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6月21日電(張保賀)六月的威寧還停留在冷涼天氣中,絲毫感觸不到夏季的炙熱。山坡上有忙碌收穫的景象,也有大片靜待花開的田野,這是低緯度高海拔馬鈴薯種植區最直觀的展現。除卻較長新薯供應期的優勢外,差異化的種薯繁育模式、長期積澱的飲食特色等,也是威寧洋芋産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新華指數農業市場研究中心接續調研威寧馬鈴薯産業,深入了解威寧縣如何充分發揮自然資源稟賦的優勢,奮力做好發展“土特産”的文章。
春節前種植的威寧洋芋現場采收的景象
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屬於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降雨量739毫米,年平均氣溫11.2℃,遠低於周邊區域的均值,其低緯度、高海拔、強日照、溫差大的特點,使之成為典型的低緯度高原冷涼區,適宜於馬鈴薯的種植生産。據了解,威寧縣馬鈴薯種植歷史悠久,是貴州省馬鈴薯種植面積最大的縣,被譽為“中國南方馬鈴薯之鄉”,並被認定為“國家區域性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
山坡種植的中晚熟品種也已開花
找準市場定位,威寧洋芋在種植時間與種植品種上不斷延展。威寧洋芋可以從冬季12月開始陸續種植一直延續到次年2月底;疊加品種成熟期長短不一,使得威寧洋芋從5月到9月都有收穫;此後在土窖中可保留至次年2月。整體上來看,威寧洋芋新薯供應期長,適合馬鈴薯全粉加工生産;5-7月是北方一作區的供應空檔期,適度發展較早成熟的種植模式以優化威寧洋芋的生産結構,在獲取市場高價的同時促進種植戶增産增收。現場調研獲悉,水肥條件較好的中水鎮生産威芋系列並最早收穫上市;接續是其他鄉鎮種植的市面上流行的早熟品種;最後是山坡地普遍種植的威芋系列和青薯9號等。當前,高原生態環境下生産的威寧洋芋産地出貨價格處於市場高位,尤其一級商品薯産地批發價格高於中原二作區同品級價格。
威寧洋芋傳統品種“白粉果”復壯示範
推進輪流換種,威寧種薯生産及威寧洋芋種植換擋提質。高原冷涼、相對乾旱少雨,威寧縣獨特的地理氣候使得馬鈴薯種植過程中病蟲害偏少,擴繁的種薯具有抗病性強、産量高等特性。具體來看,威寧縣降水量相比我國西北地區要好很多,但其種薯的生産模式適用於當地及周邊市場,因此威寧縣成為我國南方重要的種薯繁育基地。産地經紀人&&,威寧洋芋當季收穫的小薯一般被用作自留種或售賣到周邊地區用作種薯。現階段,威寧洋芋散戶種植偏多,常年使用自留種種植使得産量難以得到保障。為此,威寧縣統籌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實施農戶換種工程,規劃每五年換茬一次,提高威寧種薯品質及種植産量,在適度範圍內延續域內良種擴繁體系,資金下放到鄉鎮一級,使試驗示範、品種復壯、脫毒種薯應用等豐富起來。由於威寧老百姓喜歡澱粉含量較高品種,縣域內雲薯104(憨包洋芋)擁有穩定種植面積;在幺站鎮,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扶持傳統品種“白粉果”復壯,對於做好當地特色産業意義重大。
威寧洋芋在威寧當地部分烹飪方式
錨定特色飲食,威寧洋芋品牌建設需要社會廣泛參與。威寧洋芋散戶種植佔絕大部分,種植技術或方式相對傳統,畝産僅略高於全球馬鈴薯平均水平。從産業增值與農民增收方面考慮,突出威寧洋芋的綠色生態特點,奮力實現優品優價成為了關鍵。2023年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關於馬鈴薯産業發展規劃中提出,運用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打造“陽光威寧·天生好物”品牌,計劃在廣州、貴陽等地開展威寧洋芋等農特産品宣傳;對接新渠道、新模式、新&&,充分用好網絡營銷推廣&&等。威寧當地傳統飲食搭配特色洋芋烹飪方式,尤其“狼牙土豆+天然配料”等做法,使産品擁有區分度,有助於提升威寧洋芋市場消費需求,促進威寧洋芋産業品牌化發展。
正如近日專家研討會所提及的,依託縣域集聚的國家省市科技人才團隊、相對充足的勞動力等發展全産業鏈社會化服務,將有效地統籌各方力量,充分發揮高原生態資源優勢、地理區位空間優勢、區域産業發展比較優勢等,助力“威寧洋芋”生態産業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