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覆蓋率62%,林下經濟總産值91億元,帶動99.5萬人增收
遵義:走綠色發展路 向森林要效益
近日,赤水市寶源鄉聯華村村民鄭貴龍每天全家出動,背着背篼,搶挖自家種植的30余畝竹筍。
“採小留大、採密留稀,要留三分之二的竹筍讓它們長成竹材。”鄭貴龍説,這樣的採挖方式,才能保證年年有筍、年年有竹、年年受益。
竹林裏採筍熱火朝天,收購車早早等在了竹林外。李三仁是寶源鄉竹筍收購商之一,每年收筍季節,竹林外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李三仁笑着説:“如今産業路修到竹林邊,拉筍方便多了。每天能收3000斤至4000斤,筍子多還要多拉幾趟。”
據介紹,每畝楠竹可産竹筍400斤,按市場價每斤1元計算,今年赤水市52.8萬畝楠竹春筍産值將超過2.1億元。
赤水市因地制宜將竹産業作為首位産業、富民産業,不斷厚植“竹優勢”。如今,赤水市年可採伐楠竹1500萬株、雜竹100萬噸,可採挖各類竹筍12萬噸。竹林已成為群眾的“綠色提款機”。
“以喀斯特地貌為主”的遵義,優勢在山,潛力在山,希望在林。不僅是赤水的竹産業,正安縣的馬桑菌、桐梓縣的方竹筍、務川自治縣的蜂蜜、匯川區的天麻、道真自治縣的森林康養等都已成為遵義林下經濟的典型代表。
近年來,遵義市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切實把林下經濟作為鄉村振興重要抓手,奮力推動以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森林康養旅游等為主的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年年初,遵義市發布2023年第1號總林長令,總林長令強調要圍繞林下經濟“1+N”産業,發展優勢單品,實現全市林下經濟利用和經營林地面積500萬畝以上,全産業鏈産值達95億元,努力使林業成為山區富民的重要産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近日,在正安縣楊興鎮桐梓社區林下馬桑菌基地,鬱鬱蔥蔥的林木間,一排排菌棒排列整齊,菌棒上一朵朵馬桑菌冒出腦袋,甚是惹人喜愛。該鎮林業資源豐富,植被茂密,為林菌提供了生長空間,該鎮通過“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組織方式發展馬桑菌産業,促進當地40余戶農民就業增收。
道真自治縣也借“林”發力,憑藉突出的林業資源,林下中藥材套種面積日益擴大。該縣陽溪鎮林地面積近2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2.5%,轄區氣候、土質、水源條件特別適合許多中藥材的生長。該鎮依託資源優勢,林下種植天麻、黃連、黃精等中藥材萬餘畝,帶動了群眾增收。截至2022年,道真林下經濟利用林地面積已達23.32萬畝,産值7.1億元。
綠色已成為遵義最鮮明的底色。這些年,遵義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定位,高質量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2022年,遵義森林覆蓋率達62%,林下經濟總産值達91.4億元,林業綜合産值突破600億元,森林生態系統年服務功能價值1431.91億元,有效帶動農村人口99.5萬人增收,實現了生態、社會、經濟效益有機統一。(記者 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