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信息展播>>正文

赤水:“以竹代塑”盤活竹林資源

2023-06-08 17:45:24  來源: 貴州日報

  竹漿製成的環保包裝、餐具等。(赤水市委宣傳部供圖)

  近年來,赤水市立足豐富的竹林資源,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創新發展路徑,做大做強特色産業,推動縣域經濟向城市經濟升級。憑藉擁有132.8萬畝竹林、人均竹林面積全國第一(人均7畝竹)的資源優勢,走出了一條“以竹代塑”綠色發展新路徑。

  竹子是可持續、可降解、可循環的替代塑料的優良選擇,對節能減排,實現碳中和目標都有較大貢獻。6月1日,走進赤水竹文化博物館,記者看到用竹子衍生出的各類産品琳瑯滿目,小到竹漿做的生活用紙、竹基纖維壓制而成的一塊塊新型建築材料“竹鋼”,大到竹子製成的樂器、桌椅傢具,還有常見的竹筍加工食品和做工精緻的竹工藝品。

  2022年4月,赤水市人民政府啟動了竹文化博物館建設規劃,並於今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旨在展示赤水竹文化及其衍生産品。

  今年3月,由國際竹藤組織、人民日報新媒體、赤水市人民政府、聯想集團聯合發起的“你好,中國竹”可持續發展行動在赤水竹文化博物館啟動。活動現場,赤水市與聯想集團共同打造的全國首個“以竹代塑”綠色示範點正式揭牌。

  作為赤水竹産業鏈的代表企業,泰盛(貴州)竹資源發展有限公司年消耗竹材料144萬噸,年産竹漿36萬噸。“從行業來看,不單單是竹子代替塑料,將來還可‘以竹代木’,因為木材資源也會越來越緊張。”泰盛公司董事長王宏偉向記者介紹,公司除了産銷竹漿生産的生活用紙、餐具、餐盒,還有數千噸的竹漿供給聯想集團用於生産竹纖維包裝。

  “竹纖維來自大自然,是典型的‘負碳’技術,其生長過程會吸收二氧化碳。樹木一般需要十幾年才能成材,而竹子兩到三年就可以成材,是可快速再生資源。雖然在製造成竹纖維包裝的過程中,竹纖維跟塑料相比並未展露出其明顯優勢,但在産品生命周期的末端,竹纖維包裝可以按照紙類被紙廠回收利用,或者丟棄也可以自然堆肥,經過3到6個月反哺大自然。”聯想集團包裝研發團隊負責人白岩介紹,2008年,聯想開始在幹壓的紙漿模塑上使用竹纖維,2016年開始研發新一代竹纖維包裝。“我們團隊已經開發出了第二代竹纖維緩衝技術,可以有效降低30%到40%的成本。我們計劃2024年在所有商用筆記本産品上實現竹纖維包裝的規模使用。”

  對於赤水市來説,發展竹産業,優勢在於原料和地理區位。

  據悉,包括赤水在內的川南渝西黔北,竹漿産量超過100萬噸,是我國竹漿原料主産地。而赤水連接着黔北和川渝,屬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輻射範圍,周邊有成都、重慶、貴陽三大國際機場和瀘州、遵義、茅&支線機場,同時,赤水通江港口的客貨輪可抵達重慶至上海沿線碼頭。

  而更下游技術密集型企業和相應人才,是赤水竹産業發展迫切需要補齊的短板。

  根據赤水市人民政府2022年底發布的《關於印發赤水市培育壯大市場主體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當地希望“全力促成上海泰盛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將總部搬遷至赤水,積極做好企業上市服務工作。”另外,利用已建成的“一院一館兩中心”(即貴州省新時代竹産業研究院、竹文化博物館、竹産品檢驗檢測中心、竹産業交易中心),為全市竹産業、生態食品、竹産品等提供科研、質量檢測、展示、銷售為一體的綜合&&。

“我們希望把竹産業高質化利用,進一步延長産業鏈,引進相關的企業和人才。”赤水市副市長袁貴平&&。

數據顯示,赤水竹産業綜合收入佔地區生産總值總量的50%左右,生態經濟佔比超過75%,小竹子已撬動大産業。“以竹代塑”,將為赤水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創造全新機遇。(記者 張弘弢)

[責任編輯: 吳雨]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678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