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信息展播>>正文

建強産業鏈 助推産業化——關嶺自治縣中藥材産業發展調查

2023-05-22 19:38:19  來源: 安順日報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低緯山區,立體氣候明顯,熱量豐富,雨水充足……位於典型喀斯特山區的關嶺自治縣,擁有多樣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為大量的藥材創造了有利生長環境,中藥民族藥資源豐富,根據2004年全省中藥材資源普查,關嶺現有中藥民族藥資源1600多種,其中,具有貴州地道、名貴、大宗特色中藥材510余種,列入國家藥典藥材300余種,素有“黔中無閒草、關嶺皆靈藥”的美譽。

花江鎮永睦村漫語芍藥谷芍藥花盛開

  近年來,關嶺自治縣搶抓國發2號文件支持貴州推進特色食品、中藥材精深加工産業發展及2022年3月貴州省委改革辦將關嶺作為全省唯一“中藥材産業融合發展試點縣”的重大機遇,努力將中藥材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大力推進中藥材産業融合發展。目前,關嶺中藥材種植規模達15萬餘畝,中藥材領域企業30余家、個體工商戶4040戶、合作社199家,已完成種苗繁育基地、雲貴高原道地藥材關嶺集散中心、中藥飲片加工項目及第三方檢測中心建設,中藥材産業化取得初步成效。

  記者深入頂雲街道、龍潭街道、上關鎮、斷橋鎮、花江鎮等多地,就關嶺中藥材種植情況、深加工、産業融合發展等情況展開調研。

  規範種産提質量

  芳菲四月,記者來到上關鎮宜所村中藥材示範種植基地,200余畝天門冬在春風的吹拂下長勢正盛。“我們嚴格在農技專家的指導下,因地制宜,每個基地種植的藥材都根據其氣候及地理條件來選種。”宜所村中藥材示範種植基地種植大戶周國濤介紹。

關嶺上關鎮宜所村中藥材示範種植基地,長勢旺盛的天門冬。

  藥材好,藥才好。近年來,關嶺中藥材的品質優良,不僅僅是依靠地理優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關嶺在中藥材種植和管理上下功夫,不斷提升中藥材質量和技術含量。

  種好中藥材,人才是關鍵。“在中藥材推廣種植之初,我們把人才引進放在首要位置。”據關嶺中藥材産業SPV龍頭企業貴州黔藥源眾鑫藥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石永勇介紹説,借助全國工商聯醫藥業商會的合作大平台,關嶺自治縣與貴州中醫藥大學、吉林農業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廣州中醫藥大學等高校達成合作協議,為關嶺在中藥材的種植、采收等方面提供全面的技術指導服務。

  去年,在農技專家的指導下,關嶺提出加強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在位於龍潭街道落葉新村的貴州道地藥材種子種苗繁育中心大棚裏,記者看到中藥材種苗種類繁多,何首烏種苗鬱鬱蔥蔥,黃精、芍藥等種苗長勢喜人。

  據了解,貴州道地藥材種子種苗繁育中心大棚佔地面積51畝,由貴州黔藥源中藥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管理,配備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和智能溫控系統,技術人員可根據種苗生長需求進行科學管護。

  截至去年底,育苗中心已培育出黃精12萬株、何首烏60萬株、百合3萬株。除此之外,以大棚為中心,流轉了177畝戶外土地用於繁育玉竹、牡丹、芍藥、半夏等中藥材種苗。

貴州道地藥材種子種苗繁育中心

  “做強做大中藥材産業,育苗是關鍵,優質的藥苗才能提高質量和效益。”貴州黔藥源中藥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種植技術部副部長龍靜艷介紹,在推進中藥材科學種植過程中,關嶺制定了生態種植、野生撫育、倣野生栽培技術規範,推進中藥材規範化種植,推動中藥材質量提升。

貴州道地藥材種子種苗繁育中心培育的何首烏

  “從育苗、移栽、管護到采收,全程都有技術人員現場指導,我們還會教授村民種植技術,帶動藥農增收致富。”龍靜艷補充介紹,目前,從中藥材育苗到移栽,關嶺都制定了科學標準,讓中藥材從選種、施肥、除病蟲害等環節均實行標準化。

  此外,在位於關嶺斷橋鎮壩陵河大橋旁的5000余畝中藥材野生資源馴化基地正在建設中。“以馴化基地為基礎建設關嶺中藥材種源基因庫,是中藥材遺傳改良及新品種選育的物質基礎,也是穩步推進關嶺道地藥材品種高品質的保障。”石永勇介紹説。

中藥材野生資源馴化基地正在建設中

  為確保中藥材質量和可持續發展,關嶺以吉林省鼎信監測有限公司為技術及檢測資質依託單位,成立了3000㎡的西南分部檢測中心,目前各種檢測設備已安裝完畢。中心主要服務於貴州全省道地中藥材規模化生産基地質量檢測,保證藥物含量清、質量明。

  一項項措施的落地,讓關嶺中藥材種植不僅規模逐年擴大,種植標準和種植技術也不斷提高。目前,關嶺全縣中藥材種植規模已達15萬餘畝,主要有天門冬、黃柏、山豆根、決明子、丹參、何首烏、杭白菊、桔梗等10余種道地藥材。

  産銷銜接促發展

  好藥材還需有好市場,種出好藥材,賣出去了、賣得遠了、賣得好了,中藥材産業發展才算走上正軌。這當中,産銷銜接,至關重要。

  近年來,圍繞中藥材這一産業,關嶺加強産銷銜接,不斷推進産業鏈建設,圍繞政策扶持、優化區域布局、培強做大龍頭企業、推進品種培優等方面,促進關嶺中藥材産業高質量發展。

  貴州黔藥源眾鑫藥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是關嶺為推進中藥材産業化發展成立的SPV龍頭企業,該企業依託全國工商聯醫藥業商會強大銷售市場,由企業提供資金、技術支持,由政府提供政策、場地支撐,統籌關嶺中藥材全産業鏈布局。

貴州黔藥源眾鑫中藥飲片加工車間

  有了“車頭”引領,關嶺中藥材産業駛上快車道。

  走進位於關嶺自治縣頂雲街道八角村的貴州黔藥源眾鑫中藥飲片加工車間,濃濃的中藥香味撲鼻而來。

  “這是蒸煮車間、這是烘乾車間、這是炒制車間......目前飲片生産設備已經全部調試完畢,4月底正式投産。”車間負責人潘舟華介紹,貴州黔藥源眾鑫中藥材飲片廠規劃佔地面積約47.55畝,總投資1.6億余元,中藥材生産項目包括普通飲片加工車間、晾曬房、毒麻及直服飲片車間、實驗室、陰涼庫等,並建設有第三方檢測中心。

  有了“産”,接着是“銷”。

  每到周六,在位於關嶺百合街道同心社區的雲貴高原道地藥材關嶺集散中心,人流涌動,天門冬、黃柏、何首烏等各類中草藥隨處可見,來自各地的藥商們忙碌着為顧客介紹藥材藥性、搭配藥方,現場十分熱鬧。

雲貴高原道地藥材關嶺集散中心

  據關嶺道地中藥材集散中心負責人張正偉介紹,該集散中心是目前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道地藥材集散中心,規劃佔地面積4.6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為中藥材交易中心和內置交易大廳,集商品集散、價格形成、信息匯聚、倉儲物流、加工配送、質量檢驗、追溯管理、電子商務、金融服務功能為一體,構建“藥農+藥商+藥企+倉儲物流”綜合性服務平台。

  “目前,我們正通過搭建藥通網運營平台與全國各大中藥材市場有效銜接,力爭打造成為西南地區道地藥材核心集散中心。”張正偉説。

  道地中藥材集散中心的建設,不僅吸引畢節、黔東南、黔西南和安徽亳州等多地藥企藥商入駐,越來越多關嶺本地的藥農、藥商也參與到中藥材種植與産銷當中。

  曹榮龍是關嶺花江鎮藥商,在花江鎮老中藥材交易市場已經營有二十多年。“現在關嶺發展中藥材勢頭越來越好,如今有了專業的中藥材交易市場,吸引全國藥商來到關嶺買藥材,生意越來越好。”曹永龍&&,規範的中藥材交易市場,提升了當地藥商對經營中藥材的信心。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向上爭取,爭取海關、藥監支持,把集散中心打造成貴州省中藥材的進出口岸,推動黔藥出山;同時,圍繞省政府&&的《貴州省推動中醫藥産業高質量發展攻堅行動計劃(2023-2030年)》,加大企業培育力度,力爭將關嶺建設成為‘萬戶藥農、千家藥商、百家藥企、百億産值+十億稅收’的雲貴高原道地藥材集散中心,着力構建藥農+藥商+藥企+倉儲物流的發展格局,建成中藥種植+交易+加工+醫養一體化的全産業鏈條。”石永勇説。

  産業融合求創新

  創新與延長産業鏈是推動産業升級的根本力量,創新鏈與産業鏈就像是人的身體和大腦,必須相互依存、彼此融合、共同升級。

  目前,在做好規範種植、産銷銜接奠定中藥材産業發展基礎的同時,關嶺圍繞中藥材+康養、中藥材+文化、中藥材+旅游等,不斷探索“中藥材+”的産業融合發展之路。

  走進位於頂雲街道的貴州黃果樹森林醫養基地,室內乾淨整潔,各種娛樂、健身、康復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眾多老人在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中,愜意地享受着晚年健康生活。

  “我來這裡6年了,服務人員對我們很好,身體感覺不適的時候,還有專業的中醫做理療。”在健身室,72歲的老人劉義武正在健身器材上鍛煉身體,據他介紹,醫養基地的最大特點就是擁有中醫藥為特色的治療和養護服務。

  據了解,貴州黃果樹森林醫養基地總佔地面積約3650.05平方米,項目總投資9700萬元,是集醫療、預防、養生、旅居式養老為一體的綜合性醫療養護機構,主要開展以中醫中藥為特色的治療和養護服務,包括未病先防、病後療養、康復計劃等。

  “每一位入住的老人,我們都會設立健康檔案,並根據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結合關嶺中藥材優勢,制定合理的藥膳服務,讓老人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安度晚年。”基地副院長李秀梅説。

  “一個藥王,身在八方。三千苗藥,八百單方”在關嶺民間,古老的“中草藥”歌謠,廣為流行,從古傳唱至今。

種植的中藥材——牡丹

  關嶺自治縣縣委宣傳部部長胡一平説,為了挖掘和保護民族醫藥,推進“中藥材+文創”産業,目前正在收集整理關嶺醫藥口述史,以文字的形式,將當地群眾口口相傳的土方驗方、識藥用藥經驗以及流傳的故事記錄下來,不僅可供科學研究,也能推動關嶺中藥材文化傳承,衍生以中藥材文化為依託的“文創産品”。

種植的中藥材玉竹長勢良好

  除了對中藥材進行康養服務和文化研究,關嶺還積極推進“藥旅”融合,拓寬中藥材産業化發展之路。

  如今,位於關嶺斷橋鎮壩陵河大橋旁的5000余畝中藥材野生資源馴化基地正在建設中。“我們接下來將依託野生資源馴化基地豐富的中藥材資源,進行科普研學旅游項目建設,讓基地成為科普培訓及全國各地中小學生研學的參觀地。”石永勇介紹。

  暮春四月,草長鶯飛。走進花江鎮永睦村漫語芍藥谷,放眼之處遍地芳菲,數百畝芍藥花次第開放……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觀賞游覽,不少游人徜徉在片片花海之中,用相機或手機留影。

  貴州省豪盈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該縣引進的龍頭企業之一,該公司在關嶺永睦壩區原有的“四季果園”的基礎上,打造以芍藥為主,牡丹、金絲皇菊、亳藥菊、玫瑰等花卉為輔的農旅觀光新業態,不僅推動中藥材産業發展,還開啟了“賞花經濟”,有效帶動了周邊村寨閒置勞動力穩定就業增收。

  “關嶺後續會持續發力,推進旅游與中醫藥産業發展、康養為一體的‘中醫藥+旅游’産業融合,構建觀藥景、食藥膳、養藥生的健康旅游産業鏈。”石永勇説。(記者 郭修 伍水清 李偉)

[責任編輯: 劉昌餘]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636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