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這是風吹麥浪的聲音。
在重慶潼南區新勝鎮圓通村小麥種植基地,大片的小麥已經成熟,飽滿的麥穗隨風舞動。田間地頭,種糧大戶正在搶抓農時忙着收割。
潼南區新勝鎮圓通村支部書記游希家説,以前他們這片土地是片撂荒地,今年通過集體經濟和村支兩委的帶動種上了小麥,獲得了大豐收。
近日,重慶市潼南區的山地小麥進入成熟收穫期,層層疊疊的梯田上麥浪翻黃,夏糧豐收。新華社發(黎昭 攝)
據了解,新勝鎮通過土地標準化治理,採取針對性措施盤活撂荒地,復耕復種撂荒地面積達1000多畝,種植小麥等糧食作物400多畝,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60萬元以上,群眾戶均增收2000元。
得益於現代農業科技的保障推動,撂荒地宜機化改造在不少地方傳來好消息。在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的田間地頭,來自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四川農業大學、內江市農業科學院等院校的小麥專家對當地撂荒地宜機化改造的小麥田進行現場測産驗收。
內江市宏豐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胡洪兵説,去年通過宜機化改造,政府提供補貼,農科院提供技術支撐,選種、肥料都有補助,預計收益100元到200元錢一畝。
收割、測量水分、稱重……一套流程下來,專家們在內江市宏豐農機專業合作社裏測出畝産400.3公斤的佳績。
作為夏糧最早成熟的麥區,眼下,包括重慶、雲南、四川、貴州四省市在內的西南麥區已經大面積開鐮收穫。目前,收穫進度已經過半。
近日,雲南省紅河州石屏縣哨衝鎮的萬畝小麥開鐮收割。新華社發(飛進強 攝)
聽,這是豐收的聲音。
在雲南省紅河州石屏縣哨衝鎮,大型收割機在萬畝連片的小麥中來回穿梭,呈現出豐收的喜人景象。
“哨衝”用彝語來説就是麥子生長的地方,竜黑山種植小麥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近年來,哨衝鎮認真落實糧食補貼等各項惠農政策,積極提高農業現代化服務水平,2023年投入資金1300萬元,實施竜黑山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一萬餘畝,持續做好耕地輪作制度試點項目。
在雲南省紅河州石屏縣哨衝鎮,農民駕駛農機收割小麥。新華社發(胡文甜 攝)
“今年,專業合作社的17&&型收割機每天忙碌在田間地頭收割小麥。每台收割機每天可以收割40余畝。竜黑山片區今年共種植小麥1.1萬餘畝,按照畝産值1000元計算,預計總産達5000噸以上,産值可達1200萬元以上。”哨衝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農科組組長李沿皓説。
在貴州省正安縣安場鎮興莊社區,農民將小麥裝車。新華社發(趙永章 攝)
在貴州省織金縣白泥鎮,7000畝小麥喜獲豐收。目前,白泥鎮機械收割率已達到93%。當地因地制宜,積極引進更加適宜本地土壤、畝産更高的小麥品種。
貴州省織金縣白泥鎮農業服務中心負責人王青青説,當地能夠實現機械化的土地在6500畝左右,很多老百姓都自行購買了小型農機。
在貴州省正安縣安場鎮興莊社區,農民駕駛農機收割小麥。新華社發(趙永章 攝)
與此同時,為增加土地利用率,白泥鎮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推廣小麥收割後接茬種植高粱,保證農時不耽誤、土地不撂荒,也讓老百姓持續獲得收入。
記者:沙青、楊進、曾維、吳斯洋、崔曉強
報道員:王浪、徐明鳴、胡文甜
編輯:吳煒玲、王雅璇
製作:新華FM工作室
新華社音視頻部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