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寸土寸金”在這裏變為現實——普定縣探索岩溶山區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創新實踐

2023-06-19 08:56:11  來源: 貴州日報

“寸土寸金”在這裏變為現實

——普定縣探索岩溶山區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創新實踐

  “寸土”何以生金?在地處黔中岩溶山區的安順市普定縣,可以找到答案。

  “小土地更要追求大發展。”在普定縣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余治看來,普定岩溶地貌發育典型,地處滇黔桂石漠化連片區,岩溶地貌佔全縣國土面積超84%。根據最新劃定的“三區三線”成果,全縣可開發的國土面積十分有限,城鎮開發邊界僅7.0839萬畝,僅佔全縣國土面積的4.3%。亟需創新用地模式,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步伐。

  當前,普定縣正積極實踐,探索符合西部高原山區、喀斯特石漠化地區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的新模式,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重大産業項目加快落地建設,城鄉人居環境不斷改善,高品質發展的活力處處涌現。

  用活閒置——

  提升閒置宅基地利用率

  初夏,來到普定縣白岩鎮中興社區講義寨,穿過鮮花簇擁的健步道,便走進一處藏匿在山水之間的民宿客棧。民宿取名“宿客”,推窗見綠、小橋流水,佔據著村寨的最佳“取景地”。

  這座民宿是普定縣正在大力打造的阿寶塘溫泉養心谷項目組成部分,該項目總規劃佔地490畝,將依托天然地熱資源開發,打造溫泉酒店,建設中醫養生體驗館、餐廳等基礎設施,帶動當地農戶共同發展民宿、農家樂等産業。

  “宿客”民宿所在地是當地農戶王剛、王林兩兄弟家的宅基地。兩兄弟常年在外地打工,家中的360平方米老宅長期閒置。2021年11月,通過引進公司進行民宿設計打造,老宅煥然一新。公司和兩兄弟簽下了20年的合同,按照第一年60元每平方米,第二年起120元每平方米的價格租給公司使用,在民宿盈利後,農戶還可獲得凈利潤的20%。

  近年來,為盤活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農民閒置宅基地,普定縣大力實施“空心村”改造,結合旅遊發展需要,鼓勵企業租用閒置農村宅基地,用于民宿開發。此外,鼓勵民間資本以租賃、入股、合作經營等形式,盤活利用農村現有集體建設用地,發展旅遊業、服務業、工業或興辦公益性社會福利基礎設施。同時,全縣結合易地搬遷、生態移民搬遷等工作,積極復墾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地塊1084個,進一步提高新增耕地指標,用活農村閒置土地。

  盤活存量——

  土地“增容不增量”成現實

  6月初,位于普定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的貴州德虹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項目施工現場,項目一期的場平作業結束。“我們的設備已經進場了一半,就等著盡早投産!”公司董事長李波期待滿滿。

  這家公司是一家綜合性的膠帶包裝生産廠家,産品廣泛用于阿迪達斯、格蘭仕、格力等品牌包裝生産線。

  然而,這片土地三年前還是另一家企業的建設項目用地,由于企業經營不善,資金鏈斷裂,開發停滯,土地處于閒置狀態。

  今年,普定縣從廣東省招商引資貴州德虹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入駐,引導企業優先選用閒置建設用地,並幫助企業簽訂土地轉讓協議。

  近年來,普定縣建立處置臺賬,分類施策推進處置任務,按“一宗一策、一地一案”的要求,建立批而未供和閒置土地處置臺賬,制定處置措施,明確處置時間,一番努力,園區一個個閒置土地迎來“大變樣”。

  除加快批而未供土地處置外,普定經濟開發區通過新廠房建設、老舊廠房改造,因地制宜設計建設了二聯體、三聯體等多種建築風格的廠房,一方面提高了園區建築容積率,另一方面也積極適應了企業的個性化經營用房需求。

  目前,園區17萬平方米的2層及以上規模廠房拔地而起,對用地面積小于50畝的小項目,原則上不單獨供地,統籌安排進駐標準廠房,“規模廠房”企業入駐使用率已達74%,每年為園區增加租金收入900余萬元。

     創新開發——

  激活土地發展活力

  普定縣補郎鄉木浪村的原莆浪煤礦佔地約40畝,已于2020年12月依法關閉,如今廢渣所在的廣場通過平場和補充土壤,重新披上了“綠裝”。

  “今年,我們計劃在此開發康養旅遊項目,目前已完成了初步規劃設計。”煤礦項目負責人盧小銀説,這將成為煤礦企業探尋轉型發展之路的一種生動實踐。

  普定縣創新土地開發模式,不只在礦山生態修復、充分挖掘廢棄礦山土地潛力上,還體現在優化城鎮土地整合開發上。

  位于縣城的老農貿市場改造項目,2022年開建,目前正在加快施工建設,預計2024年全面完工。曾經的舊瓦房已經消失,未來將崛起嶄新的現代化樓房。該項目通過城鎮低效用地的再開發,提高了城鎮開發用地的容積率,進一步優化城鎮面貌。

  普定縣副縣長王周山介紹,普定縣作為全省4個首批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市)之一,將持續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産業結構轉型升級,優化産業用地、集約用地,逐年下降單位國內生産總值建設用地面積,同時健全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對土地的實際用途實行嚴格管控,對建設用地的徵用流轉等進行科學管理,目標在2023年至2025年實現年度供地率達標60%以上,走出一條耕地保護嚴、建設佔地少、用地效率高、生態環境好的科學發展之路。(記者 金秋時)

[責任編輯: 劉昌餘 黃勇]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70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