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浙江“白葉一號”捐贈茶苗的貴州成長記

2023-04-26 09:59:31  來源: 貴州日報

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

——浙江“白葉一號”捐贈茶苗的貴州成長記

  谷雨時節,站在海拔1300多米的沿河自治縣中寨鎮茶海山巔,“白葉一號”茶葉基地盡收眼底,宛如一片綠色的海洋。

  2018年4月,浙江省安吉縣黃杜村20名黨員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黃杜村種植白茶致富情況,提出捐贈1500萬株茶苗——“白葉一號”,幫助貧困地區群眾脫貧。習近平總書記對此作出重要批示:“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黨的恩,這句話講得很好。增強飲水思源、不忘黨恩的意識,弘揚為黨分憂、先富幫後富的精神,對于打贏脫貧攻堅戰很有意義。”

  貴州搶抓東西部協作機遇,積極主動聯繫對接,成功爭取1260萬株“白葉一號”捐贈茶苗在普安、沿河和雷山3縣“安家”。

  “感恩茶”種成“黃金芽”。如今,在貴州扎根生長的“白葉一號”陸續進入豐産期,從“戰貧”到“脫貧”,再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上演了“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的精彩故事。

  捐贈苗:恩從浙江來 情在高原生

  承載著浩蕩黨恩和濃濃深情,“白葉一號”跨越山海植根高原。

  2018年10月22日上午,“白葉一號”扶貧苗全國首種儀式在普安縣地瓜鎮屯上村烏龍山舉行。時任屯上村黨支部書記李賀成、黃杜村黨總支書記盛阿偉,一起種下了第一株茶苗。種下的不僅是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深情厚誼,更是西部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美好願景。

  一個月內,普安縣獲贈的“白葉一號”建成了2000畝茶園,被命名為“白葉一號”感恩茶園,分別在地瓜鎮屯上村、白沙鄉卡塘村連片實施1500畝和500畝。

  作為我省最後脫貧的9個深度貧困縣之一的沿河自治縣,獲贈“白葉一號”360萬株建園1200畝。2018年7月15日,黃杜村與沿河自治縣中寨鎮正式簽訂捐贈協議。

  為了種好“感恩茶”,沿河專門配套了産業資金560萬元,縣、鎮分別成立領導小組和茶葉專班,號召致富能人返鄉成立茶産業合作社,帶領群眾種下感恩茶苗。

  就在這年秋天,360萬株“白葉一號”在大宅、志強、三會溪村“安家”,成活率達95%、利益聯結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81戶1582人。

  近日,中寨鎮宣傳委員冉建兵説:“自‘白葉一號’落戶中寨以來,群眾參與茶産業發展累計獲得務工收入2000余萬元。當地及鄰近鄉鎮常年有300多名群眾參與茶園除草、施肥等日常管護。”

  雷山縣獲得300萬株捐贈苗,從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千畝“感恩茶”示范基地全部建成。“為了不辜負浙江貴州兩地群眾的期待,從種植到管護,各級上下都花了不少心血,成果來之不易。”近日,雷山縣大塘鎮農業服務中心晏紅偉説。

  把“小葉子”做成富民大産業。經過奮發努力,雷山縣千畝“白葉一號”茶園,輻射帶動該縣白茶種植5835畝,有力助推該縣茶産業不斷發展壯大。

  感恩茶:多方來呵護 幼苗變秀林

  清明前後,雷山縣大塘鎮也宜村“白葉一號”茶園吐綠。

  “首批春茶採收茶青2000斤,加工幹茶450斤,産值27萬元,用工400余人次。”4月20日,該村黨支部書記金建華帶領村民採收完春季第一批茶青,便迫不及待地算起今年的首筆豐收賬。

  金建華動情地説:“感謝浙江安吉縣和省內各級專家的多年跟進指導,也宜村和小河村的‘白葉一號’茶葉種植基地共有400余畝,今年茶青品質和産量都大大提升。”

  為確保“白葉一號”在我省落地見效、茁壯成長,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作出批示,高位推進、高效推動“白葉一號”白茶工作順利開展。2018年10月,我省成立了“白葉一號”工作專班,聯動省扶貧辦、省農業農村廳、貴州大學、省農業科學院等單位專家組建“白葉一號”專家服務團,定期赴“白葉一號”基地開展技術指導,集中資源,全力打造“感恩茶園”和脫貧攻堅示范基地。

  趁著天氣晴朗,沿河自治縣志強村70歲的村民胡蓮秀,早上不到8點就來到“白葉一號”茶園上班採茶,山坡上已聚了上百名老鄉。

  “每天摘茶收入120元,安逸!”胡蓮秀是村裏的脫貧戶,老伴患病需要照顧,村裏提出發展茶園時,她把自家土地流轉出去,她説:“當時還擔心吃飯會成問題,沒想到如今這飯越吃越香。”

  志強村山高谷深,每人平均耕地稀少。村裏曾嘗試在坡地發展一些産業,但因自然環境和交通條件所限,作物既難豐産也難賣出。村民紛紛外出打工。

  青青白茶苗,吸吮著陽光雨露恣意生長,為小山村帶來了脫貧致富希望。經過近5年努力,志強村建成“白葉一號”茶園980畝,受益農戶420戶1675人,其中脫貧人口50戶215人。

  “這幾年,得益于‘白葉一號’,我們都住上了新樓房,而且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選擇返鄉發展茶産業。”中寨鎮大宅村返鄉創業青年田紅軍説。

  “荒山變茶山,貧困戶變茶農,山區變景區”。“白葉一號”扎根貴州的成功實踐,成為貴州按時高品質打贏脫貧攻堅戰、茶産業提質升級的生動寫照。

  黃金芽:黔山吐新綠 致富興鄉村

  泡上一杯今年的明前茶,嫩綠的茶葉漸漸舒展,熱氣氤氳茶香撲鼻。普安縣地瓜鎮屯上村黨支部書記孔令金一邊熱情地招呼眾人喝茶一邊介紹:“這就是今年新採的‘白葉一號’,來聞聞,特別香。”

  “我們村除了最先獲贈的1500畝,農戶後來又自發種植500畝。原來這茶山就是個荒坡,如今變成了‘金山銀山’。”孔令金感慨。

  普安縣茶葉發展中心副主任廉建宏介紹,去年僅2000畝“白葉一號”感恩茶園,就採摘3.2萬斤茶青,加工幹茶4噸,銷售額達300多萬元。今年預計茶青産量能達4.5萬斤,産值比去年高。這幾年,從管護到採摘,再到加工、銷售,連同帶動自發種植的農戶,“白葉一號”讓許多農戶吃上“茶葉飯”,端穩“增收碗”。

  在屯上村,孔德賢是最先一批自發種植“白葉一號”的農戶。26畝茶園從去年開始就為他家帶來可觀收入,今年清明節前半個月,就收入近6萬元。

  “白葉一號”不斷吐出“黃金芽”,帶來當地鄉村産業振興新圖景。

  在雷山縣全都茶産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白茶加工廠,風選機正在將殘次品“吹”選出來,剩下的精品幹茶制品將進入晾幹後進行打包分裝。

  公司負責人胡錢方説:“目前,我們已建成集白茶育苗、種植、加工與銷售、産品研發于一體的産業鏈,助推全縣茶産業高品質發展。産品主要銷往長三角、珠三角,由于茶葉品質好,生意也不錯。”

  普安縣的“感恩茶園”,構建了利益分配機制,企業、合作社、利益聯結戶、土地流轉戶都能有合理收入,讓群眾特別是脫貧群眾持續增收。

  在沿河自治縣,“白葉一號”有了新名字——“屾山白葉”。該縣立足生態優勢量身打造品牌,同時,積極探索將中寨鎮5000余畝“白葉一號”茶園,以每年每畝300元“返租倒包”給農戶,農戶通過承包茶園變成“茶老板”,收入持續提高。

  “茶葉基地在我村,唱著山歌謝黨恩。翻身不忘共産黨,吃水不忘挖井人。”一首貴州山歌,唱出了一片茶葉“西遊”帶富一方的恩情,卻道不盡山海攜手共同奔富的故事。(記者 趙勇軍 梁瀚澤 吳採麗 梁聖)

[責任編輯: 劉昌餘 吳雨]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65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