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資訊展播>>正文

仁懷水塘村:“三個小院”打通鄉村治理“最後一米”

2023-04-12 10:53:17  來源: 貴州日報

  仁懷市蒼龍街道水塘村探索創建“學法小院”“議事小院”“文化小院”三個主題小院,利用農閒工余、廣場舞、壩壩舞等時機廣泛進行學法議事、紓解矛盾,有效打通了鄉村治理“最後一米”。

  在“學法小院”裏,蒼龍街道司法所長、“強組興村”工作隊隊員楊永德正在給村民進行法規知識宣傳,鄉音説鄉事,互動釋法理,講的人不枯燥,聽的人好吸收。

  這座近百平方米的院子的主人是70多歲的王國才。水塘村創建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經協商,村裏投入了兩三萬元對其進行微改造,小院圍欄做成法治文化墻,堆放農具的小屋建成法治書屋,院內涼亭、小樹上也弄上了法治故事。

  這座“法治小院”裏的所有的圖文表達都通俗易懂,全是與群眾日常相關的法律知識,一看就明白。

  而水塘村的唐家院壩被改造成了強組興村的“議事小院”。青石板鋪地,整潔敞亮。院子裏設立了感恩教育室、群眾議事亭、農耕體驗區等設備設施,用于集合村民“聽群眾説事、讓群眾議事、幫群眾辦事、邀群眾評事、向群眾曬事”。

  “我們提倡有事當面説,説對了就採納。”長會組村民組長陳其富説。

  自議事小院建成後,近年來事關村組的很多“大事”,如“産業發展怎麼致富”“人居環境怎麼整治”“紅白理事怎麼約定”等等,都在這裏用民主議事方式解決。

  平時天氣好時,大家也習慣來“議事小院”坐坐,大家在“拉家常”中就能聽到群眾原汁原味的意見建議,在現場也能協商解決群眾難題,還能順便宣傳黨的即時政策。

  那“文化小院”又是怎麼回事呢?

  在村裏包友明家房屋左邊的墻上,一字排開著七八位人物簡介。看介紹都是本村歷史上和現在事業有成、村民公信的鄉賢,其間有置業有成的義商,有誨人不倦的教育工作者,也有熱心村子公益的長者。

  在院子的墻上、涼亭間,錯落有致地布置著孝德文化、清廉文化等元素,或名言警句,或佳詞對聯,讓院子顯得文氣氤氳。在右手邊的櫥窗裏,竟還展呈著村子裏的很多特色物産實物,如烤茅臺酒的傳統紅纓子高粱,本村的特色酒等等。

  主人包友明介紹説,當初整修好房子也正想做點有意義的事情,恰好街道、村裏計劃在村裏建“鄉賢文化小院”,為了村裏公益事業,就全力支援了。

  包友明的兒子包德飛從事法律工作,這個“文化小院”建成後,他主動將一間房屋騰出來設立“包律師法律諮詢服務室”,定期返鄉為父老鄉親提供法律諮詢服務,負責接待來訪群眾,傾聽群眾訴求,解決群眾難事,代寫法律文書,提供法律援助,並及時向所在轄區的司法所反饋情況。

  這就是水塘村的“三座小院”,其法親民,其形悅民,迅速為水塘村的發展聚了人氣、齊了民心,成為快速發展的內生力源。(記者 歐陽海南)

[責任編輯: 吳雨]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14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