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資訊展播>>正文

貴州岑鞏:開對“藥方”産業興 荒山變身“致富園”

2023-05-19 17:44:53  來源: 岑鞏縣融媒體中心

  三分栽種七分管,穩産增收有保障。初夏時節,貴州省岑鞏縣凱本鎮龍塘河村的李子基地滿目青翠,集中連片的李樹上挂滿了未成熟的青澀果子。果林下,工人們正搶抓夏季管護關鍵期,給林下黃精除草,為産業豐産豐收打下基礎。

岑鞏縣凱本鎮龍塘河村,工人在給林下黃精除草。(周燕 攝)

  “雇請工人除草,不僅利于黃精生長,也能夠有效保證黃精品質。”基地負責人吳春蘭介紹,這片李子基地曾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荒郊野嶺,2009年,夫妻倆將村裏的荒山荒坡統一流轉後,進行集中連片開發,因地制宜先後種植了200畝油茶、150畝蜂糖李和30畝脆紅李。為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林蔭空間,壯大村集體經濟。2020年,該基地採取“政府+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積極整合財政涉農資金,在經果林下套種了185畝黃精。

岑鞏縣凱本鎮龍塘河村,工人在給林下黃精除草。(周燕 攝)

  “通過在果林下套種黃精,村合作社與政府採取二八投入、四六分成的模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不僅可實現産業增效、土地增值、村集體壯大的多贏,也促進了村民就近務工增收。”吳春蘭説,栽種的油茶前幾年就見效了,現在每年可創收10多萬元。蜂糖李去年第一次挂果,産量、品質和銷售都還不錯。林下黃精生長周期一般是四至五年,經過3年的精心管護,明年就進入了收獲期,當前搶抓農時科學做好黃精的後期管護工作,能夠為黃精旺盛生長、豐産豐收打好基礎,促進實現産産相融、管護雙贏、一地多收。目前,這片産業基地每年管護和採摘等共需要聘請2000余人次務工,共需支付勞務費10多萬元。

岑鞏縣凱本鎮龍塘河村,工人在給林下黃精除草。(周燕 攝)

  正在給黃精除草的汪先弟老人,是這片産業基地的“老員工”。每年,果園和黃精管護時節,他都在基地務工。“除草、施肥等都是些手上活,不算累,來這幹活人多熱鬧,不僅可以賺取零花錢還鍛煉了身體。”汪先弟老人笑語盈盈。

岑鞏縣凱本鎮龍塘河村李子基地負責人吳春蘭在查看林下黃精長勢。(吳國明 攝)

  凱本鎮森林覆蓋率高達74%,立足資源稟賦優勢,該鎮圍繞縣委、縣政府“兩主導多特色”産業決策部署,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産業興村”工作理念,按照“一鄉一特、一村一品”産業規劃布局,緊扣市場需求,開對“藥方”興産業,因地制宜著力盤活“荒山荒坡”等閒置土地資源,引導群眾大力發展經果林和林下中藥材等,讓綠色林地變身“致富園”,促進林上林下“雙豐收”,實現農村産業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步提升。

岑鞏縣凱本鎮龍塘河村李子基地,工人給林下黃精除草。(吳國明 攝)

  綠染荒山滿目春,青山帶笑綻芳華。目前,全鎮累計種植油茶3500余畝、有各類李子3500余畝、獼猴桃200余畝,已發展林下黃精1800余畝,建成各類林業經濟示范基地20余個,建成“大坪-沈家灣-小田壩-芭蕉衝-凱府”黃精産業帶。産業覆蓋群眾1200余戶6000余人,年帶動群眾務工50000余人次,年産生勞動報酬超500萬元。曾經的荒山荒坡成為了一個個綠色“聚寶盆”,村民們實現了就地生財,奔上了幸福生活的“快車道”。(周燕 吳國明)

[責任編輯: 王雪松]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629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