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資訊展播>>正文

清水流到家門口——仁懷市應急抗旱保供水紀實

2023-05-06 17:34:47  來源: 遵義日報

  近日,記者走進仁懷市火石鎮看見,該集鎮上家家戶戶門前,都放置著用來盛水的塑膠桶。居民蔡某告訴記者,自去年8月至今,集鎮居民飲水都是靠應急供水維持。不過,現在好了,水通了,居民們不再為人畜飲水的事發愁。

  在火石鎮團山村,該鎮分管副鎮長陳俊與記者一起,來到從桐梓河提水的二級提水泵站。他説,去年旱情發生以來,火石鎮共實施應急供水工程4個,總投資3000多萬元,目前已全部完工通水,覆蓋3個村、1個社區4萬人的人畜飲水問題。5月3日,火石鎮抗旱應急項目已實現通水,結束了靠拉水送水應急的日子。

  據了解,自去年8月以來,仁懷市遭遇了自1961年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最嚴重、持續時間最長的幹旱,目前該市水庫蓄水5154.6萬立方米,佔應蓄總量9405萬立方米的54.8%,同比偏少25.8%,死水位以下運作水庫12座。

  旱情發生後,仁懷市成立了以市長為指揮長的應急抗旱救災指揮部,並組建抗旱專班集中辦公,採取一日一調度、一日一研判的方式統籌抗旱救災工作。該市實行分級包保制度,以村為基本單元,實行網格化管理,充分發揮帶村領導、包組幹部、駐村第一書記、村支兩委力量,持續推進“三個責任、三項制度”落實。調整充實農村供水保障“三個責任人”,制作安裝到戶農村供水服務卡94739張,對供水工程管水員、供水管理單位、水務“110”監督服務熱線進行公示,並安排專人24小時包保,確保渠道暢通、處理及時。同時編制市、鄉、村三級農村飲水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進一步健全農村供水保障應急機制,通過上下共同努力,保障該市群眾生産生活用水,最大限度減少了人民群眾損失。

  仁懷市水務局水旱災害防禦股負責人張貴翔告訴記者,自2022年8月以來,該市累計投入抗旱資金1.3億元,發放和安裝應急管道348公里、應急提水泵97臺,現儲備抗旱水管23000多米、潛水泵23臺、應急送水車(含灑水車)85輛;應急送水車送水13007車次、尋找新水源53處,全力開展抗旱應急供水工作。

  大壩鎮集鎮居民飲用水源來自銀水水庫,由于長期幹旱,銀水水庫水存量告急,為了尋找新水源,大壩鎮黨委、政府組織各村(社區)幹部、幫扶幹部開展常態化摸排,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于今年2月19日,在新田村柳溝村民組投資332萬元,通過提水措施,在五岔河柳溝段修建了兩個提水泵站,將水提至新田水處理廠和大壩鎮水處理廠,工程于今年4月10日全部完工並投入使用,把清澈的自來水送到全鎮6個村2.5萬名群眾家中。

  火石鎮團山村塘口組村民組長王元權告訴記者:“去年以來,我們遇到了百年難遇的大旱,碰頭岩地段的26戶106名村民,因為長期沒有雨水,原有水源枯竭,村民用水困難。在此情況下,我們組織村民在當地找到了一處新水源,並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援下,安裝抽水泵和水管,修建水池,如今群眾用水有了保障。”

  塘口村民組解決村民人畜飲水困難只是仁懷市抗旱應急供水的一個縮影。自旱情發生以來,仁懷市按照“先生活、再生産”“先河流、後水庫”“先節水、後調水”“先地表、後地下”取用水原則,指導各鄉鎮(街道)、市水投公司及時掌握轄區內水源及蓄水情況,根據水源水量和用水需求,科學合理調配水源,對出現飲水短缺區域,落實應急送水措施,確保包保到戶,責任到人。對特殊困難群體安排專人負責,開展送水到府服務,千方百計確保群眾飲水需求。同時積極宣傳引導,大力發動群眾節約用水,營造齊心協力保供水的濃厚氛圍。

  據了解,通過尋找穩定水源,採取高揚程提水、長距離輸水等方式,大力實施應急抗旱保供水工程,進一步完善仁懷市大水網、農村供水管網等工程。去年8月至今,仁懷市投入抗旱應急項目資金上億元,實施抗旱應急供水項目54個,抗旱打井13口,覆蓋22萬人。

  張貴翔説,下一步,仁懷市將搶抓新國發2號文件機遇,以“十四五”農村供水保障規劃為引領,推進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和小型工程標準化改造。按照“建大、並中、減小”的方式,大力推進城市水網、農村管網工程建設,不斷提升供水工程規模化程度,增加城市管網向周邊農村地區延伸,提高城鄉供水一體化覆蓋范圍,實現城鄉供水統籌發展,進一步提升仁懷市供水保障能力。(記者 樊明富)

[責任編輯: 吳雨]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94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