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瞭望丨套補貼、培訓貸、虛假培訓,警惕技能培訓亂象

2023-04-24 18:08:08  來源: 新華網

套補貼、培訓貸、虛假培訓,警惕技能培訓亂象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繳納三四千元培訓費用,就能輕松獲得高級架子工、高級鋼筋工等職業技能證書,考試通過率達98%以上……培訓市場上少數中介機構通過考試作弊、閱卷放水等方式,讓部分零學歷、零基礎人員快速拿證,享受高級證書帶來的技能提升補助、住房補貼,以及子女入學、城市落戶、車牌搖號等優惠。

  當前,技能培訓機構主要包括政府提供的公共就業技能培訓、企業培訓、高校培訓和社會化培訓。其中,社會化培訓以市場化培訓機構為主體,人社部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全國共有民辦培訓機構29832所。

  近期,《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調研中發現,一些社會化培訓出現技能培訓流于形式、等級證書含金量低,虛假、空殼培訓騙取補貼,先學後付、免息分期的培訓貸讓“餡餅”變陷阱等三大套路。由于政策體係不完善、監管薄弱,監管部門面臨無規可循的尷尬處境,加上基層部門既要完成來自上級的技能培訓任務,又要負責考核和通過率品質,面臨管理考驗。

  受訪專家建議,進一步完善技能培訓評價體係,加強對培訓機構的監管,鼓勵高校實行貫穿全學年的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鼓勵欠發達地區因地制宜,做精特色技能人才的培訓服務。

  套路一:技能培訓流于形式

  在四川成都某民營企業工作的董揚揚,考取了初級職業規劃師證書。在一些求職平臺上兼職一段時間後,她發現一些培訓機構並沒有提供職業規劃的服務,只是提供制作簡歷、傳授面試技巧等服務。

  “感覺職業規劃師學習的理論知識和求職者實際需求之間有很大差距,在畢業季期間,面向高校畢業生的培訓看似種類繁多,實際上很難給剛畢業的大學生提供有效的求職培訓。”董揚揚對記者説。

  類似情況也出現在針對農民工群體的培訓中。陜西省西安市周至縣村民馬雙民想找一份廚師工作,報了一個廚藝培訓班。“培訓老師的水準不高,培訓內容也比較簡單,一塊上課的很多人中途就放棄了。”馬雙民説。

  如今,社會上有眾多各式各樣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但多數人很難判定證書的含金量。2022年,吉林省長春市民張岩被家庭教育指導師的網絡廣告吸引,廣告稱這一新職業缺口超過百萬、入職後年薪超20萬元。他花了3800元在一家培訓機構報名,上過10多次網課後,收到一張由國家人事人才培訓網頒發的證書。實際上,這個證書不是職業資格證書,而是由社會機構出具的能力評價證書。

  近年來,進入培訓機構“進修”“充電”,成為不少初入職場的畢業生、再次擇業的求職者、提升技能的農民工等群體拓寬就業方向的重要選擇。

  然而記者在調研中發現,一些職業技能培訓流于形式,有的培訓機構出于利益考慮,降低培訓的技術含量,有的機構師資力量不足,難以滿足多樣化、高品質的培訓需求。

  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22年每季度公布的全國招聘大于求職“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中,車工、焊工、汽車生産線操作工等多次上榜,其中車工連續4次進入前十。記者在調研中發現,社會化培訓機構涉及相關職業的培訓並不多。

  山東省青島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職業培訓部工作人員認為,當下,社會化培訓機構主要面向民生領域項目開展培訓,如育嬰師、茶藝師等。而開展與産業鏈銜接較為緊密的焊工、鉗工、機修工等工種培訓,更多集中于企業內部。

  部分職業技能培訓品質低,很大程度受限于軟件、硬體的投入不足。西安市一所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總計10名老師,其中5名是兼職,很難滿足不同群體多元化、專業化、個性化的技能培訓需求。

  西藏自治區某縣一位受訪學員説,全縣教學用的挖掘機、裝載機只有一兩臺,上百號學員上機,每人草草練幾下就換人,實際操作時間有限,很難把技術學好,更別提學精。

套路 商海春圖/本刊

  套路二:虛假培訓騙取補貼

  近年來,各地在職業技能培訓上投入真金白銀,給予技能人才較高的福利待遇和政策傾斜。記者調研發現,一些不良機構通過虛假培訓、空殼培訓、考試作弊等方式,幫助學員輕松獲得證書,以套取培訓補貼。

  據濟南廣播電視臺報道,2022年濟南市多位市民經熟人介紹加入“職業技能考試補貼”微信群,報名參加各種職業技能鑒定考試,繳納600元到900元不等的報名費後,工作人員會提前發答案。工作人員説:“就是互相利用來套取補貼。你花800元報名,考過了拿到2000元補貼,機構賺了800元,你賺1200元。你説誰吃虧了?誰都不吃虧。”

  “前期培訓走過場、中期考試靠作弊、後期發放難辨別。”業內人士表示,培訓補貼被鑽空子的背後,整個鏈條都存在著監管漏洞。

  一是前期培訓監管難。以東南沿海某地為例,2019年至2021年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期間,平均每年培訓1.25萬人次以上,地方人社部門有技能勞動者佔就業人員比例的相應考核,並需要監管當地三四十家技能培訓機構,而負責職業技能培訓的科室就兩三個人,只能不定期抽查監控和培訓課堂。

  “每年各級都會下達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分解任務,我們既要管考試又要負責通過率。雖然發現培訓過程中有漏洞,但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一位浙江基層人社部門工作人員説。

  二是考試環節監管難。各地具有資質的社會化培訓機構,負責職業技能等級考試和技能競賽的監考和閱卷。部分中介機構通過偽造身份資訊、泄露考題等違規行為,幫助零基礎人員獲得高級技能證書。

  2022年有媒體報道,東部某省會城市多家培訓機構在組織職業技能等級考試和技能競賽中,多份考卷存在故意打高分、大規模涂改等作弊行為,且參考人員資訊多登記有誤,不合要求。

  三是申請補貼環節存在監管漏洞。基層人社部門介紹,培訓機構在培訓結束後,按照規定向人社部門提交補貼申請和所需材料,經審核後,由同級財政部門或委託人社部門將補貼撥付到機構在銀行開立的賬戶。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曾公布一例套取補貼款案例,江蘇省灌雲縣人社局兩名工作人員曾利用職務便利偽造虛假材料,套取職業技能培訓補貼共計119.1萬元。按照當地培訓補貼核發流程,補貼發放過程只需兩人配合便可完成,最後二人經培訓機構舉報被揭發。

  套路三:培訓貸讓“餡餅”變陷阱

  職業技能培訓種類繁多,一不留神培訓者就容易被割韭菜。記者在調研中發現,有的機構利用招轉培、培訓貸等套路,使得培訓者沒找到工作反倒背上數萬元債務。

  近期,西安市多位求職者向記者反映,一些企業以面試為幌子發布虛假招聘資訊,之後以“學技術”“崗前培訓”為由,誘導求職者向各類網貸平臺貸款支付培訓費用,有多名求職者被騙參加3輪以上培訓,欠下數萬元培訓貸。

  培訓貸套路,在各地均有發生。由于取證難度大,基層相關部門很難依法對其採取行政強制,被公安部門以詐騙罪立案,並最終經檢察院定性的案例也只是少數。

  “嚴格來講,涉事機構與求職者之間都簽訂了協議,叫停培訓其實缺乏法律和制度依據,我們處理起來底氣不足,個別機構也並不買賬。”基層人社部門工作人員説,通常只能通過調解把相關費用退還培訓者,或者在年審時判定涉事機構不合格,限期整改。

  北京市盈科(西安)律師事務所為西安市200多名培訓貸受害者提供了公益法律服務,目前案件已經被公安部門受理。案件代理律師劉東晨説,公安機關、司法機關難以固定招聘企業、培訓機構、貸款機構之間存在利益勾連的證據,難以確定招聘企業存在詐騙罪的主觀故意,取證難度較大。

  把“四關”補上監管漏洞

  技能培訓需要從培訓過程管理、培訓成果驗收、資金發放追蹤等環節加強監管,提升技能培訓的含金量,遏制社會化培訓機構騙取補貼、重量輕質等現象。

  把好培訓關,強化教學與實踐的銜接,不讓培訓流于形式。業內專家表示,通過加強實踐鑒定,提升培訓認定的專業性。在職業技能培訓驗收環節,可以引入第三方專業鑒定機構,對培訓成果認定、職業等級考試進行更專業的鑒定驗收,保證技能證書的含金量。

  受訪幹部建議,借鑒基礎教育中的監考和閱卷模式,投入監控等數字化設施,提升職業技能考試的專業性,並不定時對重要培訓、考試和試卷內容進行倒查,加強過程監管。

  把好資金關,完善補貼發放機制和資金流向追蹤,避免被不良機構惡意套取。浙江省湖州市紀委副書記徐昌軍表示,紀檢監察部門需要不定期開展技能培訓領域專項監督檢查,通過加強人防和技防等手段,加強事前、事中、事後監管,避免注水的職業技能證書成為騙取國家補貼的通行證。

  把好執法關,各地要進一步規范和完善職業技能培訓市場,有效整治培訓貸等亂象。關于職業技能培訓類廣告,相關部門要細化專項法規、細則,加大監管力度,提高違法成本。網信、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應聯合監督落實資訊平臺審查職責,暢通投訴舉報渠道。

  把好規則關,相關部門需在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領域及時完善培訓規范,保障培訓者合法權益。受訪專家表示,相關部門應結合勞動力市場需求,對技能培訓的考核標準、技能要求、收費標準、鑒定標準、證書類別等作出明確規定,及時發布最新要求,為新職業技能培訓劃紅線、定底線。

  求職者選擇培訓機構時,基層部門需要加強職業指導的針對性、有效性,加大對政府提供的正規培訓渠道的宣傳,幫助農民勞動力、青年群體客觀認識自身興趣、需求、能力特徵等,合理選擇適合的培訓項目。(執筆記者:李亞楠 參與記者:李平 王澤昊 陳旭 鄧倩倩 黃浩然 李凡 李雙溪 王凱 謝建雯 袁秋岳 朱麗莉)

[責任編輯: 劉昌餘 吳雨]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57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