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資訊展播>>正文

岑鞏縣創新開設“田間課堂”助力春耕生産

2023-04-10 11:19:56  來源: 岑鞏縣委改革辦

  當前,正值春耕春管重要時節,岑鞏縣通過不斷探索農技推廣長效機制與管理模式,把科技推廣、科技服務的課堂開設在田間地頭,開展春季農業科技服務,“面對面”“手把手”教授技能,切實把春耕生産農技難題解決在“田坎上”,得到農戶廣泛稱讚。

  授課地點“田間化”

  近日,筆者走進思旸鎮岑峰村野牛塘産業園,看到縣裏的農技人員與當地的“土專家”正在田間地頭開展農業技術交流,幾十名農民學員個個都聽得聚精會神。據了解,今年來,該縣把農業園區、種養殖基地、家庭農場等作為田間課堂進行打造,通過“農技專家+土專家”相結合方式組建和培育專業化授課隊伍,有針對性地制定和完善田間教學課程,採取“分段式、重實訓、參與式”的模式,聚焦整地、播種、施肥、灌溉、田間管理等環節分門別類開展田間課堂培訓,打造田間“實境課堂”。全縣共設置田間課程8個,打造現場培訓基地34個,培育專業化農技隊伍18支507人。

  授課內容“訂單化”

  時下,正值高粱移栽的好時節,在岑鞏縣天馬鎮白岩坪壩區,一場以高粱種植為主題的田間課堂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春耕生産一派繁忙。“今年我正想種點紅纓子高粱,正愁哩,政府就發布了農技需求清單,由我們農民“點題”,農技人員“配菜”,開展了今天的高粱種植培訓,內容豐富,讓我學到了很多種植方面的技術。”種植戶王子林説。據了解,岑鞏縣按照“缺什麼補什麼,需求什麼培訓什麼”的原則,組織村幹、網格員等走村入戶,收集農戶春耕生産農技培訓需求,建立村民農技培訓需求臺賬,精準推出農技培訓服務清單,提供“訂單式”培訓課程,形成村民“點單”—鄉鎮“派單”—專家“接單”—村民“評單”的服務模式。共推出農技服務清單事項45個,開展“訂單式”農技培訓學習12場次,村民滿意度達100%。

  授課方式“多元化”

  俗話説,“玉米帶大豆,十年九不漏”,在岑鞏縣大有鎮白岩山村,培訓人員採用“理論+實踐+糾錯+提升”的教學模式將大豆玉米復合種植培訓課堂搬到田間地頭,“零距離”講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讓群眾切實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好、更深地掌握培訓技術知識,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技術保障。據了解,該縣通過“院壩課堂+田間課堂+生産基地”“專家授技+田間練技+設臺競技+交流鑒技”等多元化培訓方式,分片包幹重點培訓推廣優良品種、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糧食增産保優技術,並在實訓基礎上進行培訓效果檢驗,形成“實操—糾錯—提升”的良性培訓。開展多元化培訓30余次,解決有關播種問題120余件,提供技術咨詢服務800余次。

  授課言語“鄉土化”

  在岑鞏縣天星鄉力元村西瓜種植基地“鐵牛”正忙于開溝整地,“種瓜得收不得收,關鍵在于排水溝”,“西瓜收成好不好,看你底肥施多少……”縣農技中心技術員用通俗易懂的方言諺語給農戶傳授西瓜種植技術。瓜農楊洪澤高興地説:“以前種西瓜吃了沒技術的虧,産量低,效益差。沒想到今天專家把關鍵技術送到了田裏頭。” 據了解,岑鞏縣針對群眾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年齡結構不均等問題,探索建立“本地化、鄉土化”農技培訓制度,推行師資隊伍“本土化”培訓,採取“農技專家+土專家+田秀才”等相結合方式授課,用岑鞏方言因地因苗講解田間管理技術、解答村民生産難題,把科學種田技術通俗化、簡單化,讓群眾易于消化吸收。全縣共儲備“土專家”“田秀才”431名,制定方言農技推廣視頻30余個。

  授課成果“對比化”

  清明節後,正值育苗播種的時節,岑鞏縣水尾鎮新場村麻力佬制種基地正開展雜交水稻制種父本育苗,田間一片忙碌景象,水尾鎮高級農藝師褚清木正在責任田開展雜交水稻制種技術指導,種農們忙著犁田、啟壟、下種、蓋膜,動作麻利有條不紊。據了解,該縣以行政村為單位,採取農技專家、土專家、田秀才包保行政村,根據“一村一品”産業分布情況,因村制宜打造交水稻制種、優質稻、油菜、玉米、馬鈴薯、蔬菜6類總面積不少于10畝的“田間課堂”示范田,充分發揮比較效益,通過示范地塊和農戶自種地塊對比算賬,引導農戶自覺接受新技術,確保農業穩産增産、農民穩步增收。2022年,該縣水稻制種産業實現了“雙突破”,生産面積同比增長10.25,産量同比增長11.43%。(楊莉 楊世剛)

[責任編輯: 王雪松]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07660