年輕人成為“新農人”。(記者劉智強)

[責任編輯:吳雨 王雪松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