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新華視點|“仙境”可能成險境:網紅“野景點”風險需警惕

2023-04-26 11:14:07  來源: 新華網

  寶藏秘境、絕美之地,沒門票、好出片……近年來,借助網絡,一些未經開發、遊離于正常監管外的“野景點”不斷吸引遊人探險打卡。

  “新華視點”記者採訪發現,由于承載力有限、配套設施缺乏,一些“野景點”存在危及人身安全、私搭亂建、污染環境等問題,亟待規范和引導。

  戶外“野遊”受追捧

  近段時間,貴州省黔南州都勻市的蟒山火了。不少市民和外地遊客為在山上縱覽美景,紛紛前往打卡,並在社交媒體平臺分享遊玩攻略。而據了解,蟒山實際為當地的一個“野景點”,一直未進行開發,沒有相關配套設施。

  同樣引發關注的還有河南安陽一塊懸崖上的“試膽石”。這是一塊伸出懸崖、已出現裂痕的石頭。雖然當地政府已在附近設置安全提示牌,但仍有不少遊客站在上面打卡拍照。因擔心遊客出現意外,4月中旬當地已將其砸掉,引發熱議。

  記者發現,蟒山和“試膽石”並非個例。在社交平臺、短視頻平臺以及旅行遊記推薦平臺上,有大量引起爭議的網紅“野景點”。

  “貴州小冰島,視覺超震撼”“這是我離‘銀河’最近的一次”……這是短視頻平臺上對貴州省清鎮市羊皮洞瀑布的描述,一些自媒體稱其“火遍全網,播放量上億”。

  羊皮洞瀑布位于清鎮市暗流鎮木刻村深山裏。記者實地探訪這處“野景點”時發現,這裏山路崎嶇陡峭,遇上雨天更是泥濘不堪,很容易打滑摔倒。雖然羊皮洞瀑布入口處設置了警示牌,明確提示景區存在安全隱患,不對外開放,但遊客仍絡繹不絕,興致不減。

  網紅打卡地羊皮洞瀑布。新華社記者 鄭明鴻 攝

  “早上六七點就有遊客來,他們過來拍彩虹。”住在附近的村民任波説,瀑布火了以後,沿途10多戶人家做起了小生意。停車場老板李發元説,過去交通不便、人跡罕至,現在遊客不斷,高峰時一天就涌來七八千人。

  同樣火出圈的還有清鎮市麥格苗族布依族鄉觀遊村的石龍洞。這處未開發的天然水溶洞,有“神奇的地下瑤池”之稱,在小紅書、B站等平臺上,探洞實錄的圖片、視頻下方,經常有網友留言咨詢報名、收費、行程事宜。

  貴州旅遊協會副會長張曉松説,一些遊客尤其是年輕人追求“新、奇、特”,喜歡去戶外冒險,向往接近原生態的自然景觀。移動互聯網時代,社交媒體是推廣的重要渠道,有時哪怕切中一個很小的點,也會迅速走紅。

  “仙境”可能成險境

  由于尚未開發,基礎設施不完備,網紅“野景點”看似風光獨特,卻潛藏不少隱患。

  一些“野景點”安全事故頻發。記者梳理髮現,近年來,多地消防救援部門提示群眾不要前往未開發的“野景點”遊玩,但人員傷亡的慘痛悲劇依然時有發生。

  記者注意到,僅4月上旬,就發生了2起遊客攀登蟒山時因迷路被困山中,最後向消防救援隊求助的事件。此前,2月25日淩晨,北京市懷柔區藍天救援隊的一名隊員在箭扣長城搜救被困“驢友”時不幸遇難。

  羊皮洞瀑布入口處設置的警示牌。新華社記者 向定傑 攝

  因缺乏管理,“野景點”往往垃圾遍地、污染環境。記者在貴陽市花溪區黔陶鄉鬼架橋等“野景點”看到,礦泉水瓶、塑膠袋等垃圾隨處可見,有的直接漂浮在水面上。另外,在樹林間,還有人露營、野炊、燒烤,私搭亂挖的灶坑、火堆痕跡明顯。收集處理垃圾的方式粗放,有的甚至直接就地掩埋。

  在蟒山,丟棄的垃圾也隨處可見。4月中旬,當地一支民間救援隊曾專程登山清理遊客留下的垃圾。“你帶走垃圾的樣子,比你站在瀑布下酷多了。”“@樂天Ryan”等旅遊博主呼吁網友在欣賞景觀後,還大自然一片幹凈。

  不少“野景點”缺乏規范的廣告宣傳與商業服務,常常令網友大呼上當。不少網友十分後悔,戲稱“如果你恨一個人,那就帶他去XXX”“不來後悔,來了更後悔”。

  記者在羊皮洞瀑布等“野景點”看到,一些村民毀壞山林、佔用農田修建經營場地。當地服務條件較差,餐館、廁所等設施簡陋,有的一次性雨衣、拖鞋等用品被多次回收利用。

  讓“野景點”告別野蠻生長

  去年9月至11月,文化和旅遊部曾開展私設“景點”問題專項整治工作,要求旅行社、線上旅遊企業等旅遊經營者不得將私設“景點”作為旅遊産品予以銷售或推薦。今年1月23日,文化和旅遊部再次提醒廣大遊客增強安全意識,遠離無安全保障的危險區域。

  網紅“野景點”該何去何從?記者發現,一些地方嘗試令其變為旅遊産業化的抓手。在貴州省開陽縣,一度荒廢的香火岩瀑布景區正在改造升級。開陽縣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李拾軍説,他們與經營主體商議後,去年底景區重新施工改造,今年4月開始試營業。

  正在升級改造的香火岩瀑布景區。新華社記者 向定傑 攝

  不過,受手續不全、開發周期長、投資成本高等因素影響,“野景點”“轉正”並非易事。清鎮市文體廣電旅遊局副局長饒文燕介紹,羊皮洞所在的暗流河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仍在報批階段,待通過後,當地將積極招商引資,爭取對項目進行開發保護。

  “旅遊開發是很復雜的産業,因為涉及人的生命安全問題。”張曉松説,正規景區都有係統安全的防護,但“野景點”則缺少這些,出問題後往往是遊客自身承擔全部後果。

  “山川河谷不計其數,很難一一去勸阻,所以更重要的還是提高公眾安全意識。”張曉松建議,屬地政府要加強安全等方面的宣傳,同時採取一些必要的防護措施,比如對自然災害加強監測預警,對已經形成的灰色産業鏈嚴管嚴控。此外,可通過有償救援等國內外通行辦法來幫助遊客提升安全意識。

  “野景點”之所以能成為網紅打卡地,離不開網絡平臺的作用。對此,貴州新瑞林陽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吳旭夢認為,一方面,自媒體平臺要盡到安全提醒和審核義務;另一方面,遊客自身要提高安全意識,不要輕信網絡上的推薦。

  “未經開發的景區景點,最好不要擅自進入;如果真要去,也要做足功課,做好事前安全防范,買好保險,旅途中要結伴而行、量力而行。”吳旭夢説。(記者向定傑、鄭明鴻)

[責任編輯: 劉昌餘 吳雨]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6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