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門收購1.1元一斤,朝陽路口收購1.2元一斤,需把鮮筍削乾淨!”日前,赤水市旺隆鎮駐村幹部袁亮第一時間把當天收購鮮筍的信息發到朝陽村三組便民服務微信群裏。
前一晚忙到凌晨4點過才躺下的朝陽村委會副主任王霖看到信息後,立即起身洗漱,準備出門。另一名村幹部王宗武正在不停地打電話,一邊&&收筍的車輛,一邊確認群眾收筍的地點。大家就這樣又開始了忙碌的一天。
聽民之所需
朝陽村地處赤水市旺隆鎮雲集片區,海拔均在1100米以上。該村竹資源豐富,竹林面積3萬餘畝,竹筍年採挖量達80余噸。竹産業是當地群眾增收的主要途徑。
“雖然已連續奮戰二十多天,但得到收筍消息的村幹部、群眾仍然幹勁十足,第一時間行動起來。”赤水市旺隆鎮黨委書記黎守琴説,幹群同心、其利斷金,小筍子架起了密切幹群關係的“連心橋”。
早在年初,鎮村幹部入戶走訪、開院壩會時,許多群眾反映朝陽村山高路遠,竹林密集,每年都辛苦挖筍,但價格低、缺銷路、筍難賣問題突出,為此群眾十分憂心。
基層群眾出了題,黨委政府速領題,黨員幹部來答題。旺隆鎮專門明確1名副鎮長、2名鎮幹部、2名村幹部從3月下旬開始扎根朝陽村供銷合作社牽頭負責竹筍的收購、轉運、物流和銷售等工作。每天專人專車定時上門收購,再轉運到赤水銷售,以實際行動為群眾解決問題,辦好民生實事。
行民之所盼
“今天一大早就去採筍,鮮筍交到合作社後就能賣個好價錢。”“鮮筍一稱,現金到手。”……從清明到穀雨,旺隆鎮朝陽村供銷合作社門口每天都十分熱鬧,群眾你一言、我一語,臉上挂滿了笑容。
朝陽村群眾鐘淑英家就在合作社斜對面,每天她都看到大家在這裡忙個不停,即使到了深夜,還有群眾送筍來,等待收購。凌晨時分,袁亮、張家銘等幹部,仍在忙着洗筍、切筍、擺筍、烤筍。
“有天晚上我們忙到很晚都還沒有吃飯,鐘阿姨得知後,轉身就回家給我們煮了熱騰騰的面端來,還不時叮囑我們再忙也要記得吃飯。”袁亮感動地説。
王宗武也接着説,一開始群眾只是看到我們幹,沒幾天,村民吳紹陽等人看到兩台收筍車忙不過來,就主動駕駛自家的三輪車加入收筍隊伍,一個點一個點地跑。“雖然每天從早忙到晚很累很苦,但是這份苦累十分值得,一車車鮮筍從林中收出來,又從合作社送到了大市場,價格比往年高出了一倍多,大家心裏都太有盼頭了。”吳紹陽笑着説。
這樣有盼頭有幹勁的還有竹筍種植大戶涂金菊。往年村裏竹筍收購價格在0.5元—0.7元/斤左右。今年村裏竹筍收購價格穩定在1.1元—1.2元/斤左右(保底收購價是1元/斤)。截至目前她已採挖2000多斤竹筍,較往年增收1000多元。
增集體收益
從竹林地到合作社再到銷售市場,旺隆鮮筍不僅收得多、收得好,而且解決了群眾常年憂心的收購價格等問題。
每天烤筍至凌晨的村幹部王銳深有體會地説,鮮筍經過加工後,不僅有了精美的包裝,還能賣個好價錢,助力了村級集體經濟和群眾穩定增收。
旺隆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稅攀&&,通過烘烤加工、産品包裝實現了對農産品的初級加工,對産品標注了溯源的“筍子身份證”,不斷延伸産業鏈、增加産品附加值,為下一步持續做好精深加工,推動産業育鏈、經營固鏈、融合延鏈、品牌強鏈奠定基礎。
旺隆鎮還充分利用天鵝堡景區旅游黃金通道的區位優勢,開設特色農産品直營店,並通過“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成功推動“小竹筍”走向“大市場”。
今年3月下旬至今,已為朝陽村群眾銷售鮮筍50噸左右,影響周邊商販穩價收購竹筍20余噸,總價值80萬元,讓115戶群眾受益。通過收購鮮筍、加工幹筍,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增收5萬餘元。
記者手記:常念“民之所憂”、篤行“民之所盼”,不斷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不斷破解群眾生産生活中的難點和痛點,才能真正以務實之舉凝聚民心、贏得口碑。
竹筍雖小,卻是朝陽村群眾的心頭大事。
在基層採訪中,記者看到了朝陽村群眾發自內心的笑容。在基層發展的實踐中,記者體會到幹群關係的密切是真正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每一名黨員幹部堅持深入一線、深入實際、深入群眾,與群眾一起面對面、同戰鬥,一定能跨越山高路遠的竹林,邁入海闊天空的市場,打通服務群眾、服務發展的“最後一公里”,真正以産業的振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記者 李培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